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建筑陶瓷的“微增长” 背景及其影响因素

2014-08-08刘春江乔富东黄宾

佛山陶瓷 2014年1期
关键词:房地产城镇化影响

刘春江+乔富东+黄宾

摘 要:以前建筑陶瓷产能都以年均12%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而到2012年,中国建筑陶瓷产量以3.35%的速度增长。由此宣告一个微增长时代的到来。本文通过分析其影响中国建筑陶瓷的总量的因素,及其带动的产业链,分析其中特征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陶瓷产量;中国经济总量;城镇化;房地产;微增长;影响

1 建陶行业“微增长”的时代背景

1.1回顾中国30年建陶发展的历程

我国的制陶历史源远流长,而陶瓷墙地砖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后。在这短短的30年里,我国建筑陶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我国建陶总产量达89.9亿m2,位居世界第二。通过考察我国建陶近30年的发展历程,据其特点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80年代中期的建陶

1983年,佛山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第一条全自动墙地砖陶瓷生产线,此时产品一出来就供不应求,从此中国建筑陶瓷开始迈开了自动化的步伐。1985年,我国从意大利引进一条彩釉砖生产线,并在佛山投产。之后,佛山陶瓷企业不断引进喷雾干燥塔、自动压砖机、辊道窑等新设备、新技术。在此阶段,建陶产量达1861万m2左右。

(2) 90年代初期的建陶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全国经济稳健发展,国有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城乡建设消费需求日益增加。耐磨砖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其主要规格为400mm×400mm;釉面砖的规格、花色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陶瓷产品供不应求,到1991年,我国建陶产量达2.72亿m2。

(3) 90年代中期的建陶

这一时期,建陶已进入了发展期,高额的利润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建陶企业全面开花,国企衰退,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抛光砖、水晶砖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规格为500mm×500mm,其产品的供与求同步增长。到1995年,我国建陶产量达15.84亿m2。

(4) 90年代末期的建陶

这一时期,建陶已进入了成熟期。陶瓷企业开始构造新的生产布局,纷纷进行技术改造或到燃料和原料优势区域投资设厂。而新一批新兴企业也开始扩张规模,从而形成以佛山为商务中心,以其它优势区域(如:原料、燃料、地理位置等)作为生产基地的新形态。由于全国各大陶瓷生产产区的形成,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日益明显。此时,抛光砖、仿古砖成为市场的主流,主导规格为600mm×600mm、800mm×800mm。到2006年,我国建陶产量达43亿m2。

(5) 21世纪初期的建陶

由于国家对节能环保的要求和高能耗产业的调控,很多综合实力差的中小建陶企业纷纷被政府限令整改或叫停,而一些生产实力较强的集团化大型陶企放眼全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建陶企业的打击较大,企业为了生存,不断的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一次烧微晶熔块技术、全抛釉、节能窑炉、宽体窑、喷墨打印、自动打包机等成为陶瓷企业升级换代的利器。即使如此,2012年建陶行业的发展仍然是一个低迷阶段。据数据统计,2012年建陶产量达89.9亿m2。

1.2历年来中国建筑陶瓷产量的具体数据及支撑陶瓷发展的条件

历年来中国陶瓷墙地砖产量的数据如表1所示。墙地砖产量的直观图如图1所示,其同比增长率如图2所示。

由图1可知,从1991年~2012年,建陶的产量每年都在上升。由图2可知,在1991年~1998年间,建陶的增长率达35%以上。通过分析发现,带动建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第一,水煤气代替重油。早期陶瓷窑炉使用的燃料是重油,随着重油价格的上涨及环保要求的提高,水煤气(也称“煤转气”、“发生炉煤气”)应运而生,“油改气”的主要优势为整个烧成能耗成本降低了50%,企业的利润空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且技术门槛较低,导致建陶迅速扩大。第二,窑炉技术的革新。在当今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没有一流的装备要想生产出一流的品质是绝对不可能的,陶瓷行业也不例外。中国陶瓷行业首先瞄准了先进国家的陶瓷窑炉,并大量地从国外整套引进,杀时间,中国的陶瓷业在规模、产量、质量、技术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此同时,国内陶瓷窑炉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己设计,使得陶瓷窑炉国产化。窑炉的国产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陶瓷的生产成本,企业利润空间的提高促进了建陶的迅速扩大。

