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职场中为何流行“傲礼”?

2014-08-08赵丹阳

2014年11期
关键词:信陵君人心人才

赵丹阳

一.“傲礼”的由来及使用条件

“傲礼”是古代商场政界中高级人才对其上司所实行的一种特殊礼节。故意对某人表示傲慢,反而会使某人更受人尊重,因为这样才可使对方的高贵品德更为人所知。侯生故意对信陵君表示傲慢,王生故意对张廷尉表示傲慢,汲黯故意对大将军卫青表示傲慢,都是为了使对方更受人尊重。这就比那些在大庭广众之中,对上级阿谀奉承、极尽溜虚拍马之能事的无耻之徒不知高明多少倍。当然,以傲为礼,还要拥有三个必备的先决条件:一是对方正处于“争夺之时”。二是对方具备海纳百川的王者胸怀。三是自己确有其才。如果对方已经是群英所向,或是对方暂时无力吐故纳新,或是对方不能容物,只爱谄媚浮滑之人,或是对方一贯信奉“君子致广大而尽精微,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低调处世学,再或自己确无真才实学,还要这样“傲”,那便是自讨没趣、贻笑方家了。

二.奴性规范弥漫,促使“傲礼”文化不得伸张

在HR所精心编写的具备极强单向道德色彩的奴性职场规范中,是最忌应聘者或在职员工态度“傲慢”的。在这些商业大亨看来,能给出一碗饭,一个职位,那是天大的恩赐,求职者若不摆出伏地乞食、感恩戴德的姿态,那便是不识时务。可世间偏就有诸多的所谓“脑残人士”、“二逼青年”桀骜不驯,非要大谈什么人生理想、自我价值,主张平等交流,求同存异。于是依附于HR的学界犬儒,为了讨得主子片刻的欢心笑颜,便在拘泥于一板一眼、连篇累牍的《时事报告》中这样给应届大学生洗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心里最想知道答案的一个问题恐怕就是——在招聘的时候,HR们(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人)青睐什么样的毕业生?要而言之,无非是七条而已。1.必须认同对方的企业文化。2.不过分关注薪酬。3.诚实守信。4.踏实肯干,不好高骛远。5.懂得感恩。6.具备敬业精神与职业素养。7.具备团队精神。”

这七条之中,倒有一半以上是繁文缛节,可以说是徒具形式,毫无内涵。我们设立一个察人判物的标准,其目的在于分清“贤与不肖”,以便量才授任。似《时事报告》中那般要求,你要职业经理人如何一一对员工进行真实检验?!假使这些标准和规范,德才兼备的大人物和善于厚黑的老泥鳅都能做到,且兼一般无二,那么设立这个标准和规范还有什么意义呢?!

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有一句话说得好——宇宙有两权,赏罚是非而已。赏罚乘权乃灵,是非唯公则重。治理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原则便是洞悉基层百姓们“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的趋利避害心理,然后仅要厚赏重罚、荣誉同轨、赏罚敬信、奖惩公允,就可以达到“小治”的局面了。作为一个企业家也是一样,只要你可以使你的员工“功有赏,罪有罚,食有粮,居有所”,自己又懂得控名责实、“虚静无事,以暗见疵”的道理,即便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也可以固拙守成了。

三.古代的乱世之中为什么“傲礼”盛行?

为现今大势所缚,个性的确难以伸张。然而古人却有以傲慢为礼,张扬自我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想使对方的品德能够彰明于世。为什么这样说呢?过去有个隐士侯嬴,是魏国首都大梁东门的守门人。魏公子信陵君听说候嬴是个贤者,就置办了一次大宴会宴请宾客。待宾客都坐好后,信陵君率领一队车马,把车中左边的客位空着,亲自去迎接守东门的侯嬴。侯嬴领公子去了一趟市场,待来到信陵君家中,侯嬴被当做最尊贵的宾客。

[《老子》说:“国家乱昏的时候才显示出忠臣来,六亲不和时才显出父母的慈爱和子女的孝顺。”这是说忠臣、孝子因为不管国家昏乱与否,仍然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才显示出节操的高尚。如果过去侯嬴对信陵君不傲慢,那么市场上的人就不了解信陵君有礼贤下士的风度。如果王生对张廷尉不傲慢,那么三公九卿,高官显贵就不了解张迁尉能降低身分,屈已下人。所以说:看似不善的行为,正是使王者胸怀的得以显露的资本。]

古代的乱世雄主为什么能允许傲礼的流行呢?归根结底,在于他们明白:“人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进而名成。”

的确,如果有才能而没有权势,虽然贤能也不能制服不肖之徒。所以将一尺长的木材放到高山上,那么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沟壑,并不是木材很长,而是站的地势很高。夏桀作为天子,能够治理天下,并不是他贤能,是他统摄君位;尧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能管好三家人,并不是他不贤,而是他的地位卑微。千钧重的东西得到船载就能浮在水面上,几两重的东西没有船载就会沉入水中,并不是千钧轻而几两的东西重,是有载体与没有载体的关系。所以短的木材能够下临千仞之溪,是因为它的位置;不肖之徒能够制服贤人,是因为权势。

俗话说:“争夺之时,人心为先;分定之后,势位为首。”在乱世之中,群雄并立,利益不一,却都想登位九五。这个时候,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抢夺人才,就等于在抢夺人心。《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可见在当时那种情况,失去人才将面临迫在眉睫之祸。所以才形成了“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的格局。这也就间接导致,对于特殊人才的所谓“傲礼”,当权者实在不能不接受。但是一旦局势稳定下来,天下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就变成了“得势位者得天下”。仁人志士们想要建功立业,依靠“势位”的因素就远远大于“人心”。

正如东方朔所言:“现在四海相连如同腰带,天下被监控得像倒扣的痰盂。一举一动尽在掌握,贤与不贤如何区分呢?所以(对于那些人才)抚慰他就安宁,折腾他就痛苦。尊崇他可以为将领,贬斥他可以为俘虏。提拔他可在青云之上,抑制他则在深泉之下。任用他可为老虎,不用他则为老鼠。”确实是这样啊!

猜你喜欢

信陵君人心人才
人才云
愿得一人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信陵君爱才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
蒙骜伐魏
打动人心的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