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分析

2014-08-08李健王文萍

现代情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习者资源设备

李健+王文萍

作者简介:李健(1965-),女,副编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业务研究·

〔摘要〕移动学习(M-learning)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本文通过对延边大学不同专业和年级的3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借鉴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移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移动学习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3.034

〔中图分类号〕G25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3-0158-04

Mobile Learning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Li JianWang Wenping

(Jilin Education Press,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the other kind of new mode of learning——mobile learning(M-learning)quietly Quietly produce,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future learning mode,or is it the future indispensable a learning mode.Because mobile learning a new baby,as a new field of study,there are many problems for us to find,to think,to solve.This study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former research,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obile learning,and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method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university sdudents;mobile learning

移动学习是短短数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学习教学模式,凭借当前条件已基本成熟的移动通信网络以及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和部分智能电话,实现远程教学和学习。近几年,移动教学的发展更为迅速,在美国的一些学校里,移动教学已经作为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国内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还相对滞后,针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多。大学生不同于初高中生,已经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学习的内容更系统、更加专业。所以,大学生才是移动学习的主要使用群体,研究大学生的移动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国际远程教育权威、爱尔兰教育技术专家戴斯孟德·基更(Desmond Keegan)博士认为,移动学习将是未来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并且他把远程学习分为3个阶段,即远程学习(M-learning),电子学习(E-learning)和移动学习。全世界60亿人口中,有1/4的人口拥有手机,而中国使用手机的数量也是突飞猛进的,增长速度更踞世界首位。所以,移动学习必将成为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基于先进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教育,较以前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进步,但由于有限连接的网络性价比较高,有很多地方还不是很方便。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成为现代社会的必需品,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人,没有地域限制,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都在吸收着各种信息和知识。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也很难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现代社会所需的知识与学习资源。而通过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结合的移动学习,将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让人们随时都能吸取新的信息和知识,这对于教育的普及有着莫大的帮助。

1移动学习相关理论阐释

11移动学习的内涵

关于移动学习的内涵,有很多学者进行过定义。我国余胜泉教授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最为完整的。他指出,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个人数字助理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的过程[1]。

《Mobile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的作者Alexzander Dye等人在他们的文章中对移动学习也做了相关定义,他们认为移动学习可以在计算机设备的作用下,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有效的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并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1]。

我国学者也对移动学习提出了一些定义,移动学习是继远程教育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形式,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是获取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它是具有移动性、情境性等特点的一种全新的技术与学习方式。

12移动学习工具

目前还没有相关专家或学者对移动学习工具进行明确的界定。笔者经过分析相关资料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为止尚未出台针对移动学习的概念,而且专家学者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所以,关于移动学习工具的含义也尚未确定;其实,移动工具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产品出台的速度也相当迅速,这就加大了对其定义的难度。虽然国内外的学者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移动学习做了诠释,而且这些定义中也都提到了移动学习工具,但这些工具却被不同名称所代替。由此可见,移动学习工具的种类繁多,从而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移动学习工具是一种中介手段,是介于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一种学习工具。移动学习工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辅助学习者认知了学习。因此,移动学习工具可以归纳为两种特征,一是具有中介特征;二是具有认知特征;学习者借助移动学习工具,可以更好的获取和交流知识,同时学习者也可以借助移动学习工具进行认知任务[2]。

在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移动学习具有物质化的特征,而移动学习工具主要是借助移动设备,让学习者方便的获得和交流学习资料;而学习工具又具有中介特征和认知特征,能让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而达到学习的目的[3]。

笔者认为,移动学习工具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帮助学习者获取知识、交流知识,以满足学习者对知识需求的便携式移动设备。

13移动学习资源

有学者将移动学习资源定义为,是指移动学习的各种信息媒介,它是移动学习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力量,也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4]。确切的说,移动学习必须是在移动设备的辅助下,将学习资源存储到移动设备中,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信息和资源。因此,移动资源是整个移动学习的核心部分,对移动资源的选择与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移动学习资源与网络学习资源一样,同属于数字化学习资源。但与网络学习资源不同的是,移动学习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移动学习资源可以通过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进行资源的搜索,而且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运用起来十分灵活。而移动学习资源也是区别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它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是小而精的,不像网络资源信息量大[5]。

endprint

2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移动学习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的高校中已经作为一种必要的教学模式存在,并且与之相应的开发出了不少软件以及与之匹配的硬件设备。