在2000年~2006年间,建陶的增长率从14.7%增长到22.85%。此阶段促进建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第一,陶瓷产区的转移。全国范围内的陶瓷产业转移、扩张、重新布局带动了全国建陶产业的均衡发展,加速了各产区产品的品质进步与品牌提升,正在形成我国建陶产业的新格局,并推动了我国建陶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第二,房地产的发展。建陶行业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要住房,就要装修。因此,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势必带动中国陶瓷的迅猛发展。

1.3回顾中国经济总量排名第二之前的发展历程

1.3.1历年来中国经济的总量

1990年~1994年,中国的GDP排名世界第十位。到2000年,中国的经济位居世界第六。最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到2010年上升至第二位,到2012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置。中国经济总量的情况如表2所示。

1.3.2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扩大出口,以加速国内现代化的进程。第二,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第三,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第四,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2) 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房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房地产的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居民收入的提高相适应。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国民经济中许多部门和行业与之配合,如:建材、设备、机械、陶瓷等,从而波及并拉动其发展。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能促进建筑业的繁荣;第二,能促进建筑工业、建筑设备工业、建筑机械等产业的发展;第三,能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房地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城市建设、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 建陶行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建筑行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墙地砖每年的增长率与GDP每年的增长率的对比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变化情况与墙地砖的增长率变化曲线趋势一致。当建陶产量最大时,中国的GDP增长也最大。因此,建陶行业的发展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导致建陶行业“微增长”的因素

2.1“微增长”的概念

所谓“微增长”,经济学界一般称低于5%的增长为微增长,5%~10%的增长为低增长。从表1可知,在2011年前,建陶行业都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而到了2012年,建陶行业从以往的双位数增长下滑到低于5%的微增长范畴。因此,这就意味着微增长时代的到来。

2.2影响建陶行业“微增长”的原因

2.2.1产能过剩对建陶行业的影响

由表1可知,自2004年~2011年,我国陶瓷砖产量连年大幅增长,每年增加7亿m2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每年新增窑炉超过200多条,到2012年,全国共建陶生产线约3275条。因此,到2011年底,我国的陶瓷砖产量超过87亿m2,人均达到5.6m2。在原有产能扩张过快、过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必将导致其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库存严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一方面,为了消耗库存,很多企业竞相降价,但并不是降价就能卖得出去。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外产区都以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而扩建企业。所以一旦失去了资源优势,一旦政策不利于企业发展,那么这些企业就面临着很大的困境。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全国很多工厂不得不提前进入减产、停窑、关闭等状态。以至于到2012年,陶瓷产能的增长速度开始放慢。

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第一,控制产能继续扩张。第二,依靠品牌突破。目前,整个建陶企业正在分化,呈现二元结构,区域性品牌与全国性品牌分化格局正在形成。而建材卖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建陶品牌的渠道全面扁平,并向三、四、五线下沉。如何打造建陶品牌,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重要渠道。第三,营销创新。对于处于竞争如此激烈的终端市场,要想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好,同样需要不断地创新,特别是运用一些管理、营销的新手段。第四,建陶企业需要抓住世界经济复苏,以及陶瓷产品内外销向好的机遇。同时,需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

2.2.2瓷砖的出口量对建陶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陶瓷砖生产制造国、消费国及出口国,意大利是世界第五大生产国,而出口额却是世界第一,而巴西是世界第二大陶瓷生产国。2000年~2012年意大利、巴西的陶瓷产量以及中国陶瓷出口的变化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从2006年~2010年,意大利陶瓷每年的产量都有所下降。到 2011年,意大利陶瓷砖产量有所上升,较2010年增长3.2%。全年总销售达4.13亿m2,销值达47.16亿欧元,较2010年增长1.9%。此时,意大利陶瓷砖生产制造排在第五位,出口总量仅次于中国排在世界第二,而出口额则是世界第一,其出口主要分布在美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等。

