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电刺激配合乳房按摩治疗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
2014-08-08李雯馨
作者简介:李雯馨,女,主管护师。Email:aboutwenxin@163.com.
李雯馨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色 533000)
【关键词】电刺激;穴位;乳房按摩;乳房胀痛;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1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383(2014)03039102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3.042
WHO为了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制定了若干措施,如早开奶、24 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不规定数次和时间等。但多种因素引起的母婴分离、开奶延迟等,以及产后子宫收缩疼痛和手术切口疼痛、产妇疲劳、术后留置尿管等不适,影响血清垂体泌乳素的升高,造成泌乳功能失调,乳房过度充血,出现硬结,导致乳房压痛产妇拒按、新生儿拒哺、过度的乳房充血,容易造成腋窝等淋巴结肿胀及副乳发生,引起哺乳期产妇诸多不适,不同程度地影响母乳喂养及产妇身心健康。2013年1~12月我院产科收治400例剖宫产术后乳房胀痛的产妇,部分产妇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对相关穴位进行电刺激并配合按摩,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0例均为初产妇,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年龄22~37岁,孕周37~42周,新生儿体重:2.5~3.7㎏,产妇无沟通障碍、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产后出血、乳腺管增生、乳头皲裂,新生儿无低体重儿、无低血糖、含接姿势正确、吸吮力度正常。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剖宫产方式、妊娠周数、早接触时间、家属配合、首次哺乳、哺乳次数、含接姿势、婴儿的吸吮程度、产妇营养状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首先按常规用热毛巾(40℃~50℃)湿热敷整个乳房5 min,护理者左手轻托一侧乳房给予支撑,用右手手掌的大小鱼际肌,顺时针以环形姿势按摩整个乳房,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螺旋式地从乳房根部向乳晕方向按摩,避开乳头,刺激排乳反射,按摩至乳房变软,并指导产妇挤奶手法,挤出乳汁,直至硬块消失为止。
1.2.2观察组
(1)仪器疗法:根据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应用针灸原理,使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方法:坐、侧、仰位均可,以舒适为主;将黏性电极片连接放置于乳根、膻中、少泽穴位上,若气血虚弱型,配足三里;肝气郁滞者,配太冲;失血过多者配膈腧;心悸气短者加内关,胸胁胀满加期门;食欲不振加中皖[1]。电流类型及强度:低频电疗法(频率:60/150/60 Hz,脉宽:250/100/250微秒)电流强度以患者穴位有酸麻感和肌肉颤动感而无疼痛为限度,治疗时间:1~2次/日,每次30 min。(2)推拿疗法:原则为从轻到重,以通为主。取热毛巾(50℃~70℃)热敷两侧乳房2~3 min,胸部涂抹适量介质油,由上而下掌根直推胸骨,力度由轻到重,共10次,然后分推膻中至乳头根部10次,点膻中穴,再用双手指腹以乳头为中心,用轻柔的力度旋转按摩乳房5~8次,点乳房周围的穴位:屋翳、云门、乳根等各30 s,促进乳房血液循环,疏通乳腺刺激泌乳[2];然后五指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施以梳法3~5 min,用大拇指从乳房基底部到乳头呈米字线通乳,每个方向3~5次,以放松的手法按摩乳房,按摩时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进行,动作要轻柔,乳房有肿块的产妇,由肿块周围向中间按摩,在操作过程中转移产妇注意力,与产妇亲切交谈,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并指导产妇正确挤奶手法,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按摩至乳房肿块稍稍松软后,再用拇指、食指指腹沿乳晕边缘对称性地向胸壁方向挤压,手指不能在皮肤上滑动,力度合适,沿着乳头挤出乳窦内的乳汁。
1.3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第3、4天乳房的舒适感。乳房舒适感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分级标准分为4级。0级:无痛(无临床症状),产妇乳房松软,心情平静,睡眠好;Ⅰ级:轻度疼痛,产妇乳房稍胀痛,能安静可休息;Ⅱ级:中度疼痛,产妇乳房胀痛明显,尚平静但影响睡眠;Ⅲ级:重度疼痛,产妇辗转不安不能入睡[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等级分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对相关穴位进行电刺激配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后,观察组第3、4天乳房舒适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两组产妇术后第3、4天乳房舒适感比较(n=200)
组别
第3天
0级Ⅰ级Ⅱ级Ⅲ级
第4天
0级Ⅰ级Ⅱ级Ⅲ级
观察组4080562480565212
对照组224809420249860
u10.36609.5448
P0.0000 0.0000
3讨论
产后产妇机体内激素水平有变化,催乳素增加,多数产妇于产后第3天左右乳汁开始分泌增多,乳房胀痛。以往针对产妇乳房胀痛的症状主要是热敷乳房,帮助婴儿正确吸吮、挤出乳汁排空乳房,从而减轻产妇的疼痛。但此方法不能迅速疏通乳腺管,消除肿块,使乳汁越积越多,将发展为急性乳腺炎,从而导致乳汁分泌减少甚至无乳。穴位电刺激利用电生理技术作用于产妇乳房,通过直接刺激乳腺管平滑肌,疏通乳腺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从而促进乳汁排出。产后乳房按摩技术是一项无创护理技术,简便易行,护理人员易掌握,产妇及家属也容易接受,且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两种方法联合能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体现了护士的价值,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减轻了产妇的痛苦,使产妇对母乳喂养充满了信心,增进了母婴感情,同时也密切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4]。
参考文献
[1] 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46.
