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藏“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14-08-08晁明娣

现代情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特色学科的我校文献资源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RWYB20140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晁明娣(1982-),女,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理论和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建设,发表论文7篇。•理论探索•

〔摘要〕本文基于“全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对学科馆藏的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三方面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藏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学科馆藏;全评价;指标体系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5.007

〔中图分类号〕G25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5-0035-06

The Evaluation of Discipline Colle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All-around Evaluation SystemChao Mingdi

(Library,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Nanjing 21004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d the subject,object,aim,criteria,indexes,methods and rules of the discipline colle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all-arou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 of formal evaluation,content evaluation and useful evaluation.

〔Keywords〕discipline collection;all-around evaluation;evaluation system

学科馆藏是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为教学科研服务这一基本职能的资源基础,它是高校学科设置与发展变化的迅速反映,是学校进行学科建设和特色办学的文献保障,也是高校图书馆区别于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于学科馆藏的结构、质量、使用情况评价等进行调查研究并作出评价,是了解馆藏建设是否符合本校和本馆发展目标,学科资源系统是否合理完整,是否满足学科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对馆藏的评价基本上是基于内容或使用的定性与定量的二元评价,而专门针对于学科馆藏的评价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2010年,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授叶继元提出“全评价”体系框架这一研究成果,用于学术评价领域,引起了学术界的较大反响。本文在仔细研究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试图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特色馆藏评价活动中,期望能从全新的角度对学科馆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所启示。

1学科馆藏评价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笔者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对我国关于学科馆藏评价的文献进行计量统计,采用检索式为篇名=“学科”AND“馆藏OR资源”AND“评价”,时间:“不限”进行检索,剔除不相关或重复文献,得到论文9篇。

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第一篇论文发表于2006年,这说明我国目前相关研究起步时间不长,还处于萌芽阶段,关于专门针对学科馆藏的评价还比较少,一般只在馆藏总体评价中涉及一部分该方面内容。

在研究主题方面,国内学者胡正根[1]等人提出“核心资源”的概念,结合学科门户网站的建设实例,研究学科信息门户核心资源评价选取体系的建立与实现方式。刘良璧[2]从重点学科核心期刊保障率和文献利用率两个方面对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质量进行分析。文忠[3]等人根据用户对文献利用的情况分析资源学科的需求,结合学科分布对数字馆藏的学科性进行了评价。曹树敏、胡江敏[4]引入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感知——期望”公式及需求层次理论,基于学科性质和校区分布对中山大学在校学生进行调研,从用户对馆藏资源的感受值与期望值角度进行学科馆藏评价。周庆红[5]则通过对9种中外文数据库各领域文献的分布、学科覆盖率、学科核心期刊收录比例进行分析,探寻重点学科与数字资源文献相适应配置情况。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中的网络资源评价。20世纪90年代,一些实践性机构与组织、研究学者个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与实践尝试,在理论研究以及具体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BIOME医学网站,它一群信息专家和课题专家,以诺丁汉大学格林菲尔德医学图书馆为基地创建的网站,划分为六大门户,覆盖了生命科学、健康科学、医学等学科领域。门户提供的资源都是经人工选择,并且通过质量评估。BIOME网站上公布了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及步骤,主要针对网站资源的内容质量、组织结构、外观设计等进行评估。评价内容包括资源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清晰程度、独特性、信息发布方的可靠性、更新频率、获取的难易程度等[1]。另外,国内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模式是资源的整体发展中突出一、两个学科特色方向,而在国外大学图书馆基本上是基于专业分馆馆藏发展模式,如哈佛大学有60余个分馆,每个分馆即为一个学科方向的特色收藏馆,这一点与国内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突出某几个学科方向不同,并且除了担负着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外,还肩负着为所在州提供服务的任务,因此国外图书馆更多从具体可实现的角度来服务用户,所以国外研究多会用户角度出发,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或属性特征对馆藏资源进行评价,构建多指标的评价体系。如国外学者 Patrick Ngulube等[6]将“馆藏与获取”划分为馆藏的质量、完整性、综合性、获取便利性、新颖程度以及是否以需求为导向6个属性进行满意度测评。

