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木行业“水太深” 胶膜造假可乱真

2014-08-08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1期
关键词:紫檀榫卯红木

据《北京晚报》报道,材质不真、做工低劣的红木家具其投资价值将大打折扣。现在,红木市场上出现一种新的制假方式——胶磨,着实让人感觉难以明辨真伪。

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购买红木家具当作一种投资方式。虽然真正打算买了红木家具待价而沽的消费者并不多,但不少人都是看上了红木家具具备升值潜力、“买了不会亏”而出手购买。然而,伪劣的红木家具不但使投资价值大打折扣,其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缩短,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近几年来,红木家具价格几乎年年看涨。为追求更大的利润,一些商家在红木家具的材料、结构上做起了手脚,导致大量劣质家具进入市场,让不少消费者对红木家具望而却步。王先生是一位资深的红木爱好者,他告诉记者,虽然“玩红木”已经十几年了,但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走眼”,如果朋友托自己帮忙选家具,他也十分谨慎,因为红木行业的“水太深了”,稍不留神就容易被“忽悠”。

假料掺真真中有假

红木家具价格高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珍贵的材料决定的。紫檀、黄花梨、红酸枝等人们熟知的红木原材料,近几年来价格一路攀升,一些红木商家为降低生产成本,就在原材料上玩起猫腻。

最常见的就是用颜色、花纹近似的材料来冒充真正的红木。宣明典居古典家具总经理傅军民告诉记者:一些商家为降低风险,不会完全使用假材料,而是将假料掺入真料当中,让人"真假难辨"。

以紫檀为例,现在市面上真正的紫檀木已经非常稀少,来自科特迪瓦的“科檀”在颜色与花纹上与紫檀接近,因此被一些商家掺入紫檀木当中,制成最终价格昂贵的紫檀家具。

红酸枝近年来成为了红木市场的“新宠”,而它的掺料现象也非常严重。东南亚的“花枝”、巴拿马和墨西哥的“微凹黄檀”在材质密度、纹理以及油性上与红酸枝接近,被大量掺入真正的红酸枝原材料中。

根据《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红木分为紫檀木、花梨木、乌木、条纹乌木、红酸枝、鸡翅木、黑酸枝木、香枝木8类木材,这些类别又被称为“木材名称”或“商品名”,每类名称下还会细分各种树种名,现为33个树种。一些商家一般只写到商品名,即使顾客有进一步的要求,也会写“东南亚红酸枝”这样模糊的称谓。例如,同样出产于东南亚的微凹黄檀和巴里黄檀外观非常相似,但前者售价为每吨17万至20余万元,而后者每吨售价仅为2.2万至2.5万元。

“胶磨”家具以假乱真

与材质可识别不同的是,商家在红木制作工艺上的造假几乎让消费者无从辨认。专家指出:工艺上的造假欺骗性更大,例如先前被媒体曝光的上色家具,就是将红木家具着色来掩盖家具本身的瑕疵,让家具的品相诱人。消费者要想看到真实的材料,除非将漆膜打磨掉。

现在,在红木的制作环节又出现一种更具隐蔽性的造假方式——胶磨。专家告诉记者,胶磨家具不打蜡、不上漆,与“白茬”家具几乎相同,现在很多消费者为了检验材质的真假,往往会要求商家不在家具表面进行任何处理,验货后再打蜡或者上漆,但是有了胶磨的手法,“白茬”家具也不保险了。

使用胶磨的方法是为了掩盖使用白皮、拼补料以及烘干不到位的问题。而整个胶磨的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在打磨的时候涂上胶水,然后用力抛光,反复操作两三次让胶水渗透进家具,为了掩盖白皮或拼补料,在胶磨之前还会涂加颜色。

经过胶磨处理的家具在品相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一些红木家具甚至还具有“包浆”的光泽。实际上,胶磨对家具的损害性极大,由于胶水含有大量的甲醛和苯,这些有害物质渗入木材,几年内都无法挥发,对人体极为有害。

胶水将家具的毛孔堵死后,让家具内的水分无法挥发,即使材料烘干不到位,家具在使用前几年也不会开裂,但时间一长,家具的稳定性会大受影响并且无法修复。同时,毛孔被堵死的红木家具无法产生包浆。

