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2014-08-08宫贺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宫贺(1984.8-),性别:女,民族:满族,籍贯:辽宁本溪,学历:研究生,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力量,他们具有主体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特点。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性,已经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主体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提升学生主体素质,强调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自我需求和社会要求。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教育多元化背景下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具有现时代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特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在思政教育的接受和实践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等主观意识。

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是通过教育者与学生的互动,将一定的思想政治要求、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教育内容通过各种方法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并通过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学习能力不断的对思想政治要求、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容进行自我学习、整合、提升和实践的过程。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主体具备一定的批判意识、责任意识等,但這并不完全代表学生具有主体意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心智成熟与社会体验不一致使其自我意识发展过度,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群体意识淡薄等消极化倾向。

2.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教育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学生具有相同的主体性。然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作为教育内容的接受者往往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缺乏师生间应有的交往和互动过程。

3. 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

自我教育是自教与自学的统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主动的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自主践行。对于大学生来说,教育内容的选择是自我教育意识形成的前提。自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自我管理,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多为被动式、外部强制性的自我约束,而非学生主动的、内在性的自我约束。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原因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学生主体性发展观念

目前,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学生主体性研究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但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仍然缺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观念。从教育者角度看,教育者缺乏主体性发展观念直接决定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多数表现为学生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懂得内容,缺乏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容易使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质疑。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并不断有新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其中,但是也必须注意到当前高校中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养情况堪忧,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教育者的观念落后。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教育者固守着原有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对教育理论的新发展视而不见,思想落后于形式。二,教育者的知识更新缓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意识的缺乏造成了教育者自身知识的老化,不能适应新时期、新环境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新要求。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联系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是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途径。从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看,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教育方法,以教育者为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开展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群体的主体性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多样性,缺少创新性,是导致大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认同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发展理念

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理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平等”的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学生是“双主体”,即教育者是传播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交流,沟通,互动等方式,在此类方式下,平等的教育观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实效性的前提。

2.培养适应新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能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大学生能理性而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应具备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方法的选择等。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尤为重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应主动的去了解学生个体的特点,针对不同个体的特点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适合的、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2. 教育者自身素质是教育者主体性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一是,政治素养的提升;二是,知识能力的提升;三是,身心素质的提升。

(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新时代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两个方面:

1.由传统单一的规范式教育方法转向多样化开放式教育方法。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特点,形成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多样化开放式教育方法,让学生由最初被动的接受教育内容转变为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从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2.实现高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高校开设的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日常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创设教育情境,使教育内容间接的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方法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是规范式教育,隐性教育是激励式教育,将规范式教育与激励式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高校学生主体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与内化,最终达到学生的自主践行。

参考文献:

[1]王荣发.构建“主体发展性”大学德育教学模式[J],中国德育2006年7月

[2]葛阳阳,陆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成效及发展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6月

[3]姬金凤.论以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理念推进大学生自我教育[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1年4月

猜你喜欢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