2“全评价”体系概述

“全评价”体系分析框架是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授叶继元于2010年初正式提出的有关学术评价理论探讨的成果。该体系突破了目前常用的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二元评价法的思维定势,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的三维评价法。形式评价一般是从评价对象的外部形态进行的评价,既包含同行的定性评价,也包含定量评价。内容评价是指同行专家学者针对评价对象实质性知识内容的评价,一般要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对文本、成果实体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常常用文字评语来表达。效用评价是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的难易程度,对评价对象的实际贡献、社会和经济效益加以选择、组合和应用,以避免评价中过分形式化、数量化、行政化、简单化等倾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组织的学术评价体系至少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评价制度六大要素组成[7]。

该体系是在较详细考察了国内外近年来的评价实践基础上概况出来的,既参考了自然科学评价的成果,更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及其评价的特点;既考虑到学术评价的普适性,更突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成果等的多样性、特殊性;既有相对稳定的分析框架,又留有动态的发展空间。该体系已经过很多实证检验,其论述被各文摘期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转载,被同行多次引用。成果在学术界、科研管理界等引起了较大影响[8]。

endprint

3“全评价”体系在学科馆藏上的应用分析

根据“全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笔者试图把其运用在高校图书馆学科馆藏的评价中,对学科馆藏的评价主体、客体、目的、标准及指标、方法和制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从不同角度更加全面科学的对学科馆藏进行合理评价。

31评价主体和客体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藏的评价主体可以是图书馆自身,可以是学科馆员,可以是该学科的老师、专家,还可以是使用资源的学生读者,只有与学科紧密联系的主体才能真正了解学科用户的需求。评价客体就是图书馆学科馆藏,既包含纸质资源,也包括数字资源。

32评价目的

学科建设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快速发展的根本。对学科馆藏进行评价,了解馆藏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度、配置度、效用度,馆藏对学科用户需求的满足度,揭示其学术性、适用性和功能性,以指导制定学科馆藏资源科学发展计划和政策,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增强学科保障能力和水平提供重要依据,更好地为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服务,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和办学特色,增强高校的生命力。

33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学科馆藏是基于高校学科设置和发展情况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它既是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区别于一般的馆藏,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在形式上,学科馆藏既有纸质资源,也有数字化电子资源,因此,学科馆藏既要符合图书馆馆藏的评估标准,又要满足学科性特点与要求,既要注重传统纸质资源的属性,又要注重数字资源的属性。此外,全评价体系的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也是一种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是评价标准的细化,根据“全评价”体系提出的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的三维角度,依照评价标准,对学科馆藏的属性和概念进行分析,用量化或定性或半定量描述的方式进行评价指标的构建。

34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和用户评议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学科馆藏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简单明了,它可以在复杂的评价指标中提出层次结构,使评价者能够认真地考虑和衡量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满足用户需求是学科馆藏配置的重要目标,因此读者的评价不可或缺。用户评议主要针对效用评价,包括直接调查法和间接调查法,如问卷调查方式等,获取用户在使用资源时的感受,以便得到学科馆藏的效用性。

评价制度是评价体系的支撑点,是对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等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学科馆藏评价同样遵循有关评价体系相关制度,如同行评价制度、监督制度、公示制度、反馈制度等,这是评价制度的核心。

4学科馆藏“全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全评价”体系的形式、内容和效用的“三角校正”关系,学科馆藏的“全评价”体系构建拟从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3个方面建立学科馆藏的评价指标。

41形式评价

学科馆藏的形式评价就是对学科馆藏的外部属性特征评价,在选定组织学科资源的基础上,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和组织的程度和形式[9]。由于学科馆藏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部分,并且学科馆藏主要以二次信息为主,因此评价指标可借鉴如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体系中关于馆藏部分的评价指标,同时也要注重除一次信息以外的再加工信息,如摘要、索引、此表等;资源的形式是否多样化,如纸质、音频、视频等。再者,学科馆藏具有数字化形式,因此数字资源的形式评价指标也需考虑,如资源的利用率、学科资源存储系统的效率、检索功能性、资源管理能力等等。根据层次分析法,体系设计为3级指标层次。其中,一级指标构成了整个指标体系的骨架,也关系到其他具体细分指标的分类问题,二级指标属于半概括化指标,三级指标则属于基础类指标。为了使整个指标体系更加一目了然。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包括资源数量、生均文献量、学科文献比、覆盖的学科范围、语种数量、收录年限、全文保障率等。

