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与时俱进在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中的体现

2014-08-08李响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方式

李响

摘要:通过研究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进程,寻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随着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都能将其克服。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高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又要在实践中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发展中不断检验和丰富高校教改经验理论,不断将改革推向新的发展境界,以保障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时俱进;高校教学;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经过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伟大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科学性的正确的伟大理论。随着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与时俱进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发展、创新的核心方面。在高校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改革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紧随着高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并运用其中,也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中国化理论的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1.新中国建立时期高校教学方式方法中的苏联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基础极为薄弱,如果要是在零基础上慢慢探索、积累就会落后于国家教育发展速度,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从而不能及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大量的科技人才。因此,移植苏联高等教学体制以及一整套教学方式方法就成了当时高等教育的基本国情。实践证明,高等教育照搬苏联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院校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完全的照搬照抄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于过分强调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和职能单一化,从建国到文革前,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分拆合并,大部分综合性院校被分拆后打破了原有合理的大学格局。另一方面教学中贯彻了苏联的专业性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生政治立场和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却被忽视,严重影响了这一时期高校的教学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高校教学中犯了教条主义错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照搬苏联经验,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和某种僵死的模式出发,脱离实际,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等教育的移植发展出现了问题,这与我党刚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执政经验和国家建设经验极度匮乏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建设经验的缺乏,只能依靠借鉴已经成型的苏联经验加以运用,但由于缺乏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使得我们很难在短期发现并认识到这些失误。因此,高校早期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失误恰恰就是由于我们认识和实践的经验不足,使得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严重脱节,最终造成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出现问题。

2.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开始指导中国高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改革开放不只局限于经济方面,高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面对改革开放,世界各国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思想、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和发现法、范例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现的教学方面理念更是百家争鸣,如何能够保障中国高校教育方式方法改革卓有成效、符合实际是摆在众多教育学者的重要课题。

教育改革家经过反复研讨论证终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找到了中国高校教育方式方法改革的理论指导。中国高校教育方式方法改革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保留传统好的方向也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实践者运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引进吸收外国多种教育方式方法,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实践运用,进行检验,并且在检验中不断探索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方式方法。经过实践验证和理论总结,异步教育理论和主体性教育思想随之产生。湖北大学黎世法创立的异步教育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学习心理规律和学情理论。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学生学习的十二条规律: “内因律、基础律、理解律、感知律、想象律、运用律、改错律、精学律、结合律、智能律、脑效律、非智律”。异步教学的实质是要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2]主体性教育旨在关注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其成为教育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主体性教育包括三层含义: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育活动的主人,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尽量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3]在产生本国教学理论的同时也选取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实践证明正确而且效果明显,加速了我们高校教育的发展。

3.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必将中国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推向新的高潮

新时期下,中国高校教育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的需求,与时代特征存在一定的不协调,不能很好的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中存在着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却不能对听课内容提出质疑,不能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僵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性的思维,始终处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单一目的就是毕业率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社会脱节,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的实用程度。因此,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和高校教学的方式方法迫在眉睫。如何改革现行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如果一种制度形式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代特点相适应,那就必定会被时代淘汰,新事物必定要产生并取代旧的事物,但是这种取代的过程有长有短,而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通过深入实际进行调研,取得了一系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且认真分析了高校教学方式方法现状,从而提出了一系列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主张。1993年我国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一《纲要》的颁布是我国基础教育目标转向的里程碑。《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一阶段教育目标改革的特点表现为:第一,素质教育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第二,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第三,教育目标突出对愉快、和谐、成功等理想教育的追求。[4]

由于新纲要的出台,各种高校教学方式方法相继涌现。如北京市某高校书记兼校长马芯兰创造的“马芯兰教学法”,此教育法旨在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其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重在训练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具体步骤:(1)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重新调整,组合教材,根据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生心理,智力发展的变化,从纵横两方面对原教材进行重组;(3)改进授课方法,着眼于开发学生智力。[5]

通过马克主义中国化原理的指导,实施与时俱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出现大量的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针对高校的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采取理论教学与研讨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参与研讨,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发现创新思维的能力。并定期让学生参加各种国际性质的各种学术报告会,用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广度,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在实验室教学中,大幅度缩小了老师理论讲解的时间,增加学生实际操作时间,在学生实际操作期间,遇到不会问题或是操作困难,老师给予及时的必要的帮助与解答,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去寻找答案,充分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因此,马克主义中国化理论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使得高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并且直到今天,这种方式方法还在不断的创新。

4.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于中国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在我国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的同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指导和推动着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紧跟中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脉搏,不断被实践运用,并且在运用中不断创新发展。我们相信,在新一轮的高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必定会发挥其作用并且其自身理论也会在实践中得到继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龙秀雄.论新教条主义的本质、基本特点及其危害.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2011(3):15-18.

[2]廖学春.教学改革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0(5):39.

[3]张忠华.当代教育理论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83-89.

[4]李森,宋乃庆.基础教育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109-113.

[5]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1098-1099.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方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