巴西2006年是世界第三大瓷砖生产国,而从2007年开始,巴西超越了西班牙成为第二瓷砖生产国,产量由5.94亿m2增加到6.37亿m2,增长7.3%。到2011年,巴西继续保持着世界第二大陶瓷生产国、第二大消费国。2011年产量达到8.44亿m2,较2010年7.53亿m2增长了12.1%。国内消费从7亿平方米增长到7.75亿m2,增长10.7%。因此,巴西主要在国内消费,并且供需关系基本维持平衡。

2011年中国陶瓷砖生产增长14.3%,达到87.01亿m2,相当于全球产量的45.7%。同时,陶瓷砖消费也有相应的增长,达40亿m2,占全球陶瓷砖消费的38.6%。中国陶瓷砖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亚洲与中东56.6%、非洲16.4%、美洲18%、欧洲6.5%、大洋洲2.3%。2012年中国建筑陶瓷出口量为10.86亿m2,仅占全国产能的12.1%。因此,绝大部分为国内销售。对比在不计算进口部分的前提下,国内人均消费的瓷砖为5.6 m2。而意大利、巴西两陶瓷强国的人均消费瓷砖分别为0.34 m2、3.93 m2。

综上所述,中国陶瓷产能比其它国家要大,而消费相对较小,使得国内人均消费比例增加,导致供大于求。供需关系失去平衡,必将给陶瓷企业带来一定压力。所以微增长的趋势也是供大于求的必然结果。

2.2.3房地产对建陶行业的影响

陶瓷行业作为房地产业的下游行业,建陶行业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一直都是随着房产市场的发展而变化。历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如表4所示,每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每年的陶瓷总产量的关系图如图4所示。

从图4可知,从1991年~2008年间,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一直平缓的增长,对建陶的产能增长也较平缓。2009年~2010年,由于房地产的突飞猛进,商品房销售从6.59亿m2增加到10.48亿m2。因此,对建陶的需求也增大,经常出现排队要货的情况。而2011、2012年,商品房的销售出现不景气的现象,建陶行业在长期猛速的增长下,终于感受到寒意,并在2012年集中爆发,有的企业开始延迟点火开窑,有的甚至停窑减产。更有的企业压不住寒意,轰然倒下。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也直接影响陶瓷的销售,股市的低迷也是造成陶瓷企业“感冒”的重要原因。因此,房地产业与建陶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房地产业的增长会拉动陶瓷的需求。而2012年建陶的增长率为3.35%也反映了房地产低迷对建陶行业的致命打击。

2.2.4城镇化对建陶行业的影响

外界对于城镇化进程拉动建陶业的发展仍是信心满满。城镇化对建陶行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首先,所谓城镇化,是指把农村人口逐步地向有发展潜力的县城、建制镇及一般集镇(多数为乡政府所在地)转移,使农民转化为市民,同时各中小城市接纳有合理、稳定收入的农民在当地安家落户,享受住地的公民待遇。

截止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达到了51.3%,接近世界52%的平均水平,宣告中国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例如:3亿农民变为城市人会带来哪些利好?根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30 m2,农村人居住房面积33.6 m2。若3亿农民都变成城市人,则会对建陶业带来90亿m2的销售贡献,这个数字相当于2012年的全年产量。不过,这3亿农民不可能一下子一年内全部进城,就像17.8%的城镇化率发展到51.3%,用了足足35年。即使3亿农民10年内其所在地完全实现城镇化,平均一年实际贡献的增长也只有9亿m2。城镇化的容量需要长年的消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建陶产量在过去一两年就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信号,本身建陶产能与内地的城市化建设就密不可分,由17.8%到51.3%,建陶产能一直对其全覆盖,未来即使在微增长的情况下基本都可以应付城镇化增长所带来的产能要求。因此,城镇化对拉动建陶的增长作用有限。

2.2.5陶瓷行业“三高一低”的特征对建陶的影响

近年来,陶瓷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过存在的弊端也日益突出,被外界戴上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的帽子,备受诟病,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任务迫在眉睫。目前,全国为了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城市中心区整合、搬迁、关停的企业达几百家,使得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也得以焕然一新。