表1学科馆藏形式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内涵及说明A1加工、

组织能力B1

格式与标准C1加工格式资源加工是否遵循相关规范标准。C2资源描述标准数据描述是否遵循相关规范标准。C3资源组织标准数据组织是否遵循相关规范标准。B2

程度与形式C4加工程度对资源的再加工程度,如摘要、索引、词表等。C5载体形式资源载体如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是否融合,形式是否多样化如图书、期刊、报纸、音频、视频等。A2数字化

存储能力B3

存储系统效率C6传输速度指响应时间、吞吐率。响应时间是服务器处理一个请求所需的时间,吞吐率是服务器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测算时要反复试验获得平均值。C7兼容性与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等之间使用的通用性。C8易用性/管理性存储系统是否易用和易管理,管理的方便程度。B4安全性C9设备安全存储设备的安全保护措施。C10系统安全功能存储系统对所存储数据的安全保护安全性能。C11备份/恢复功能是否具有备份功能。A3网络检索

能力B5检索功能C12检索方式与途径是否提供各种检索途径和检索入口。C13检索技术是否允许用户使用各种检索技巧。C14检索限定是否具备高级检索,是否允许多种检索条件限定。C15检索结果的显示与输出是否允许用户多检索结果进行多样化处理;检索结果是否提供存盘、打印、emRi发送等下载功能,是否与其他资源间存在链接等。C16存档方式是否提供在线永久使用、数据库和检索系统。表1(续)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内涵及说明A3网络检索

能力B5检索功能C17查全率(检索出的相关信息量/系统中的相关信息总量)×100%C18查准率(检索出的相关信息量/检索出的信息总量)×100%C19检索速度用户输入检索关键字后到浏览器反馈检索结果所需的时间,以秒为单位。B6检索界面C20友好程度界面用户使用的方便程度、美感度B7用户服务C21基本服务用户能否浏览、导航、帮助、咨询、通报、打印等。C22个性化服务是否有用户个性化页面定制、检索历史处理、信息推荐、跟踪服务等。

42内容评价

资源的内容是学科馆藏评价的重要要素。资源的保障能力如学科结构、与学科匹配度和覆盖率;文种结构、权威性如是否具有学术性、价值性和可靠性;完整性如时间跨度和年限跨度;新颖程度等等都是我们在进行内容评价时考察的范围。同时,对于内容的质量如何,大多很难给予精确数字的定量指标,使用资源的学科老师、教授、学生则更有发言权。因此,在考虑内容评价的指标体系时,笔者拟将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读者调查问卷方式结合起来,以给学科馆藏的内容质量更科学的定量辅助、定性为主的评价。如表2与表3所示。

表2学科馆藏内容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内涵及说明A1学科

馆藏内容B1资源

保障能力C1覆盖范围资源涵盖的学校学科范围、语种范围。C2匹配程度与学校重点学科相关学科匹配度。C3资源数量/类型收录的学科资源的数量、类型。C4重复率不同数字馆藏之间以及数字资源与实体馆藏之间内容的重复度。C5全文保障率学科数字馆藏的全文程度。C6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可获得性是否可以国际/国内、外地/本地馆际互借,是否允许提供文献传递,通过馆际互借和获取的文献量,传递方式等。B2权威性C7数据来源是否来自权威机构、学术性较强的出版社或专业学会。C8收录权威出版物情况收录的学科核心期刊,通常是以超过30%为佳。C9收录资源被引用情况一定时期内资源所引数量之和与全部数字馆藏数量之比。C10同行评议被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的评价情况。B3稳定性C11收录年限/时间跨度学科馆藏收录的时间范围。C12资源稳定状态内容、网页设计、栏目编排的稳定持续性。B4时效性C13更新情况学科馆藏的更新速度。C14滞后情况学科馆藏的滞后时间。

endprint

表3学科馆藏内容评价问卷调查

评价内容内容说明评价等级很高高中低很低资源影响力和权威性该资源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程度资源完整性和可靠性该资源覆盖学科主题面、内容和时间的完整程度,收录的核心期刊和论文完整可靠程度资源学术性和创新性该资源是与当前学科发展现状相一致以对学术研究和教学科研有帮助和促进作用的程度43效用评价

