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吃中药 并不会上火
2014-08-08杨晓峰
杨晓峰
一到炎炎夏季,苦夏一族就会犯愁,殊不知炎炎盛夏也是治病的良机,尤其是治疗寒冷性疾病。并且,夏季吃中药并不会上火,所以这个夏天好好利用中医调理身体吧。
中药帮忙度苦夏
苦夏是指在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不佳,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37℃~37.4℃)、身体乏力、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
苦夏并不是病,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湿热重型,主要表现为身热、口干欲饮、口中黏腻、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可用清热祛暑化湿法,常用药物有荷叶、藿香、薏苡仁、滑石、茯苓、半夏等;二是气虚型,主要表现为容易疲倦、四肢无力、气短、不思饮食,可用和胃化湿、益气健脾法,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莲子、甘草等;三是气阴两虚型,除有气虚表现外,还会出现阴虚内热症状,如手脚心发热、潮热、盗汗、消瘦、口干、舌质红等,可用益气养阴法,常用药物有西洋参、麦冬、知母、玄参、黄芪、石斛等。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冬病夏治正当时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以及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肩周炎、冻疮等患者。
但支气管扩张及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用。
夏季也可以吃中药
有些人认为夏季吃中药会上火,夏季不适合喝汤药。实际上夏季吃中药会上火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中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如有些中药具有温热性,有些中药具有清热性,有些中药能平调阴阳等,而中医师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中药组成方剂。
但夏季服中药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药材容易受潮、生虫,小包药材放置在通风阴凉处即可,而新鲜植物类药材和动物类药材要单独包好放入冰箱冷藏;蛤士蟆油在夏季室温环境中可能变质,需放入冰冻室保存;人参等药材可用宣纸包好后放米缸内保存。总的来说,夏季保存药材别超过一个月。冷藏中药要热透,加热时应把药液放入蒸锅、电饭煲隔水蒸,而不是用微波炉加热。袋装中药从冰箱里拿出来后,可放在一个稍大些的容器里加500毫升左右的开水浸泡5分钟,再换一次水,使药液热透。
一到炎炎夏季,苦夏一族就会犯愁,殊不知炎炎盛夏也是治病的良机,尤其是治疗寒冷性疾病。并且,夏季吃中药并不会上火,所以这个夏天好好利用中医调理身体吧。
中药帮忙度苦夏
苦夏是指在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不佳,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37℃~37.4℃)、身体乏力、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
苦夏并不是病,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湿热重型,主要表现为身热、口干欲饮、口中黏腻、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可用清热祛暑化湿法,常用药物有荷叶、藿香、薏苡仁、滑石、茯苓、半夏等;二是气虚型,主要表现为容易疲倦、四肢无力、气短、不思饮食,可用和胃化湿、益气健脾法,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莲子、甘草等;三是气阴两虚型,除有气虚表现外,还会出现阴虚内热症状,如手脚心发热、潮热、盗汗、消瘦、口干、舌质红等,可用益气养阴法,常用药物有西洋参、麦冬、知母、玄参、黄芪、石斛等。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冬病夏治正当时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以及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肩周炎、冻疮等患者。
但支气管扩张及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用。
夏季也可以吃中药
有些人认为夏季吃中药会上火,夏季不适合喝汤药。实际上夏季吃中药会上火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中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如有些中药具有温热性,有些中药具有清热性,有些中药能平调阴阳等,而中医师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中药组成方剂。
但夏季服中药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药材容易受潮、生虫,小包药材放置在通风阴凉处即可,而新鲜植物类药材和动物类药材要单独包好放入冰箱冷藏;蛤士蟆油在夏季室温环境中可能变质,需放入冰冻室保存;人参等药材可用宣纸包好后放米缸内保存。总的来说,夏季保存药材别超过一个月。冷藏中药要热透,加热时应把药液放入蒸锅、电饭煲隔水蒸,而不是用微波炉加热。袋装中药从冰箱里拿出来后,可放在一个稍大些的容器里加500毫升左右的开水浸泡5分钟,再换一次水,使药液热透。
一到炎炎夏季,苦夏一族就会犯愁,殊不知炎炎盛夏也是治病的良机,尤其是治疗寒冷性疾病。并且,夏季吃中药并不会上火,所以这个夏天好好利用中医调理身体吧。
中药帮忙度苦夏
苦夏是指在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不佳,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37℃~37.4℃)、身体乏力、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
苦夏并不是病,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湿热重型,主要表现为身热、口干欲饮、口中黏腻、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可用清热祛暑化湿法,常用药物有荷叶、藿香、薏苡仁、滑石、茯苓、半夏等;二是气虚型,主要表现为容易疲倦、四肢无力、气短、不思饮食,可用和胃化湿、益气健脾法,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莲子、甘草等;三是气阴两虚型,除有气虚表现外,还会出现阴虚内热症状,如手脚心发热、潮热、盗汗、消瘦、口干、舌质红等,可用益气养阴法,常用药物有西洋参、麦冬、知母、玄参、黄芪、石斛等。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冬病夏治正当时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以及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肩周炎、冻疮等患者。
但支气管扩张及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用。
夏季也可以吃中药
有些人认为夏季吃中药会上火,夏季不适合喝汤药。实际上夏季吃中药会上火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中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如有些中药具有温热性,有些中药具有清热性,有些中药能平调阴阳等,而中医师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中药组成方剂。
但夏季服中药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药材容易受潮、生虫,小包药材放置在通风阴凉处即可,而新鲜植物类药材和动物类药材要单独包好放入冰箱冷藏;蛤士蟆油在夏季室温环境中可能变质,需放入冰冻室保存;人参等药材可用宣纸包好后放米缸内保存。总的来说,夏季保存药材别超过一个月。冷藏中药要热透,加热时应把药液放入蒸锅、电饭煲隔水蒸,而不是用微波炉加热。袋装中药从冰箱里拿出来后,可放在一个稍大些的容器里加500毫升左右的开水浸泡5分钟,再换一次水,使药液热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