随着燃油与原材料价格的攀升,环保门槛不断提高的大浪也开始打向陶企。为了加快因陶瓷行业对于环境破坏的治理,淘汰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从2000年开始,佛山陶瓷行业就开始了以四川为主要目的地的产业转移,而到了2006~2008年,佛山陶瓷行业迎来了产业转移的高峰期。经过“腾笼换鸟”政策的实施,佛山市陶瓷企业由最初的3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60余家,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中国经历了一波高速发展后,逐渐进入稳定平缓的发展期,随着“十二五”规划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蓝图,对于环境不友好型的行业将逐渐加以限制,陶瓷行业由于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以后必然会面临更严厉的监控。减产、限量都是未来的趋势。

3 结语

回顾过去三十年陶瓷行业的发展历史,导致目前陶瓷行业进入到微增长时代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的大量消耗;第二,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年耗来看,一条窑需要消耗大量的煤,所产生的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环保,势必对陶瓷行业的发展不利;第三,陶瓷行业占地面积大。一个陶瓷企业一般需要占有80~100亩的土地面积,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第四,陶瓷行业供大于求;第五,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第六,产品的结构。过去没有重视节能减排,造成资源消耗大;第七,虽然陶瓷产量大,但同质化问题严重,中低端的产品占的比重很大,致使陶瓷行业附加值相对偏低,对陶瓷产业持续发展不利。因此,2012年建陶行业步入“微增长”是时代的产物。

2.2影响建陶行业“微增长”的原因

2.2.1产能过剩对建陶行业的影响

由表1可知,自2004年~2011年,我国陶瓷砖产量连年大幅增长,每年增加7亿m2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每年新增窑炉超过200多条,到2012年,全国共建陶生产线约3275条。因此,到2011年底,我国的陶瓷砖产量超过87亿m2,人均达到5.6m2。在原有产能扩张过快、过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必将导致其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库存严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一方面,为了消耗库存,很多企业竞相降价,但并不是降价就能卖得出去。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外产区都以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而扩建企业。所以一旦失去了资源优势,一旦政策不利于企业发展,那么这些企业就面临着很大的困境。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全国很多工厂不得不提前进入减产、停窑、关闭等状态。以至于到2012年,陶瓷产能的增长速度开始放慢。

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第一,控制产能继续扩张。第二,依靠品牌突破。目前,整个建陶企业正在分化,呈现二元结构,区域性品牌与全国性品牌分化格局正在形成。而建材卖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建陶品牌的渠道全面扁平,并向三、四、五线下沉。如何打造建陶品牌,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重要渠道。第三,营销创新。对于处于竞争如此激烈的终端市场,要想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好,同样需要不断地创新,特别是运用一些管理、营销的新手段。第四,建陶企业需要抓住世界经济复苏,以及陶瓷产品内外销向好的机遇。同时,需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

2.2.2瓷砖的出口量对建陶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陶瓷砖生产制造国、消费国及出口国,意大利是世界第五大生产国,而出口额却是世界第一,而巴西是世界第二大陶瓷生产国。2000年~2012年意大利、巴西的陶瓷产量以及中国陶瓷出口的变化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从2006年~2010年,意大利陶瓷每年的产量都有所下降。到 2011年,意大利陶瓷砖产量有所上升,较2010年增长3.2%。全年总销售达4.13亿m2,销值达47.16亿欧元,较2010年增长1.9%。此时,意大利陶瓷砖生产制造排在第五位,出口总量仅次于中国排在世界第二,而出口额则是世界第一,其出口主要分布在美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等。

巴西2006年是世界第三大瓷砖生产国,而从2007年开始,巴西超越了西班牙成为第二瓷砖生产国,产量由5.94亿m2增加到6.37亿m2,增长7.3%。到2011年,巴西继续保持着世界第二大陶瓷生产国、第二大消费国。2011年产量达到8.44亿m2,较2010年7.53亿m2增长了12.1%。国内消费从7亿平方米增长到7.75亿m2,增长10.7%。因此,巴西主要在国内消费,并且供需关系基本维持平衡。