[2] 李静,云虹.穴位指压去百病[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0.
[3] 郭晓琴.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5B):12701271.
[4] 王海仙.产后乳房按摩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8A):20022003.
(收稿日期:2014-02-14修回日期:2014-05-16)
(编辑:潘明志)
作者简介:李雯馨,女,主管护师。Email:aboutwenxin@163.com.
李雯馨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色 533000)
【关键词】电刺激;穴位;乳房按摩;乳房胀痛;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1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383(2014)03039102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3.042
WHO为了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制定了若干措施,如早开奶、24 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不规定数次和时间等。但多种因素引起的母婴分离、开奶延迟等,以及产后子宫收缩疼痛和手术切口疼痛、产妇疲劳、术后留置尿管等不适,影响血清垂体泌乳素的升高,造成泌乳功能失调,乳房过度充血,出现硬结,导致乳房压痛产妇拒按、新生儿拒哺、过度的乳房充血,容易造成腋窝等淋巴结肿胀及副乳发生,引起哺乳期产妇诸多不适,不同程度地影响母乳喂养及产妇身心健康。2013年1~12月我院产科收治400例剖宫产术后乳房胀痛的产妇,部分产妇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对相关穴位进行电刺激并配合按摩,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0例均为初产妇,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年龄22~37岁,孕周37~42周,新生儿体重:2.5~3.7㎏,产妇无沟通障碍、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产后出血、乳腺管增生、乳头皲裂,新生儿无低体重儿、无低血糖、含接姿势正确、吸吮力度正常。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剖宫产方式、妊娠周数、早接触时间、家属配合、首次哺乳、哺乳次数、含接姿势、婴儿的吸吮程度、产妇营养状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首先按常规用热毛巾(40℃~50℃)湿热敷整个乳房5 min,护理者左手轻托一侧乳房给予支撑,用右手手掌的大小鱼际肌,顺时针以环形姿势按摩整个乳房,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螺旋式地从乳房根部向乳晕方向按摩,避开乳头,刺激排乳反射,按摩至乳房变软,并指导产妇挤奶手法,挤出乳汁,直至硬块消失为止。
1.2.2观察组
(1)仪器疗法:根据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应用针灸原理,使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方法:坐、侧、仰位均可,以舒适为主;将黏性电极片连接放置于乳根、膻中、少泽穴位上,若气血虚弱型,配足三里;肝气郁滞者,配太冲;失血过多者配膈腧;心悸气短者加内关,胸胁胀满加期门;食欲不振加中皖[1]。电流类型及强度:低频电疗法(频率:60/150/60 Hz,脉宽:250/100/250微秒)电流强度以患者穴位有酸麻感和肌肉颤动感而无疼痛为限度,治疗时间:1~2次/日,每次30 min。(2)推拿疗法:原则为从轻到重,以通为主。取热毛巾(50℃~70℃)热敷两侧乳房2~3 min,胸部涂抹适量介质油,由上而下掌根直推胸骨,力度由轻到重,共10次,然后分推膻中至乳头根部10次,点膻中穴,再用双手指腹以乳头为中心,用轻柔的力度旋转按摩乳房5~8次,点乳房周围的穴位:屋翳、云门、乳根等各30 s,促进乳房血液循环,疏通乳腺刺激泌乳[2];然后五指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施以梳法3~5 min,用大拇指从乳房基底部到乳头呈米字线通乳,每个方向3~5次,以放松的手法按摩乳房,按摩时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进行,动作要轻柔,乳房有肿块的产妇,由肿块周围向中间按摩,在操作过程中转移产妇注意力,与产妇亲切交谈,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并指导产妇正确挤奶手法,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按摩至乳房肿块稍稍松软后,再用拇指、食指指腹沿乳晕边缘对称性地向胸壁方向挤压,手指不能在皮肤上滑动,力度合适,沿着乳头挤出乳窦内的乳汁。
