APP下载

打破“刚兑”重构理财市场生态

2014-08-08

创新时代 2014年5期
关键词:理财产品刚性金融机构

新闻背景:

央行在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中明确表示,要有序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经济日报)

快评:

所谓刚性兑付,是指当理财资金出现风险、产品可能违约或达不到预期收益时,作为发行方或渠道方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机构等为维护自身声誉,通过寻求第三方机构接盘、用自有资金先行垫款、给予投资者价值补偿等方式保证理财产品本金和收益的兑付。在央行看来,刚性兑付不仅会增加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引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而且有悖于“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市场原则,抬高了市场无风险资金定价。

打破刚性兑付,最直接的表现将是理财市场,特别是数量巨大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不再有无风险的“免费午餐”了,只要是投资,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从表面看,这更多是对投资者提出的风险警示,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打破“刚性兑付”将意味着打破理财市场现有的格局和平衡,无论是投资者、金融机构,还是监管层,都需要在理财市场的生态重构中再定位和进行角色识别,这肯定是一种挑战。

毫无疑问,打破“刚兑”,将使“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得到强化,不仅投资者需要尽快从储户角色切换到风险投资者角色,金融机构和监管层同样需要从目前的容忍人为拒绝违约,向建立自然违约的意识转变,这是一个关系到理财市场投资意识、投资观念、投资风格转变的大问题。

显然,面对越来越大的理财市场,加上处于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理财产品的违约事件将难以避免。如何在开拓市场和把握产品风险中找到平衡,这将是金融机构必须破解的难题。而如何在银行、证券、信托、保险业等不同金融体系之间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管体系、法规和准则,避免因监管漏洞而导致监管套利,则是监管者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财产品刚性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加权p-Laplace型方程的刚性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刚性兑付的法律治理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一线定位 彰显监督刚性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