2011年中国陶瓷砖生产增长14.3%,达到87.01亿m2,相当于全球产量的45.7%。同时,陶瓷砖消费也有相应的增长,达40亿m2,占全球陶瓷砖消费的38.6%。中国陶瓷砖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亚洲与中东56.6%、非洲16.4%、美洲18%、欧洲6.5%、大洋洲2.3%。2012年中国建筑陶瓷出口量为10.86亿m2,仅占全国产能的12.1%。因此,绝大部分为国内销售。对比在不计算进口部分的前提下,国内人均消费的瓷砖为5.6 m2。而意大利、巴西两陶瓷强国的人均消费瓷砖分别为0.34 m2、3.93 m2。

综上所述,中国陶瓷产能比其它国家要大,而消费相对较小,使得国内人均消费比例增加,导致供大于求。供需关系失去平衡,必将给陶瓷企业带来一定压力。所以微增长的趋势也是供大于求的必然结果。

2.2.3房地产对建陶行业的影响

陶瓷行业作为房地产业的下游行业,建陶行业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一直都是随着房产市场的发展而变化。历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如表4所示,每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每年的陶瓷总产量的关系图如图4所示。

从图4可知,从1991年~2008年间,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一直平缓的增长,对建陶的产能增长也较平缓。2009年~2010年,由于房地产的突飞猛进,商品房销售从6.59亿m2增加到10.48亿m2。因此,对建陶的需求也增大,经常出现排队要货的情况。而2011、2012年,商品房的销售出现不景气的现象,建陶行业在长期猛速的增长下,终于感受到寒意,并在2012年集中爆发,有的企业开始延迟点火开窑,有的甚至停窑减产。更有的企业压不住寒意,轰然倒下。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也直接影响陶瓷的销售,股市的低迷也是造成陶瓷企业“感冒”的重要原因。因此,房地产业与建陶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房地产业的增长会拉动陶瓷的需求。而2012年建陶的增长率为3.35%也反映了房地产低迷对建陶行业的致命打击。

2.2.4城镇化对建陶行业的影响

外界对于城镇化进程拉动建陶业的发展仍是信心满满。城镇化对建陶行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首先,所谓城镇化,是指把农村人口逐步地向有发展潜力的县城、建制镇及一般集镇(多数为乡政府所在地)转移,使农民转化为市民,同时各中小城市接纳有合理、稳定收入的农民在当地安家落户,享受住地的公民待遇。

截止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达到了51.3%,接近世界52%的平均水平,宣告中国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例如:3亿农民变为城市人会带来哪些利好?根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30 m2,农村人居住房面积33.6 m2。若3亿农民都变成城市人,则会对建陶业带来90亿m2的销售贡献,这个数字相当于2012年的全年产量。不过,这3亿农民不可能一下子一年内全部进城,就像17.8%的城镇化率发展到51.3%,用了足足35年。即使3亿农民10年内其所在地完全实现城镇化,平均一年实际贡献的增长也只有9亿m2。城镇化的容量需要长年的消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建陶产量在过去一两年就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信号,本身建陶产能与内地的城市化建设就密不可分,由17.8%到51.3%,建陶产能一直对其全覆盖,未来即使在微增长的情况下基本都可以应付城镇化增长所带来的产能要求。因此,城镇化对拉动建陶的增长作用有限。

2.2.5陶瓷行业“三高一低”的特征对建陶的影响

近年来,陶瓷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过存在的弊端也日益突出,被外界戴上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的帽子,备受诟病,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任务迫在眉睫。目前,全国为了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城市中心区整合、搬迁、关停的企业达几百家,使得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也得以焕然一新。

随着燃油与原材料价格的攀升,环保门槛不断提高的大浪也开始打向陶企。为了加快因陶瓷行业对于环境破坏的治理,淘汰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从2000年开始,佛山陶瓷行业就开始了以四川为主要目的地的产业转移,而到了2006~2008年,佛山陶瓷行业迎来了产业转移的高峰期。经过“腾笼换鸟”政策的实施,佛山市陶瓷企业由最初的3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60余家,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中国经历了一波高速发展后,逐渐进入稳定平缓的发展期,随着“十二五”规划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蓝图,对于环境不友好型的行业将逐渐加以限制,陶瓷行业由于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以后必然会面临更严厉的监控。减产、限量都是未来的趋势。

