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探讨
2014-08-08景慧丽杨宝珍
景慧丽, 杨宝珍, 刘 华, 屈 娜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理学院,西安 710025)
不等式的证明是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等式的证明没有固定模式,证明方法因题而异,灵活多变[1,2],所以,不等式的证明也是学员感到最困惑的问题之一.就某校期末考试题中的一道不等式的证明进行探讨,提出3种证明方法,进而培养学员的发散思维.
证法1 利用泰勒(Taylor)公式证明
从而有
(1)
(2)
式(1)(2)相加得
所以
因此
f″(ξ1)+f″(ξ2)>0
取f ″(ξ)=max{f ″(ξ1),f ″(ξ2)},显然ξ∈(0,1),且满足f ″(ξ)>0.
注1 一般地,含有二阶及二阶以上的导数的不等式,常用带有拉格朗日型余项的泰勒公式来证明.
注2 要利用泰勒公式来证明不等式,就要对函数f(x)在一点x0处进行泰勒展开,这就需要恰当地选择x0.选择x0没有一般规律可循,但通常选用区间的端点、中间点、函数的极值点、导数为零的点或信息给的比较多的点(如函数在该的值或一阶导数的值已给出等)等特殊点作为x0[1].
上述证明方法不正确的原因是:题目中只说f(x)在[0,1]上二阶可导,即只说明f ″(x)存在,没说明f ″(x)在[0,1]上连续,所以不能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值定理和介值定理.只有当函数满足在闭区间上连续时才存在最值定理和介值定理.若题目中只给出闭区间,没说明函数连续;或只给出函数连续,而不是闭区间,则函数未必存在最值.所以应用定理时一定要满足定理成立的条件,而不能随心所欲.
证法2 利用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证明.
因为函数f(x)在区间[0,1]上二阶可导,所以f ′(x)在[ξ1,ξ2]⊂[0,1]上也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知至少存在一点ξ∈(ξ1,ξ2)⊂(0,1),使得
注4 方法2是对函数f(x)及f ′(x)分别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的,实际上,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泰勒中值定理的特殊情形,泰勒中值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推广.因此,可以说方法2本质上用的也是泰勒公式.
证法3 利用反证法证明.
假设不存在ξ∈(0,1),使f ″(ξ)>0,那么对任意的x∈(0,1),都有f ″(x)≤0.下面分3种情况讨论:
情况1 若f ″(x)≡0,则f ′(x)≡C,其中C为某个常数.
情况2 若f ″(x)<0,则f ′(x)单调递减.
情况3 若对区间(0,1)中的x,既有满足f ″(x)=0的点,也有满足f ″(x)<0的点,则f ′(x)在单区间(0,1)中单调不增.
显然这与情况1,2及3都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因此原结论成立.
注5 尽管方法3用的反证法,但其关键和核心是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来否定假设的.
注6 反证法其独特的证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培养学员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是锻炼学员思维的多样性、敏捷性、灵活性的极好素材.
由上述证明可以看出,对一道题目的解法往往有不同的思路,知识点之间表面上看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它们具有一定的联系. 其实,高等数学课程中许多知识体系都是相关联的,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员应坚持经常性地向学员灌输知识体系中的相互关系,使学员体会知识的产生和过程的发展,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高等数学课程中很多题目都可以用多种思路和方法来求,教员在应用这类一题多解的题目组织教学时,必须以学员为本,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敢于标新立异,勇于提出问题,开展交流和讨论,这样才有利于学员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培养学员的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忠祥.工科数学分析基础教学辅导书(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曾静.不等式证明的三种方法[J].重庆工商大学:自然科学版,2013,30(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