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结构减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8-08丁艳梅

建材发展导向 2014年4期
关键词:建筑结构问题对策

+丁艳梅

摘要:我国地震灾害发生的比较频繁,因此,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做好减震结构的设计工作,以防止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发生严重的坍塌,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文章介绍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三个原则,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建筑结构减震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建筑结构的减震设计对策。

关键词:建筑结构;减震设计;问题;对策

地震发生时,对人们生命产生最大威胁的是建筑物的坍塌破坏,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在地震中的伤亡,九成以上是由于房屋倒塌造成的。因此,对建筑物进行减震设计是减少伤亡最有效的方式。我国建筑结构中目前采用的减震设计策略主要是延性设计,即通过提高建筑的延性以增加抗震能力。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该总结工程经验,依据减震结构设计的原则,采用科学的设计策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合理的建筑减震结构设计。

1减震设计的原则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时,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整体设计的,因此需要贯彻系统化的观点,注重结构某个特性对建筑整体起到的作用,通过整体方案的规划、材料的优选、详细结构的设计,来使建筑的整体结构实现减震设计,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在建筑结构的减震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建筑结构规整性。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减震设计时,需要对结构进行整体的规划,使结构具有较好的对称性、整体性以及均匀型,以确保建筑抵抗应力的构件强度从上至下实现依次的递减。这样,建筑的竖向抗侧力构件能够将地震造成的巨大应力均匀传递到各个部分,有效地进行削弱了破坏力。

1.2建筑结构刚度。地震中产生的破坏力一般是双向的。因此,建筑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结构可以抵挡住每一个方向的作用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设计者需要在两个主轴方向上对整体结构的刚度进行平衡。为了防止建筑发生严重的变形,在结构的刚性设计中还可以加入适当的柔性设计,以对外力的瞬时作用进行缓冲,避免建筑结构在巨大的瞬时破坏力作用下发生严重坍塌,威胁生命安全。

1.3布设抗震的防线。地震发生后往往有多次余震存在,且每一次的地震等级不同,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建筑设计者需要进行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来保障建筑可以在多次余震后依旧保持较佳的抗震能力。而这些抗震防线需要在建筑的内外部分别进行合理的安置,才可以最大程度上让建筑结构的刚性与柔性相结合,使结构可以发挥出更好的延展性与减震能力。

2构减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地震是随机性的震动,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难以控制。因此,建筑物的震害等级与参数是很难确定的。减震的设计理念指的是在工程设计阶段,做好对建筑周边环境、稳定性、地震能量输入的调查,以确定建筑的布局、结构以及受力件的分布、结构延性,更好地保障建筑减震性能。目前的结构减震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者思想过于保守。建筑设计者的思想保守主要表现在见着的结构设计上,比如说,目前大多数的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安全性剪力墙都设计的很厚,而剪力墙过厚会造成刚度过大,以至于相对侧移值很小,不能达到于规范的要求值,这样,建筑的抗震能力会被削减,工程经济性也比较差。

2.2者专业性不够。设计师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很好的专业技术水平,设计出来的建筑图自然会有许多的漏洞和问题,造成施工上的难以实现。而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如果现场施工中出现问题,设计者将难以应付与解决,拖慢工程进度,降低工程质量。

2.3布局的刚度分布不均。基于减震理念的要求,建筑的平面与立体布局应当比较对称、规整,使建筑的质量与应力分布比较均匀,以在地震发生时将应力均匀的传递给各部分结构,削减地震带来的损害。然而,目前许多的建筑设计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与美观性,导致建筑的平面布局存在严重不对称性,使结构的纵向与横向刚度严重不均,对建筑的减震非常不利。

2.4布置不恰当。主要问题有在建筑外墙的转角处以及大厅的四角没有进行构造柱的安置或者构造柱的安置没有成对;利用构造柱来代替砖墙承重;在山墙和纵墙之间没有设置构造柱;构造柱数量过多等。

3结构减震设计策略

3.1恰当处理结构荷载。建筑设计者在将减震理念融入到建筑结构设计中时,需要同时做到优化建筑的结构与增加建筑的抗震能力。因此,结构的设计需要依据强弱协调的原则来,对柱、剪力墙、各个节点、压力中心等位置的强度进行适当的提升,同时削减梁、弯以及拉力中心等位置的强度。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使结构的柱比梁承受更好的载荷,杆件的抗剪能力要比抗弯能力高些,以防止节点过早的发生破坏。同时,还需保证在杆件发生破坏时,建筑的受压区域承载力要比受拉区域承载力高一些。设计者可以依据相关的设计规范,对建结构的每部分组成构件分别进行荷载的调整,依据规定来合理布置减震结构。

3.2减轻建筑结构自重。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以减少自重,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建筑的减震能力。从地基受力的角度上来看,在一样的地基条件下,不改变地基及其处理造价,降低建筑物的自重可以是建筑的层数增加,在软土地基中表现更为显著。地震的危害与建筑的质量也是成正比关系的,建筑的质量越大,地震时所受破坏应力也越大大,结构的惯性也比较较大,导致建筑的地震危害性更高。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尽可能多的使用强度满足要求而自重比较轻的构件。

3.3优化设计整体结构。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减震结构的设计中,需要重点的分析不同结构体系对建筑减震能力产生的影响,以根据建筑的不同结构进行减震措施的合理布置。因此,设计师需要依据以下几点原则对建筑整体结构进行合理优化:第一,结构设计中需要预留一定的余度,以保证在一些构件发生破坏后,其余的构件还可以承受住地震产生的作用力,使小部分构件发生破坏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设计师需要将地震能量的传播路径在设计图中进行明确的标注,以保证在整个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都充分考虑到了减震的设计要求。

3.4推广使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目前建筑的减震结构设计上使用较多的是延性结构体系,这种减震体系较为传统,可以适当的对构件的刚度进行控制,在地震发生时构件进行非弹性状态以达到较好的延性,来削减地震带来的巨大能量,降低破坏程度,即使建筑产生裂缝对整个结构的影响依然不大。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新材料的运用,在传统的减震体系中融入软垫隔震、摆动隔震以及悬吊隔震等新的减震手段,可以很好的改变建筑构件的性能,降低地震反应,是前景较好的减震措施。

4结语

随着结构减震理论的优化与技术的不断完善,结构减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在建筑施工前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减震,依据要求相关规范进行设计。而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也需要分析其结构特点,进行减震的加固补强设计。在建筑减震设计中,应当本着安全与经济的原则,根据具体建筑特点进行受力分析,合理设计减震结构的布置与构造,以完善建筑结构的减震设计。

参考文献

[1] 吴智,李贵男.段壮志.民房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与抗震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09(10).

[2] 陈丽艳.浅谈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构造与设计[J].价值工程, 2011(05).

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筑结构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