效用评价是读者在使用学科馆藏一段时间后,对资源产生的影响程度、作用或效果的最终评价。同样,效用评价通常用定性的方式进行,可以采取读者问卷调查法了解读者的感受。如表4所示。

表4学科馆藏效用评价调查问卷

评价内容内容说明评价等级很高高中低很低学习工作效用该资源对你学习或科研帮助的程度知识或技能效用该资源对你知识或技能的提升的帮助程度信息获取效用该资源让你获得有用信息的程度

44学科馆员的引入

在“全评价”理论中,着重强调要突出同行专家的作用,应引入第三方评价。笔者认为,在进行学科馆藏评价时,我们不应忽视学科馆员的重要性。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与学校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纽带,既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又知道学科教授专家的需求;既是资源建设者,也是读者。因此在进行评价活动时,他们的作用不可忽视。

5学科馆藏“全评价”体系验证分析

为验证学科馆藏“全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笔者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为例,对学科馆藏的质量进行调研。

51评价概况

本次评价目的以南京森林警察为例,对六位一体的“全评价”体系进行示范应用。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图书馆馆员(含学科馆员),评价客体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图书馆学科馆藏资源。由于时间有限,故本次评价方法拟采用电子问卷调查法,具有时间灵活和效果高的优点。笔者通过互联网共发放电子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达63%,其中教师21份(22%),学生38份(占39%),图书馆员35份(占37%)。将有效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用用户对图书馆学科馆藏在形式、内容和效用的评价表。

52学科馆藏形式评价分析

对于学科馆藏形式评价的问卷设计,由于资源加工和组织能力、数字化能力这两项评价内容是对图书馆对资源加工存储能力的评估,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同时某些指标例如存储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率在测算时需要反复试验获得平均值才能获取,所以该两项内容只需要图书馆员填写,教师和学生不做要求。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学科馆藏形式评价调查结果

评价内容内容说明评价主体评价等级很高高中低很低备注资源加工与

组织能力该资源加工、描述和组织是否遵循相关规范标准,资源的再加工程度和载体形式。教师00000学生00000图书馆员727100资源数字化

能力该资源存储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率;与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等之间使用的通用性;对所存储数据的安全保护安全性能。教师00000学生00000图书馆员328400由于该两项评价内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因此只由图书馆馆员填写。资源网络

检索能力资源的可获取性和检索功能,包括纸质馆藏是否能够被方便地借阅以及电子资源是否能被浏览或下载。

界面用户使用的方便程度、美感度教师414300学生2221310图书馆员529100

由表5可知,90%以上的图书馆馆员都认为学科馆藏的加工组织能力和资源数字化的能力高或很高,满意度较高,这也可能与图书馆员自身的工作性质有关,评价内容与其工作密不可分。85%的教师和97%的图书馆员认为对于资源网络检索能力高或者较高,但是这个比例在学生中只占63%,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资源的可获取性和检索效率等比较低。这可能与评价主体的信息素养能力有关。学生对于资源的查找方法、检索途径和检索技巧的掌握水平可能较教师与图书馆馆员低,因此对于资源的检索能力的满意度也较低,由此可见,图书馆在大力加强馆藏资源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53学科馆藏内容评价分析

学科馆藏内容评价调查问卷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学科馆藏形式评价调查结果

评价内容内容说明评价主体评价等级很高高中低很低备注资源影响力

和权威性该资源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程度教师415200学生5191400图书馆员424700资源完整性