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始为师生购买平板电脑,配备移动设备进行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将引起教育的崭新变革。有资料显示,美国某县高中给每名学生都配备一部ipad,成为该县第一所使用移动设备的高中,而在美国其他州县的学校也为学生配备了移动设备,由于现在学生学习的书本特别厚重,而使用ipad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学生可以从网上下载课件到移动设备,既减轻了学生的沉重负担,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这种移动设备的引入,有很多优点,不仅取代了传统的课本,而且也增加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日本的移动学习已经走在世界的前端。日本网络大学是日本惟一一家仅通过互联网提供全部课程的大学。这所大学已经开始提供一种在手机上学习的课程,内容是关于金字塔的秘密。对于PC课程来说,下载的课程能够以文本和图像的形式在显示屏的中央播放,讲师的图像在显示屏的边上,课程全部是有声的。手机版本的课程只有Power Point图像,能够流畅地在手机的小显示屏上播放。日本网络大学是2007年4月获得日本政府批准成立的,拥有1 850名学生,可授予学士学位。日本移动运营商软件公司拥有这个大学71%的股份。日本网络大学提供100多个课程,其中包括中国古代文化、在线旅游和英国文学等。日本网络大学称,手机课程以后将扩展到其他科目。

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开展移动学习的项目和建设较发达国家相比要晚一些,我国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最早是2001年在北京大学,他们承担了名为“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同时在教育部的策划发展中,将移动学习分为两个阶段:(1)前期的理论学习阶段(2000-2005年);(2)后期的应用阶段(2005年之后),注重了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迄今已十多年,该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移动学习模式已在大学内或者是在试点的学校内进行试点。已经有一些学校或者教育机构进行了一些移动学习的尝试。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移动学习也已在学校中被采用。名校培正中学于中一年级推出“手机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来实时回答教师的问题,提高互动学习。中一级英文科教师马漪楠表示,学生对手机教学反应很好,上课很开心。培正中学也成为香港第一所推行“手机教学”的中学,而该校现在课堂互动气氛大大提高。

上海电视大学在移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7年,上海电大在“移动交互教学”上迈出了第一步。该校外语系与上海蓝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了“移动英语学习系统”,该系统以短信息的形式,每日都向电大学生自动发送英语测试题,并在第二天发送答案及详解。同时各大高校也参与举办移动学习的相关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分别承办了2008年和2010年,国际知名的移动学习会议,在一定的程度上证实了我国在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水平与科研实力。

3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

为了对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基本情况有更多的了解,笔者以延边大学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形式,从延边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中抽取320人进行施测,有效问卷302份,有效回收率94%,其中女性128人,男性174人;文科115人,理科150人,工科37人;大一80人,大二60人,大三75人,大四87人;汉族219人,朝鲜族60人,其他民族23人。本次随机调查中,总人数的42%是男生,总人数的58%是女生,工科、文、理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2%、38%和50%。针对研究问题,对本问卷各项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31大学生移动学习设备比较普及,潜力最大的移动学习工具是手机在常见的移动学习工具中,手机的拥有比例最高,几乎人人都有,拥有比率高达887%,其他移动学习设备(PAD除外)的持有比例也相当高。有一半以上的人拥有笔记本电脑,拥有MP3、MP4/MP5、电子辞典等电子设备的大学生占总数的1/3。大学生人均拥有移动设备量为27台,相当于每个大学生平均拥移动设备约3台。具体数据见表1。表1大学生常用移动设备拥有比例

选项小计〖〗比例(%)A.MP3119394B.MP4/MP5102338C.平板电脑2789D.电子辞典80265E.笔记本电脑230762F.手机229758G.什么都没有93H.其他723