榫卯结构偷工减料

榫卯结构让红木家具不用一钉一铆就能牢固地结合起来。但现在一些商家为了降低人工和材料使用成本,在榫卯结构上偷工减料,甚至用胶水、铁钉进行连接,一旦家具出现问题根本无法修复,让高价购买的红木家具成为一堆废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结构制作上偷工减料至少可以降低一半的原料和时间成本。例如用铆钉代替榫卯连接,抱肩榫、插肩榫没有“肩儿”,原本需要四五毫米厚的支撑框架只有两毫米。这些偷工减料的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家具的使用寿命,这种家具更不具备人们想要的投资价值。

最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深埋”在家具内部,结构上的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看到,而商家也不会拆榫让消费者检查,即使了解榫卯结构的各种相关知识,也很难认清商家是否在这方面造假。

贴皮家具扰乱市场

据北方网消息,市民范女士日前想购买一个红木小桌台,她到几家大型的文玩市场发现,许多所谓的红木小件家具报价差异非常大。而当她问及是否有商品材质说明书时都遭到了拒绝。她无奈地告诉记者,有的商家甚至很不客气地认为她“多事”。

据资深业内人士透露:红木标准五属八类中的材质,都具有收藏价值,像紫檀、红酸枝等材质较受欢迎。而近年来,资源稀缺的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有些产地国严控出口,真正的收藏级红木家具都身价不菲。目前市场上一些用黄花梨、红酸枝、小叶紫檀等薄片贴在普通木材外面的家具,做好包裹工艺,普通人很难看出来。真正的红木家具和“贴皮家具”之间价格能相差十倍以上。而普通消费者无法确定家具的真实价值,甚至对其质量都难以辨别。

据介绍,被称为红木家具技术“国标”的《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从2013年2月1日起强制执行,其中规定红木厂商在出售红木产品时,需保证配备“一书一卡一证”,即红木家具产品使用说明书、红木家具产品质量明示卡和产品合格证,以确保消费者能对所购买的红木家具有一个直观、明确了解。然而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正规的家具卖场内,基本没有厂家能把这些资料齐备地提供给顾客。部分家具销售人员坦白地告诉顾客,家具并不是全红木家具,内部部分材质采用的是其他硬木。

日前,烟台市质监局、工商局联合对辖区的各大红木家具卖场和专卖店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仍有八成红木家具标识不规范,不少红木家具卖场和专卖店中,所摆设的红木家具只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没有产品质量明示卡,有的尽管有明示卡,但卡上的内容标注并不齐全规范。

各方呼吁共促诚信

在暗访家居卖场中,很多销售人员甚至不知道有《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这样的国家标准。一些接受随机采访的消费者告诉记者说,现在的红木家具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虽然厂家说家具有保值收藏的价值,但是自己连真假都分不清,所以不敢轻易出手。还有的消费者以前购买普通家具时遇到过质量问题,而卖场和厂家“踢皮球”推卸责任,他们对高档红木家具的售后服务也很担心。尽管部分红木家具卖场促销宣传上标榜“全场保真、假一赔二”,但有消费者认为此举诚意不足,应该在正式买卖合同条款中,把对商家和厂家违约责任落实。

对于消费者提出的一些积极建议,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呼吁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厂家认真落实相关标准之外,卖场和厂家确实需要兑现承诺。例如,提供“红木家具销售合同”,商家要在合同中明确按照国家规定的五属八类标注材质名称,而不是笼统写一个俗称,还要写清相关售后服务承诺以及违约责任赔偿的条款。各方努力,共促诚信,还红木家具一片货真价实、足传后人的纯净的天空!