和可靠性该资源覆盖学科主题面、内容和时间的完整程度,收录的核心期刊和论文完整可靠程度教师512400学生923600图书馆员1518200资源学术性

和创新性该资源是与当前学科发展现状相一致以对学术研究和教学科研有帮助和促进作用的程度教师218100学生3201500图书馆员1023200

可以看出,以科研和教学目的为主的教师对馆藏内容权威性的期望值和满意度最高,占90%;其次是图书馆员占80%,以资料补充目的和基础阅读为主的学生对馆藏权威性的满意度最低,占63%。这表明,科研项目对于学科馆藏的学术价值要求较高,相对而言基础阅读对于学科馆藏学术价值的要求则低得多。

这一结果在对资源学术性和创新性的评价中也得到了证明,调查表明95%的教师和94%的图书馆员认为该馆学科馆藏与当前学科发展现状相一致,对学术研究和教学科研有较高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同时,这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学校特点也有关。它是全国惟一一所森林警察院校,是森林公安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基地,因此学科馆藏的建设上形成了比较全面合理的藏书体系。另外,森林公安类专业相对而言更侧重于较为经典、具有一定积累且具代表性的案例资源,所以相对来说无论在资源的时效性、权威性还是学术性方面,用户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3个群体用户对资源的学科覆盖面、内容和时间的完整性以及核心期刊、论文收录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均超过了80%。由此可见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图书馆各学科的馆藏资源以及所购的各种数据库基本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

54学科馆藏的效用评价分析

学科馆藏的效用评价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

表7学科馆藏效用评价调查结果

评价内容内容说明评价主体评价等级很高高中低很低备注学习工作效用该资源对你学习或科研帮助的程度教师1011000学生828200图书馆员4211000知识或技能效用该资源对你知识或技能的提升的帮助程度教师1011000学生15190400图书馆员620900信息获取效用该资源让你获得有用信息的程度教师911100学生101990图书馆员4181300

由表7可知,在以上3项内容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对于资源的效用评价度明显高于图书馆员,这一结果与预期的效果基本一致。由于学科馆藏相对于其他馆藏,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学术性、知识性和针对性,因此对于进行专业教学和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效用程度自然也会更高一些,而对于图书馆员来说,学科化和专业化的馆藏对于工作和学习的效用则相对低一些。

6总结

本文是基于“全评价”学术体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价的指标体系,试图构建学科馆藏的“全评价”体系。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证实了一些与常理相符的推论,从形式、内容和效用三方面构建“全评价”体系是合理可行的。笔者在构建时将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读者调查问卷方式结合起来,以给学科馆藏的内容质量更科学的定量辅助、定性为主的评价。在验证分析时,由于时间、人力、物力等各种因素,且有些指标数据的获取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计算,所以在本次验证性调研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进行定性评价。同时,在上述一系列的评价结束后,还应将评价结果认真整理分析,作为反馈信息指导学科资源的建设,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对评价体系进行修正。建立健全专家审读、公示、反馈、申诉、元评价等评价制度,才能不断完善图书馆学科馆藏质量评价的结果。希望这一新的探讨能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藏的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为学科馆藏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胡正根,张娴,等.学科信息门户核心资源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06,(2):55-57.

[2]刘良璧.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馆藏文献评价与建设构想[J].图书馆,2010,(5):73-75.

[3]文忠,李朕.基于多角度的数字馆藏资源学科合理性评价[J].图书馆,2010,(1):125-127.

[4]曹树敏,胡江敏.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藏用户评价实证研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2,(10):52-58.

[5]周庆红.基于学科领域文献配置分析的数字资源质量评价[J].新世纪图书馆,2011,(8):33-37.

[6]Chaminda Jayasundara,Patrick Ngulube,Mabel K Minishi-Majanja.A theoretical model to predict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relation to service quality in selected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Sri Lanka[J].SA Jnl Libs & Info Sci,2009,75(2):179-194.

[7]叶继元.“全评价”体系分析框架及其应用与意义[J].云梦学刊,2013,(4):12-14.

[8]叶继元,陈铭.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全评价”体系研究——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3,(2):81-86.

[9]冯露.学科信息门户资源评价相关问题[J].现代情报,2007,(1):87-89.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评标工作中有关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
军事体育训练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