32大学生拥有移动学习设备硬件基本功能较全,已经具备了较好移动学习条件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基础条件是移动设备的拥有与普及,但是大学生能否真正的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还要调研这些设备的功能。表2移动学习设备的功能比例

选项小计〖〗比例(%)A.上网264874B.阅读文本230762C.听音乐247818D.玩游戏173573E.摄影140464F.看视频190629G使用软件学习15150H.移动QQ或飞信等201666I.其他723

从大学生拥有的移动设备功能可以看出,2/3的移动设备具有上网、听音乐、阅读文本、移动QQ或飞信等功能,近1/2的移动设备具有看视频、玩游戏、使用软件学习、摄影功能,说明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都具有移动设备基本的功能。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移动设备的种类繁多,设备价格的降低。将有更多的学生拥有具备更多功能的移动设备,近而享受更好的移动学习服务。

33网络资源为大学生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

目前,互联网络遍及世界各地,大学生可以轻松的获取网络中的任何信息,所以,移动学习资源的种类也呈现出各种样式,各式各样文本格式的文件,都可以被存储到移动设备中。因此,移动学习可以使用整个网络资源。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最喜欢的资源方式是视频。由此可见,视频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与枯燥的文字相比,不仅降低了视觉疲劳,而且能使学习者更加轻松的学习,也更容易接受。从大学生喜欢的学习资源获取方式看,近2/3的大学生喜欢将网络上的资料下载到移动设备中学习。调查显示,从大学生对媒介形式的喜好来看,最受到广泛喜好的是视频和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因此通过网络发布的移动学习资源,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便利,无疑是最正确且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式。

4大学生移动学习存在的问题

41认知度较低

调查发现,对以前是否听说过移动学习,有少于1/2的大学生明确听说过移动学习的概念,多于1/2的大学生没有听说过移动学习。经进一步了解,一部分同学虽然已经进行了移动学习,却没有学习的概念和意识,从而导致多数的大学生没有听说过移动学习。甚至有很多大学生经常使用移动设备上网、下载资料,开阔了视野,帮助巩固了日常学习,但并不知道自己进行了移动学习。实际学习生活当中,很多大学生都已经养成了使用移动设备的习惯,如临睡前上网、听音乐、听新闻、看电子书等等,并且某种程度的或多或少的产生了依赖性。然而,对于移动学习仍有很多人还不了解和掌握,也有人觉得它深不可测。产生这些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现在的大学生没有意识到他们所拥有的这些移动设备,其实是可以被当作一个学习工具。由此可见,移动学习的教育和宣传是多么急迫[6]。

42学习资源缺乏

虽然大学生对移动设备很熟悉,移动互联网络同时也丰富了移动学习的资料来源,但是,仍有很多学生,对这些信息资源利用的很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利用移动设备搜寻的更多的是网络资源中的新闻、娱乐以及歌曲电影等,而用于学习的资源少之又少。而网络又没有系统的归纳出学习资源,因此,很多大学生也不愿意花费大把的时间在检索学习资源上。但是,通过调查,仍然有将近2/3的大学生是渴望拥有针对某门课程的移动学习教程,但是在网络中搜索的这些资料是未经过加工的,直接从网络下载过来,这就表明针对有系统有规划的学习资源还是很匮乏的。

endprint

43利用率不高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很多大学生的移动设备只是在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的。所以,这种移动学习是被动式的学习。有447%的大学生在临近考试的这个时间段内,才会在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中存入相关的课程资料,而只有4139%的大学生,会去收听相关的课程音频或资料。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移动学习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计划,也不形成系统,可以说是漫无目的的使用。因此,当前移动学习中存在效率低下和有效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44自主学习管理缺位

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较,移动学习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缺少老师的辅导;其次,缺乏安静的环境;但最主要的是缺乏自主学习的制约。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主观学习的能力。调查发现,虽然有2/3以上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移动学习愿望,但是大多数同学没有想过要管理自己的移动学习,也不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移动学习更适合自己。这就需要有一个系统规划的学习方案,即使目前的移动学习,可以引导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他们在时间、学习目标等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因此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因为,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者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学习的环境以及学习成果等,这些都是由学习者自行选择的。然而,现在的大学生自主利用的学习时间、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的整个过程等,并没有合理的运用[7]。所以,一个好的自主学习管理是移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