(责编:唐羽)

据《北京晚报》报道,材质不真、做工低劣的红木家具其投资价值将大打折扣。现在,红木市场上出现一种新的制假方式——胶磨,着实让人感觉难以明辨真伪。

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购买红木家具当作一种投资方式。虽然真正打算买了红木家具待价而沽的消费者并不多,但不少人都是看上了红木家具具备升值潜力、“买了不会亏”而出手购买。然而,伪劣的红木家具不但使投资价值大打折扣,其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缩短,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近几年来,红木家具价格几乎年年看涨。为追求更大的利润,一些商家在红木家具的材料、结构上做起了手脚,导致大量劣质家具进入市场,让不少消费者对红木家具望而却步。王先生是一位资深的红木爱好者,他告诉记者,虽然“玩红木”已经十几年了,但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走眼”,如果朋友托自己帮忙选家具,他也十分谨慎,因为红木行业的“水太深了”,稍不留神就容易被“忽悠”。

假料掺真真中有假

红木家具价格高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珍贵的材料决定的。紫檀、黄花梨、红酸枝等人们熟知的红木原材料,近几年来价格一路攀升,一些红木商家为降低生产成本,就在原材料上玩起猫腻。

最常见的就是用颜色、花纹近似的材料来冒充真正的红木。宣明典居古典家具总经理傅军民告诉记者:一些商家为降低风险,不会完全使用假材料,而是将假料掺入真料当中,让人"真假难辨"。

以紫檀为例,现在市面上真正的紫檀木已经非常稀少,来自科特迪瓦的“科檀”在颜色与花纹上与紫檀接近,因此被一些商家掺入紫檀木当中,制成最终价格昂贵的紫檀家具。

红酸枝近年来成为了红木市场的“新宠”,而它的掺料现象也非常严重。东南亚的“花枝”、巴拿马和墨西哥的“微凹黄檀”在材质密度、纹理以及油性上与红酸枝接近,被大量掺入真正的红酸枝原材料中。

根据《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红木分为紫檀木、花梨木、乌木、条纹乌木、红酸枝、鸡翅木、黑酸枝木、香枝木8类木材,这些类别又被称为“木材名称”或“商品名”,每类名称下还会细分各种树种名,现为33个树种。一些商家一般只写到商品名,即使顾客有进一步的要求,也会写“东南亚红酸枝”这样模糊的称谓。例如,同样出产于东南亚的微凹黄檀和巴里黄檀外观非常相似,但前者售价为每吨17万至20余万元,而后者每吨售价仅为2.2万至2.5万元。

“胶磨”家具以假乱真

与材质可识别不同的是,商家在红木制作工艺上的造假几乎让消费者无从辨认。专家指出:工艺上的造假欺骗性更大,例如先前被媒体曝光的上色家具,就是将红木家具着色来掩盖家具本身的瑕疵,让家具的品相诱人。消费者要想看到真实的材料,除非将漆膜打磨掉。

现在,在红木的制作环节又出现一种更具隐蔽性的造假方式——胶磨。专家告诉记者,胶磨家具不打蜡、不上漆,与“白茬”家具几乎相同,现在很多消费者为了检验材质的真假,往往会要求商家不在家具表面进行任何处理,验货后再打蜡或者上漆,但是有了胶磨的手法,“白茬”家具也不保险了。

使用胶磨的方法是为了掩盖使用白皮、拼补料以及烘干不到位的问题。而整个胶磨的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在打磨的时候涂上胶水,然后用力抛光,反复操作两三次让胶水渗透进家具,为了掩盖白皮或拼补料,在胶磨之前还会涂加颜色。

经过胶磨处理的家具在品相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一些红木家具甚至还具有“包浆”的光泽。实际上,胶磨对家具的损害性极大,由于胶水含有大量的甲醛和苯,这些有害物质渗入木材,几年内都无法挥发,对人体极为有害。

胶水将家具的毛孔堵死后,让家具内的水分无法挥发,即使材料烘干不到位,家具在使用前几年也不会开裂,但时间一长,家具的稳定性会大受影响并且无法修复。同时,毛孔被堵死的红木家具无法产生包浆。

榫卯结构偷工减料

榫卯结构让红木家具不用一钉一铆就能牢固地结合起来。但现在一些商家为了降低人工和材料使用成本,在榫卯结构上偷工减料,甚至用胶水、铁钉进行连接,一旦家具出现问题根本无法修复,让高价购买的红木家具成为一堆废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结构制作上偷工减料至少可以降低一半的原料和时间成本。例如用铆钉代替榫卯连接,抱肩榫、插肩榫没有“肩儿”,原本需要四五毫米厚的支撑框架只有两毫米。这些偷工减料的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家具的使用寿命,这种家具更不具备人们想要的投资价值。