1.3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第3、4天乳房的舒适感。乳房舒适感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分级标准分为4级。0级:无痛(无临床症状),产妇乳房松软,心情平静,睡眠好;Ⅰ级:轻度疼痛,产妇乳房稍胀痛,能安静可休息;Ⅱ级:中度疼痛,产妇乳房胀痛明显,尚平静但影响睡眠;Ⅲ级:重度疼痛,产妇辗转不安不能入睡[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等级分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对相关穴位进行电刺激配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后,观察组第3、4天乳房舒适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两组产妇术后第3、4天乳房舒适感比较(n=200)
组别
第3天
0级Ⅰ级Ⅱ级Ⅲ级
第4天
0级Ⅰ级Ⅱ级Ⅲ级
观察组4080562480565212
对照组224809420249860
u10.36609.5448
P0.0000 0.0000
3讨论
产后产妇机体内激素水平有变化,催乳素增加,多数产妇于产后第3天左右乳汁开始分泌增多,乳房胀痛。以往针对产妇乳房胀痛的症状主要是热敷乳房,帮助婴儿正确吸吮、挤出乳汁排空乳房,从而减轻产妇的疼痛。但此方法不能迅速疏通乳腺管,消除肿块,使乳汁越积越多,将发展为急性乳腺炎,从而导致乳汁分泌减少甚至无乳。穴位电刺激利用电生理技术作用于产妇乳房,通过直接刺激乳腺管平滑肌,疏通乳腺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从而促进乳汁排出。产后乳房按摩技术是一项无创护理技术,简便易行,护理人员易掌握,产妇及家属也容易接受,且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两种方法联合能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体现了护士的价值,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减轻了产妇的痛苦,使产妇对母乳喂养充满了信心,增进了母婴感情,同时也密切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4]。
参考文献
[1] 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46.
[2] 李静,云虹.穴位指压去百病[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0.
[3] 郭晓琴.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5B):12701271.
[4] 王海仙.产后乳房按摩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8A):20022003.
(收稿日期:2014-02-14修回日期:2014-05-16)
(编辑:潘明志)
作者简介:李雯馨,女,主管护师。Email:aboutwenxin@163.com.
李雯馨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色 533000)
【关键词】电刺激;穴位;乳房按摩;乳房胀痛;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1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383(2014)03039102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3.042
WHO为了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制定了若干措施,如早开奶、24 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不规定数次和时间等。但多种因素引起的母婴分离、开奶延迟等,以及产后子宫收缩疼痛和手术切口疼痛、产妇疲劳、术后留置尿管等不适,影响血清垂体泌乳素的升高,造成泌乳功能失调,乳房过度充血,出现硬结,导致乳房压痛产妇拒按、新生儿拒哺、过度的乳房充血,容易造成腋窝等淋巴结肿胀及副乳发生,引起哺乳期产妇诸多不适,不同程度地影响母乳喂养及产妇身心健康。2013年1~12月我院产科收治400例剖宫产术后乳房胀痛的产妇,部分产妇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对相关穴位进行电刺激并配合按摩,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0例均为初产妇,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年龄22~37岁,孕周37~42周,新生儿体重:2.5~3.7㎏,产妇无沟通障碍、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产后出血、乳腺管增生、乳头皲裂,新生儿无低体重儿、无低血糖、含接姿势正确、吸吮力度正常。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剖宫产方式、妊娠周数、早接触时间、家属配合、首次哺乳、哺乳次数、含接姿势、婴儿的吸吮程度、产妇营养状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首先按常规用热毛巾(40℃~50℃)湿热敷整个乳房5 min,护理者左手轻托一侧乳房给予支撑,用右手手掌的大小鱼际肌,顺时针以环形姿势按摩整个乳房,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螺旋式地从乳房根部向乳晕方向按摩,避开乳头,刺激排乳反射,按摩至乳房变软,并指导产妇挤奶手法,挤出乳汁,直至硬块消失为止。
