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

2014-08-08田应美

2014年11期
关键词:网络化马克思主义思想

作者简介:田应美(1981-),女,仡佬族,贵州遵义人,法学硕士,贵州师范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信息网络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载体;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使社会和个人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变化,也因此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如何借助信息网络的力量,有效应对网络传播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切实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关键词:信息网络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挑战;对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信息网络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人们了解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和信息载体,信息网络化在为我国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产生不可回避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信息网络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负面影响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流动方式由传统的单向流动转变为多向流动,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广,政府不可能通过对信息的封锁来控制整个社会。总的说来,信息网络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概括。

(一)信息网络削弱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由于信息网络化具有全球性、开放性、自主性、虚拟性、多元性等特征,一些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腐朽思潮和论调也会滋长蔓延。既有资本主义、封建残余思想,又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既有个人主义,也有集体主义;既有无政府主义,也有保守主义;甚至是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这些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各种思潮,一旦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不可避免地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使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出更多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使人们在选择信息和价值取向时不可避免受到各种政治价值观和多种社会文化的影响。加之网络的开放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便表达或不敢表达思想可以通过网络表达出来,个人意识得到释放,这就降低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这势必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二)信息网络化降低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防御力。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信息和思想文化交流早已呈现出无国界的特征。以美国为首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网络技术,在网络传播中一直占据着制高点,他们运用先进的传播理论和传播技术,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各国传播带有资本主义政治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其它意识形态,宣扬西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企图通过这种手段,不断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最终达到“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但互联网普及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传播手段和体制也尚未健全,这使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宣传度和影响面上也相对较小,必然会削弱和降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

(三)由于我国的互联网还缺乏有效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一些虚假信息、垃圾邮件、色情暴力等对网络文化建设造成的负面影响。试图破坏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一些反动分子无视法律和道德规范,利用网络传播一些涉及政治观念、种族歧视、宗教信仰和各种反共、反华等垃圾信息;网络中掺杂的西方资本主义极度宣扬的各种各样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法分子在网上传播各种颓废、恶俗、色情的信息和观念。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并任之广泛传播和泛滥,一些不法分子就有可能利用和控制网络舆论,严重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最终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

二、信息网络化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应对策略

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信息网络化时代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我们必须勇敢的面对挑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批判的品格体现。我们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认真贯彻积极使用、确保安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的方针,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大力加强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确保网络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在信息网络下,受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不安全的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社会生活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突出,各种思想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多样化的意识形态。因此,建立网络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是引导网上多样化意识形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首先是党的理论、文化、宣传等相关部门要从主观上重视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要认真担负起重大责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步骤,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其次是大力加强网络理论阵地的信息源建设,信息源是解决看什么的问题,把党和政府的信息放到网络上,让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国的路线、方针、政策,让更多的人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功绩,理解我们的目标和宗旨,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再次是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灵活运用各种载体,构建多层次的意识形态平台。任何意识形态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物质载体,网络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领域,各种意识形态早就把网络作为传播的主要阵地。江泽民同志指出“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应该成为我们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

(二)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网络防御能力。当今网络已成为世界共同的文化产品,由于网络技术和网络传播的西方文化渊源,使网上交游失去了平等性和交互性。面对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对我国意识形态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迎难而上,利用国际互联网的优势,主动出击。一是利用互联网向国内外传播中国的声音,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成就,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息进入网络,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信息源,增强社会影响力,进而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二是必须树立意识形态的信息环境意识,加强网络信息控制权。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技术管理措施,对各种有害、反动、淫秽信息进行严厉的打击,净化网络风气,努力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空气清晰、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阵地,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更加的流畅。

(三)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整治互联网不良之风,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网络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互联网的安全已上升为对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安全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全局性问题。要创建健康的网络文化,除了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外,还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来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力度,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的正确引导和管理,大力开展净化网络环境整治活动,依法惩处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声讯台等工具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网络淫秽色情等各种违规行为,坚决扫除各类文化垃圾,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机制,营造有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2]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6月29日

[3]干敏敏.论网络时代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4):26-27.

[4]杨立英.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2007:128

猜你喜欢

网络化马克思主义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