最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深埋”在家具内部,结构上的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看到,而商家也不会拆榫让消费者检查,即使了解榫卯结构的各种相关知识,也很难认清商家是否在这方面造假。

贴皮家具扰乱市场

据北方网消息,市民范女士日前想购买一个红木小桌台,她到几家大型的文玩市场发现,许多所谓的红木小件家具报价差异非常大。而当她问及是否有商品材质说明书时都遭到了拒绝。她无奈地告诉记者,有的商家甚至很不客气地认为她“多事”。

据资深业内人士透露:红木标准五属八类中的材质,都具有收藏价值,像紫檀、红酸枝等材质较受欢迎。而近年来,资源稀缺的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有些产地国严控出口,真正的收藏级红木家具都身价不菲。目前市场上一些用黄花梨、红酸枝、小叶紫檀等薄片贴在普通木材外面的家具,做好包裹工艺,普通人很难看出来。真正的红木家具和“贴皮家具”之间价格能相差十倍以上。而普通消费者无法确定家具的真实价值,甚至对其质量都难以辨别。

据介绍,被称为红木家具技术“国标”的《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从2013年2月1日起强制执行,其中规定红木厂商在出售红木产品时,需保证配备“一书一卡一证”,即红木家具产品使用说明书、红木家具产品质量明示卡和产品合格证,以确保消费者能对所购买的红木家具有一个直观、明确了解。然而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正规的家具卖场内,基本没有厂家能把这些资料齐备地提供给顾客。部分家具销售人员坦白地告诉顾客,家具并不是全红木家具,内部部分材质采用的是其他硬木。

日前,烟台市质监局、工商局联合对辖区的各大红木家具卖场和专卖店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仍有八成红木家具标识不规范,不少红木家具卖场和专卖店中,所摆设的红木家具只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没有产品质量明示卡,有的尽管有明示卡,但卡上的内容标注并不齐全规范。

各方呼吁共促诚信

在暗访家居卖场中,很多销售人员甚至不知道有《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这样的国家标准。一些接受随机采访的消费者告诉记者说,现在的红木家具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虽然厂家说家具有保值收藏的价值,但是自己连真假都分不清,所以不敢轻易出手。还有的消费者以前购买普通家具时遇到过质量问题,而卖场和厂家“踢皮球”推卸责任,他们对高档红木家具的售后服务也很担心。尽管部分红木家具卖场促销宣传上标榜“全场保真、假一赔二”,但有消费者认为此举诚意不足,应该在正式买卖合同条款中,把对商家和厂家违约责任落实。

对于消费者提出的一些积极建议,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呼吁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厂家认真落实相关标准之外,卖场和厂家确实需要兑现承诺。例如,提供“红木家具销售合同”,商家要在合同中明确按照国家规定的五属八类标注材质名称,而不是笼统写一个俗称,还要写清相关售后服务承诺以及违约责任赔偿的条款。各方努力,共促诚信,还红木家具一片货真价实、足传后人的纯净的天空!

(责编:唐羽)

据《北京晚报》报道,材质不真、做工低劣的红木家具其投资价值将大打折扣。现在,红木市场上出现一种新的制假方式——胶磨,着实让人感觉难以明辨真伪。

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购买红木家具当作一种投资方式。虽然真正打算买了红木家具待价而沽的消费者并不多,但不少人都是看上了红木家具具备升值潜力、“买了不会亏”而出手购买。然而,伪劣的红木家具不但使投资价值大打折扣,其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缩短,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近几年来,红木家具价格几乎年年看涨。为追求更大的利润,一些商家在红木家具的材料、结构上做起了手脚,导致大量劣质家具进入市场,让不少消费者对红木家具望而却步。王先生是一位资深的红木爱好者,他告诉记者,虽然“玩红木”已经十几年了,但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走眼”,如果朋友托自己帮忙选家具,他也十分谨慎,因为红木行业的“水太深了”,稍不留神就容易被“忽悠”。