3 结语

回顾过去三十年陶瓷行业的发展历史,导致目前陶瓷行业进入到微增长时代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的大量消耗;第二,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年耗来看,一条窑需要消耗大量的煤,所产生的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环保,势必对陶瓷行业的发展不利;第三,陶瓷行业占地面积大。一个陶瓷企业一般需要占有80~100亩的土地面积,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第四,陶瓷行业供大于求;第五,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第六,产品的结构。过去没有重视节能减排,造成资源消耗大;第七,虽然陶瓷产量大,但同质化问题严重,中低端的产品占的比重很大,致使陶瓷行业附加值相对偏低,对陶瓷产业持续发展不利。因此,2012年建陶行业步入“微增长”是时代的产物。

2.2影响建陶行业“微增长”的原因

2.2.1产能过剩对建陶行业的影响

由表1可知,自2004年~2011年,我国陶瓷砖产量连年大幅增长,每年增加7亿m2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每年新增窑炉超过200多条,到2012年,全国共建陶生产线约3275条。因此,到2011年底,我国的陶瓷砖产量超过87亿m2,人均达到5.6m2。在原有产能扩张过快、过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必将导致其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库存严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一方面,为了消耗库存,很多企业竞相降价,但并不是降价就能卖得出去。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外产区都以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而扩建企业。所以一旦失去了资源优势,一旦政策不利于企业发展,那么这些企业就面临着很大的困境。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全国很多工厂不得不提前进入减产、停窑、关闭等状态。以至于到2012年,陶瓷产能的增长速度开始放慢。

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第一,控制产能继续扩张。第二,依靠品牌突破。目前,整个建陶企业正在分化,呈现二元结构,区域性品牌与全国性品牌分化格局正在形成。而建材卖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建陶品牌的渠道全面扁平,并向三、四、五线下沉。如何打造建陶品牌,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重要渠道。第三,营销创新。对于处于竞争如此激烈的终端市场,要想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好,同样需要不断地创新,特别是运用一些管理、营销的新手段。第四,建陶企业需要抓住世界经济复苏,以及陶瓷产品内外销向好的机遇。同时,需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

2.2.2瓷砖的出口量对建陶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陶瓷砖生产制造国、消费国及出口国,意大利是世界第五大生产国,而出口额却是世界第一,而巴西是世界第二大陶瓷生产国。2000年~2012年意大利、巴西的陶瓷产量以及中国陶瓷出口的变化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从2006年~2010年,意大利陶瓷每年的产量都有所下降。到 2011年,意大利陶瓷砖产量有所上升,较2010年增长3.2%。全年总销售达4.13亿m2,销值达47.16亿欧元,较2010年增长1.9%。此时,意大利陶瓷砖生产制造排在第五位,出口总量仅次于中国排在世界第二,而出口额则是世界第一,其出口主要分布在美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等。

巴西2006年是世界第三大瓷砖生产国,而从2007年开始,巴西超越了西班牙成为第二瓷砖生产国,产量由5.94亿m2增加到6.37亿m2,增长7.3%。到2011年,巴西继续保持着世界第二大陶瓷生产国、第二大消费国。2011年产量达到8.44亿m2,较2010年7.53亿m2增长了12.1%。国内消费从7亿平方米增长到7.75亿m2,增长10.7%。因此,巴西主要在国内消费,并且供需关系基本维持平衡。

2011年中国陶瓷砖生产增长14.3%,达到87.01亿m2,相当于全球产量的45.7%。同时,陶瓷砖消费也有相应的增长,达40亿m2,占全球陶瓷砖消费的38.6%。中国陶瓷砖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亚洲与中东56.6%、非洲16.4%、美洲18%、欧洲6.5%、大洋洲2.3%。2012年中国建筑陶瓷出口量为10.86亿m2,仅占全国产能的12.1%。因此,绝大部分为国内销售。对比在不计算进口部分的前提下,国内人均消费的瓷砖为5.6 m2。而意大利、巴西两陶瓷强国的人均消费瓷砖分别为0.34 m2、3.93 m2。

综上所述,中国陶瓷产能比其它国家要大,而消费相对较小,使得国内人均消费比例增加,导致供大于求。供需关系失去平衡,必将给陶瓷企业带来一定压力。所以微增长的趋势也是供大于求的必然结果。

