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

2014-08-08刘爱成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河北利用

作者简介:刘爱成,中共河北省委党校2012级在职研究生。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贫困地区的农村是最大的一块“短板”,要实现这一区域的脱贫致富,既需要外部的支持和帮扶,更需要其自身的挖潜和努力,其中,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开发。本文拟从新形势下河北省贫困地区面临的客观实际出发,就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找到加快该省贫困地区农村脱贫致富的路径和举措。

关键词:河北;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开发与利用河北省虽然是东部沿海省份,但是也存在着一定区域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片区、黑龙港流域和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等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这些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发展整体滞后的现状并没有彻底改变,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现在,河北贫困地区的多数农村,一方面是自然条件差、耕地等资源普遍不足,而另一方面则是剩余劳动力大量闲置,成为一种隐形资源。因此,贫困地区如果在争取外部力量帮扶的同时,能够对自身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也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会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现状

按国家公布的新扶贫标准,截至2012年底,河北省共有农村贫困人口694万,其中扶贫对象462万,占农村户籍人口的9%。由于多数贫困地区耕地不足,所以造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这些劳动力大部分选择了外出务工,但是留下来的其实也有相当数量,这实际上是形成了一种隐性的人力资源。他们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据资料显示,到2011年底,河北全省还有4.25%的人口为文盲、26.84%的人口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这些人群主要集中在了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过去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另一方面可能是受传统观念或家庭困难等个人因素影响,贫困地区的农村有很多人都没有正常完成学业,受到系统教育。所以,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是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由于贫困地区农村主要是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包括剩余劳动力在内的农民,除了对长期从事的传统农耕技术较为熟悉外,很少接触系统的科技知识和其他行业的专业技术培训,对其他技能基本上处于“茫然”状态,所以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退出农业生产,转入其他行业进行重新就业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转移基础并不十分稳固。

三是对外部信息和新技术不敏感。由于受通讯等条件制约,贫困地区对外部信息和新技术的认识和运用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这些新事物既不熟悉,也不敏感,甚至缺乏必要的了解。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一些人因年龄、性别、伤残等原因外出务工困难外,大部分都认为外出务工是唯一出路,很少有人会想到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等平台和手段,对本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一潜在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四是流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贫困地区农村的市场发育一般相对滞缓,一些经济性或社会性中介服务组织很不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大都是靠自发完成。政府职业介绍部门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也缺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进行本地开发与利用的有效的指导和帮扶。这种情形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剩下的劳动力资源包括老年人等一些半劳动力资源,通常则是处于未被充分开发与利用的闲置状态。

二、利用和开发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对策

面对着河北贫困地区丰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如何将其盘活,实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要把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一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现实的发展动力,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必须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

一是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要多方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培训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同时,要采取多元化培训模式,积极发展各种适合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的职业和技能培训。要普及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努力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符合当地实际的实用知识和技能。

二是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对于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个群体来说,除了因自身知识、技能等因素无法正常到外地转移就业的年轻人以外,家庭妇女或60岁左右的老人等半劳动力也占了相当比例,对于他们这部分人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是一种相对合理有效的方式。家庭手工制造工艺相对简单,通过基本的业务培训,就可以让这些农村劳动力掌握工作技能,并开始加工生产。而且在自家庭院里就可以完成生产,也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生活。这方面,河北的不少地方已经有了成功典范,比如,阳原县的农民在家里搞皮毛加工、平乡县的农民在家里生产自行车零部件、定兴等几个县的农民在家里为白沟制作箱包,这些都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组建农民股份合作社。单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生产,虽然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但是却很难产生规模效益,与外部销售市场的对接也会困难重重。因此,要鼓励贫困地区的农村组建农民股份合作社,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集中起来,实现劳动的联合和资本的联合。比如,可以成立某一家庭手工业的股份合作社,具体产品加工由一家一户分别负责,然后由合作社组织对销售市场相对熟悉或者能够在互联网供销平台上交易的专门人员负责产品订单和销售,以更好地开拓手工产品的销路,抵御外部市场的风险。

四是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指导和帮扶。各级政府和对口帮扶单位,一方面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为群众排忧解难,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和指导。要破除贫困地区农村群众的传统思想观念,帮助当地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潜力,积极调整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为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供思路。

总之,河北的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种潜在的资源优势,只要得到科学、合理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就一定会在加快河北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实践中释放出积极效用,从而为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河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脱贫小康齐步走打好四大攻坚战,河北日报,2013年5月28日

[2]蔡荣生、赵亚平、吴克禄,中国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1月

[3]《河北经济年鉴-2012》,河北省统计局网站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河北利用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10.河北卷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