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吊脚楼蕴含的文化意义

2014-08-08谢秋红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吊脚楼苗族贵州

作者简介:谢秋红(1990—),女,汉族,贵州省惠水县人,学生,本科,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其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故称之为“吊脚楼”。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吊脚楼的起源、结构以及吊脚楼的文化意义,进一步找出解决吊脚楼渐渐消失的隐患,保护贵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了解吊脚楼。

关键词:吊脚楼;起源;文化一直很向往小桥流水那样的生活,平淡而且宁静;一直很喜欢侗族大歌那样的歌声,悠远而且深邃;一直很欣赏苗家蜡染那样的工艺,自然而且美丽;一直很钟情吊脚楼,古朴而且独特。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有着最原始的地理环境,这里有着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其中,吊脚楼就是贵州文化的典型。它不仅保留了少数民族的风貌,而且在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却不曾消失,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说吊脚楼是贵州文化的典型呢?接下来慢慢揭晓吧。

一、吊脚楼的起源

一万两千年前,随着稻作文化开始兴起。人们嗜好巢居和干栏:或者直接在树上搭窝做巢;或者竖立竹、木桩于地,在桩上构建平台,再在其上造房子。前者,人走巢坏,杳无踪迹;后者侥幸留下踪影者亦鲜。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的形成了今天的格局。现在,在贵州天竹县的传统苗寨、雷山县的勇敢小寨等地方,还保留着以前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在贵州,苗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依山傍水,过着群居生活。苗族居民巧妙的运用了山区的零碎地形,建造出来极具民族色彩的吊脚楼。民居建筑与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苗族朋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修建出具有容易搬迁特点的吊脚楼。

在贵州,大多苗族的祖先大多是有长江中下游流域不断迁徙安居黔东南,并将带来的建筑工艺,结合新环境的地理特点,经过不断改进建起了具有本民族独特风格的吊脚楼民居建筑。苗族匠人们匠心独运,运用了高深的力学建筑原理和普通的几何图形。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

在苗族山寨,大多苗族人居住在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抱水,在斜坡上建筑吊脚楼,而将平地留着耕作农田,既反映了上去耕地少的现实又体现了苗族人节约用地的民以食为天的求生存和图发展的心理,吊脚楼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苗族的吊脚楼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成圈,作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有走廊通道,约1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侧间设有火坑,冬天就在这烧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两边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

二、吊脚楼的文化意义:

(一)吊脚楼暗示着原始的稻作环境。从吊脚楼的建筑风格上可以看出:古时代的人的农耕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吊脚楼是汉字“家”、“牢”的原型。因为吊脚楼一般是“上人下畜”。“家”字就意味着一头猪被关着,因此吊脚楼是汉字“家”的原型

(三)吊脚楼是汉字“南”的原型。吊脚楼的“冰木”和整体构造看上去就是一个“南”字。因此,吊脚楼是汉字“南”的原型。

(四)吊脚楼传承着太阳崇拜。苗族是一个对太阳有着特殊感情的民族。因此,也从他们的住房建筑上可以看出,他们的太阳的崇拜。

(五)中柱与枫香树信仰。吊脚楼的建构特征还与当地民族的宗教礼仪思想和信仰联系起来了。

三、吊脚楼的危机:

它不仅保留了少数民族的风貌,虽历经发展与演变,却不曾消失,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吊脚楼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外来文化德尔强烈冲击,苗族吊脚楼文化面临的危机日益凸显出来。第一,造价高,经济负担过重。从经济的角度看,同样面积的吊脚楼与水泥平房的造价相比,吊脚楼的要高得多,所以,很多百姓更愿意造水泥平房。第二,实用性不强。吊脚楼与现在现代化的生活显得格格不入,反而让人们觉得生活起来更不方便。第三,吊脚楼建筑艺人转行,导致传承断层。当今社会,愿意修建吊脚楼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建筑艺人转行做其他的,这门手艺渐渐的就失传了。

四、如何保护吊脚楼,如何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住房设施逐步完善现代化配套的同时,更要尊重和继承民族传统特色,延续民族的文脉,这是改造设计工作的中心。

(二)现在网络媒体时有报道称,由于苗寨大多是木质结构房子,存在防火等级低,时有火灾发生的隐患。为了解决之一隐患,我们首先要教育村民提高防火意识,其次在规划设计中增设消防设施,适当拓宽消防车道。采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防火等级,消除安全隐患。

(三)通过立法来保护。只有通过立法来划定保护范围,使人们对保护对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规定人们的行为,才能更有效的保护好民族文化。

(四)建立民族民间传统生态文化保护区。我们在保护吊脚楼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当地的民俗及生态文化。建立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区作为吊脚楼生态文化保护区。

(五)提高当地村民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只有把当地老百姓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实际的起到保护吊脚楼的作用。提醒当地老百姓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把最根本的东西都抛弃了。

吊脚楼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它在传承民族文化与美德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把民族的、传统的东西保护好了,我们才能将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在历史进程中书写新的灿烂的一页,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胡同泽,李惠青. 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贵州省黔南州为例

[2]李智伟. [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黎明. 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源问题[J]. 民族研究. 2007(03)

[4]潘定发. 品读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群[J]. 杉乡文学. 2011(05)

[5]彭礼福. 苗族吊脚楼建筑初探——苗族民居建筑探析之二[J]. 贵州民族研究. 1992(02)

[6]杨晓辉. 西江苗族吊脚楼[J]. 中华文化画报. 2007(03)

猜你喜欢

吊脚楼苗族贵州
苗族蜡染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