2.2.3房地产对建陶行业的影响

陶瓷行业作为房地产业的下游行业,建陶行业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一直都是随着房产市场的发展而变化。历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如表4所示,每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每年的陶瓷总产量的关系图如图4所示。

从图4可知,从1991年~2008年间,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一直平缓的增长,对建陶的产能增长也较平缓。2009年~2010年,由于房地产的突飞猛进,商品房销售从6.59亿m2增加到10.48亿m2。因此,对建陶的需求也增大,经常出现排队要货的情况。而2011、2012年,商品房的销售出现不景气的现象,建陶行业在长期猛速的增长下,终于感受到寒意,并在2012年集中爆发,有的企业开始延迟点火开窑,有的甚至停窑减产。更有的企业压不住寒意,轰然倒下。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也直接影响陶瓷的销售,股市的低迷也是造成陶瓷企业“感冒”的重要原因。因此,房地产业与建陶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房地产业的增长会拉动陶瓷的需求。而2012年建陶的增长率为3.35%也反映了房地产低迷对建陶行业的致命打击。

2.2.4城镇化对建陶行业的影响

外界对于城镇化进程拉动建陶业的发展仍是信心满满。城镇化对建陶行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首先,所谓城镇化,是指把农村人口逐步地向有发展潜力的县城、建制镇及一般集镇(多数为乡政府所在地)转移,使农民转化为市民,同时各中小城市接纳有合理、稳定收入的农民在当地安家落户,享受住地的公民待遇。

截止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达到了51.3%,接近世界52%的平均水平,宣告中国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例如:3亿农民变为城市人会带来哪些利好?根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30 m2,农村人居住房面积33.6 m2。若3亿农民都变成城市人,则会对建陶业带来90亿m2的销售贡献,这个数字相当于2012年的全年产量。不过,这3亿农民不可能一下子一年内全部进城,就像17.8%的城镇化率发展到51.3%,用了足足35年。即使3亿农民10年内其所在地完全实现城镇化,平均一年实际贡献的增长也只有9亿m2。城镇化的容量需要长年的消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建陶产量在过去一两年就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信号,本身建陶产能与内地的城市化建设就密不可分,由17.8%到51.3%,建陶产能一直对其全覆盖,未来即使在微增长的情况下基本都可以应付城镇化增长所带来的产能要求。因此,城镇化对拉动建陶的增长作用有限。

2.2.5陶瓷行业“三高一低”的特征对建陶的影响

近年来,陶瓷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过存在的弊端也日益突出,被外界戴上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的帽子,备受诟病,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任务迫在眉睫。目前,全国为了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城市中心区整合、搬迁、关停的企业达几百家,使得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也得以焕然一新。

随着燃油与原材料价格的攀升,环保门槛不断提高的大浪也开始打向陶企。为了加快因陶瓷行业对于环境破坏的治理,淘汰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从2000年开始,佛山陶瓷行业就开始了以四川为主要目的地的产业转移,而到了2006~2008年,佛山陶瓷行业迎来了产业转移的高峰期。经过“腾笼换鸟”政策的实施,佛山市陶瓷企业由最初的3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60余家,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中国经历了一波高速发展后,逐渐进入稳定平缓的发展期,随着“十二五”规划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蓝图,对于环境不友好型的行业将逐渐加以限制,陶瓷行业由于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以后必然会面临更严厉的监控。减产、限量都是未来的趋势。

3 结语

回顾过去三十年陶瓷行业的发展历史,导致目前陶瓷行业进入到微增长时代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的大量消耗;第二,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年耗来看,一条窑需要消耗大量的煤,所产生的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环保,势必对陶瓷行业的发展不利;第三,陶瓷行业占地面积大。一个陶瓷企业一般需要占有80~100亩的土地面积,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第四,陶瓷行业供大于求;第五,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第六,产品的结构。过去没有重视节能减排,造成资源消耗大;第七,虽然陶瓷产量大,但同质化问题严重,中低端的产品占的比重很大,致使陶瓷行业附加值相对偏低,对陶瓷产业持续发展不利。因此,2012年建陶行业步入“微增长”是时代的产物。

猜你喜欢

房地产城镇化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关于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辨析
化解我国房地产库存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白银时代”房企转型,路在何方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