1.2.2观察组
(1)仪器疗法:根据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应用针灸原理,使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方法:坐、侧、仰位均可,以舒适为主;将黏性电极片连接放置于乳根、膻中、少泽穴位上,若气血虚弱型,配足三里;肝气郁滞者,配太冲;失血过多者配膈腧;心悸气短者加内关,胸胁胀满加期门;食欲不振加中皖[1]。电流类型及强度:低频电疗法(频率:60/150/60 Hz,脉宽:250/100/250微秒)电流强度以患者穴位有酸麻感和肌肉颤动感而无疼痛为限度,治疗时间:1~2次/日,每次30 min。(2)推拿疗法:原则为从轻到重,以通为主。取热毛巾(50℃~70℃)热敷两侧乳房2~3 min,胸部涂抹适量介质油,由上而下掌根直推胸骨,力度由轻到重,共10次,然后分推膻中至乳头根部10次,点膻中穴,再用双手指腹以乳头为中心,用轻柔的力度旋转按摩乳房5~8次,点乳房周围的穴位:屋翳、云门、乳根等各30 s,促进乳房血液循环,疏通乳腺刺激泌乳[2];然后五指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施以梳法3~5 min,用大拇指从乳房基底部到乳头呈米字线通乳,每个方向3~5次,以放松的手法按摩乳房,按摩时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进行,动作要轻柔,乳房有肿块的产妇,由肿块周围向中间按摩,在操作过程中转移产妇注意力,与产妇亲切交谈,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并指导产妇正确挤奶手法,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按摩至乳房肿块稍稍松软后,再用拇指、食指指腹沿乳晕边缘对称性地向胸壁方向挤压,手指不能在皮肤上滑动,力度合适,沿着乳头挤出乳窦内的乳汁。
1.3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第3、4天乳房的舒适感。乳房舒适感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分级标准分为4级。0级:无痛(无临床症状),产妇乳房松软,心情平静,睡眠好;Ⅰ级:轻度疼痛,产妇乳房稍胀痛,能安静可休息;Ⅱ级:中度疼痛,产妇乳房胀痛明显,尚平静但影响睡眠;Ⅲ级:重度疼痛,产妇辗转不安不能入睡[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等级分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对相关穴位进行电刺激配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后,观察组第3、4天乳房舒适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两组产妇术后第3、4天乳房舒适感比较(n=200)
组别
第3天
0级Ⅰ级Ⅱ级Ⅲ级
第4天
0级Ⅰ级Ⅱ级Ⅲ级
观察组4080562480565212
对照组224809420249860
u10.36609.5448
P0.0000 0.0000
3讨论
产后产妇机体内激素水平有变化,催乳素增加,多数产妇于产后第3天左右乳汁开始分泌增多,乳房胀痛。以往针对产妇乳房胀痛的症状主要是热敷乳房,帮助婴儿正确吸吮、挤出乳汁排空乳房,从而减轻产妇的疼痛。但此方法不能迅速疏通乳腺管,消除肿块,使乳汁越积越多,将发展为急性乳腺炎,从而导致乳汁分泌减少甚至无乳。穴位电刺激利用电生理技术作用于产妇乳房,通过直接刺激乳腺管平滑肌,疏通乳腺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从而促进乳汁排出。产后乳房按摩技术是一项无创护理技术,简便易行,护理人员易掌握,产妇及家属也容易接受,且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两种方法联合能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体现了护士的价值,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减轻了产妇的痛苦,使产妇对母乳喂养充满了信心,增进了母婴感情,同时也密切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4]。
参考文献
[1] 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46.
[2] 李静,云虹.穴位指压去百病[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0.
[3] 郭晓琴.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5B):12701271.
[4] 王海仙.产后乳房按摩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8A):20022003.
(收稿日期:2014-02-14修回日期:2014-05-16)
(编辑: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