5提高移动学习效率的对策

51加大对移动学习的宣传力度

每一种新技术的产生,都会使使用者带来对其的探讨与评价。移动学习也不例外,它能否顺利地被大学生使用,同时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还需要看大学生们是否有意识的去利用移动学习。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重视推动全民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的同时,瞄准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大力重视移动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尤其是教育部门以及公共图书馆,这类以传播信息为主的机构,要先于其他部门了解和掌握移动学习的研究动向。从内心增强对移动学习的重视,并正确认识移动学习的地位和作用对移动学习的推广是至关重要的。建议教育相关部门联合有关研究机构加强合作,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让人们先了解什么是移动学习,给移动学习定好位,实施有效地宣传方法。

52设计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

目前,绝大多数的移动学习资源都不是系统的,都是经过简单的处理,直接从电脑复制到手机上的。而大多数大学生都非常渴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要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设计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迫在眉睫。要加强新型学习模式的设计,这就要组织相关的研究团队,开发出移动学习软件客户端以及适合单机的移动学习客户端。学习者可以通过客户端,订制自己喜欢的学习课程进行学习,学习软件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设置,为学习者提供一套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计划,方便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可以在学习软件中添加点播系统,融和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使移动学习变得更加的实用。

53加大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力度

国外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有关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简单原则,如注重开发最适合于听觉、零碎时间、屏幕滚动技术和比web页更多的标题,移动学习网页内容需要更多的级联菜单[8]。从移动学习的内容上看,主要还是集中于英语的学习,即大部分学习者用移动设备主要是存储英语资料,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相对来说使用的资源具有局限性。因此,建议要加大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要开发适用于各种类型学习者的教学资源,除了考虑年龄、还要考虑性别、民族、特殊群体等的差异。其次,在内容上应力求化繁为简,如果媒体的设计、格式等的选取。而在形式上,也应力求生动,有很强的吸引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这就为学习资源在内容呈现设计上提出了高要求,既要注意色彩搭配、重难点突出,又不显繁琐。最后,是注重听觉学习,减少检索输入的繁琐。

54加大移动平台建设力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加强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在平台中应包括教学系统、终端服务器、无线通讯等,通过相互的协调、控制,可以建立移动学习的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资源,实现移动学习,并被广大群众所利用。然而,如何开展好移动学习,其核心就是对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而移动学习平台要实现以下几方面功能:一是操作简单,保证学习者很方便地获取平台里的各种学习资料;二是交流顺畅,能使学习者方便通畅自如地进行相互交流;三是保障机制,平台要搭建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案、评价机制;四是分类清晰,即不同的人群通过平台能有不同的获取资源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经济承受能力。

55加大移动学习管理力度

对移动学习进行时间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对移动学习进行自我监控[9]。首先,大学生们应该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让学生们充分的清楚和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计划出在零散的时间内是否可以进行移动学习。这样就能使大学生更有效地利用零散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由于移动学习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影响,十分容易造成对移动学习的间断性,所以,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及时做好学习笔记,即对学习内容有条理的做记号,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作用,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

移动学习的出现,必将会引起教育界新的浪潮,也将会成为未来社会学习方式的主流。随着互联网络的更新,便携式移动设备将会越来越先进,移动理念也将会越来越稳定与成熟,学习者也将会更加方便的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豫均,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3):12-16.

[2]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武妹婷.移动学习工具含义和种类的探讨[J].老区建设,2009,(10):59-60.

[4]方海光,吴淑苹.基于EML构建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75-79.

[5]陈明明.移动学习资源的创设与评价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

[6]ScottL,Howell.影响远程教育发展的32种趋势[J].远程教育,2005,(1):27-32.

[7]武姝婷.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09.

[8]叶成林,徐福荫,等.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9]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者资源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