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

2014-08-08张静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音乐

张静

摘 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音乐学习也不例外。本文仅仅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培养这些学习习惯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多少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是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素养,从根本上开启自我,从而解决音乐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学习;习惯

“习惯就像缆绳,每天缠上一股,它就会变得坚不可摧”,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而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习惯的过程。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老师习惯性地在传授学生具体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个人始终认为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更不以学会具体的音乐知识为目的,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感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音乐教学则要从较为专业的层面上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让学生从更为深厚的角度和领域去感知音乐从而获得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

1 聆听的习惯

音乐是靠听觉来获取感受的,通过聆听感知节奏、旋律、情感等内容来体验音乐。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之前并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学习、生活的经历以及成长的环境,使他们对音乐的“见识”也很少,学生没有聆听的习惯也没有对听的内容的鉴别能力,这种狭隘的音乐见识和生活环境长久以来使得他们越来越丧失对音乐的感受,以及通过音乐来感受丰富多彩生活的能力。我们常常会看到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们一脸的木然,如何养成正确聆听的习惯并通过聆听音乐逐渐开启心灵,拨动心弦,重燃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和热情,然后带着这种热情去面对他们未来的教育对象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的职责。

(1)生活在音乐中。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先在无意识中聆听,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聆听,逐渐培养聆听习惯。课外时间,可通过学校的广播站播放音乐,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地点播放,如除校园以外,还可以在餐厅、宿舍、教室楼道甚至卫生间。音乐是可以舒缓心情的,如果能够随时随地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生的心情常处于愉悦的状态,久而久之,内心会越来越柔软和敏感。

(2)音乐内容的选择。学生多接触的是通俗音乐,如果强迫他们直接接受更有内涵和高雅的音乐,因为其欣赏层面未达到,会产生抵触心理。课堂上,可先从他们喜欢的通俗歌手和作品中选择内容,如周杰伦作品中不少具有中国文化和教育作用的作品,通过不同通俗歌手作品的介绍、聆听、引导,学生会逐渐明确什么是通俗唱法并会获得好音乐好作品的判断标准。等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音乐是好音乐的时候,当学生对美的感觉逐渐提高的时候,可适时地加进对世界流行音乐的欣赏,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明白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对音乐多样的聆听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包容性和理解性。当学生见识了不同风格的世界音乐后,再回到本土音乐上来,更深刻地去感受中国本土音乐的风格特点,领会中国本土音乐的魅力,让学生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道理,从而逐渐形成对中国本土音乐的喜爱和欣赏,引领学生由被动感知到主动探寻中国音乐学习的道路上来。

2 发现美的习惯

音乐是开启人心灵的,闭合的心灵无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我发现,不少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有些熟视无睹,这种闭合的心灵很难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也无法感知音乐的美好。我们可以通过音乐鉴赏的方式来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提高其审美能力。例如,当学生欣赏中国民族音乐的时候,很多人会以为现在的中专学生一定都不喜欢,其实不然,关键要看如何选择作品和如何引导学生。例如,欣赏视频民歌手张燕的作品《月亮女儿》,那美轮美奂的MTV画面,优美的风光环境,美丽的主人公,极具中国特色的造型设计,加上甜美的声音和优美的旋律,无不让学生赞叹,学生一下就对中国的民族音乐有了一个新的感受。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对专业性的声乐作品有了一个理解,再加上这些优秀作品的欣赏和引导,极大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学生会带着一种对美好的直观感受,在一种新的审美标准下去努力。而这种审美的引导和审美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在长久的引导下实现和建立的,触动学生的内心并建立长久的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挖掘和发现优秀的作品,并一点点地帮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美。比如刚才的《月亮女儿》,不仅仅从整体上去感受作品,更要从每个细节去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来发现和评判美。再如宋祖英的《飞》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欣赏并理解民通唱法作品的例子。

学生一旦在长期的引领过程中建立了某种对美的判断标准,就会潜意识地将对美的感受和领悟贯穿到实际的学习中来,当他们再来演唱、演奏和表达作品的时候,音乐的生命力就能从这些学生的身体里显现出来。而这种美的引导并不仅仅在课堂的音乐作品欣赏中,要通过作品延伸到实际的生活中来,对自然、对身边的人、对一个东西、对一件事情……

3 表达的习惯

经常听见有人说,对这件事情我有感觉但说不出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要成为幼儿园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对音乐而言,更是有太多的人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感受,但如果能够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是真的对音乐有了理解,这种理解会直接改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如果直接让学生去谈对某个音乐作品的感受,学生很难去回答,因为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回答。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去问他们,“你觉得他哪里最美?”“你觉得他善良的表现在哪里?”“你觉得你比较欣赏他的哪些方面?”“你觉得这种颜色代表了什么意思?”等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从具体的事情上来锻炼表达能力,并试图让学生从几个字回答,到一句话回答,到两句话回答……逐渐增加语言的表达内容。当学生能够对具体的内容有了表达的勇气和能力时,我们可以借助音乐作品逐渐增加这种表达的难度,比如你听到这首作品,情绪是怎样的?你觉得他想表达什么?表达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讲话,这个过程的提问不能创设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要让每一次学生的回答都尽可能得到认可,以树立其回答的信心。其次,要由易到难,问题由易到难,字数由少到多。最后要引导到学会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分析上来。

这些习惯的培养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并不在于这些习惯有多难,而在于持续的坚持过程,在每一次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在每一节可中如果都树立这种习惯的培养意识,学生耳濡目染,势必会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音乐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