假料掺真真中有假

红木家具价格高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珍贵的材料决定的。紫檀、黄花梨、红酸枝等人们熟知的红木原材料,近几年来价格一路攀升,一些红木商家为降低生产成本,就在原材料上玩起猫腻。

最常见的就是用颜色、花纹近似的材料来冒充真正的红木。宣明典居古典家具总经理傅军民告诉记者:一些商家为降低风险,不会完全使用假材料,而是将假料掺入真料当中,让人"真假难辨"。

以紫檀为例,现在市面上真正的紫檀木已经非常稀少,来自科特迪瓦的“科檀”在颜色与花纹上与紫檀接近,因此被一些商家掺入紫檀木当中,制成最终价格昂贵的紫檀家具。

红酸枝近年来成为了红木市场的“新宠”,而它的掺料现象也非常严重。东南亚的“花枝”、巴拿马和墨西哥的“微凹黄檀”在材质密度、纹理以及油性上与红酸枝接近,被大量掺入真正的红酸枝原材料中。

根据《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红木分为紫檀木、花梨木、乌木、条纹乌木、红酸枝、鸡翅木、黑酸枝木、香枝木8类木材,这些类别又被称为“木材名称”或“商品名”,每类名称下还会细分各种树种名,现为33个树种。一些商家一般只写到商品名,即使顾客有进一步的要求,也会写“东南亚红酸枝”这样模糊的称谓。例如,同样出产于东南亚的微凹黄檀和巴里黄檀外观非常相似,但前者售价为每吨17万至20余万元,而后者每吨售价仅为2.2万至2.5万元。

“胶磨”家具以假乱真

与材质可识别不同的是,商家在红木制作工艺上的造假几乎让消费者无从辨认。专家指出:工艺上的造假欺骗性更大,例如先前被媒体曝光的上色家具,就是将红木家具着色来掩盖家具本身的瑕疵,让家具的品相诱人。消费者要想看到真实的材料,除非将漆膜打磨掉。

现在,在红木的制作环节又出现一种更具隐蔽性的造假方式——胶磨。专家告诉记者,胶磨家具不打蜡、不上漆,与“白茬”家具几乎相同,现在很多消费者为了检验材质的真假,往往会要求商家不在家具表面进行任何处理,验货后再打蜡或者上漆,但是有了胶磨的手法,“白茬”家具也不保险了。

使用胶磨的方法是为了掩盖使用白皮、拼补料以及烘干不到位的问题。而整个胶磨的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在打磨的时候涂上胶水,然后用力抛光,反复操作两三次让胶水渗透进家具,为了掩盖白皮或拼补料,在胶磨之前还会涂加颜色。

经过胶磨处理的家具在品相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一些红木家具甚至还具有“包浆”的光泽。实际上,胶磨对家具的损害性极大,由于胶水含有大量的甲醛和苯,这些有害物质渗入木材,几年内都无法挥发,对人体极为有害。

胶水将家具的毛孔堵死后,让家具内的水分无法挥发,即使材料烘干不到位,家具在使用前几年也不会开裂,但时间一长,家具的稳定性会大受影响并且无法修复。同时,毛孔被堵死的红木家具无法产生包浆。

榫卯结构偷工减料

榫卯结构让红木家具不用一钉一铆就能牢固地结合起来。但现在一些商家为了降低人工和材料使用成本,在榫卯结构上偷工减料,甚至用胶水、铁钉进行连接,一旦家具出现问题根本无法修复,让高价购买的红木家具成为一堆废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结构制作上偷工减料至少可以降低一半的原料和时间成本。例如用铆钉代替榫卯连接,抱肩榫、插肩榫没有“肩儿”,原本需要四五毫米厚的支撑框架只有两毫米。这些偷工减料的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家具的使用寿命,这种家具更不具备人们想要的投资价值。

最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深埋”在家具内部,结构上的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看到,而商家也不会拆榫让消费者检查,即使了解榫卯结构的各种相关知识,也很难认清商家是否在这方面造假。

贴皮家具扰乱市场

据北方网消息,市民范女士日前想购买一个红木小桌台,她到几家大型的文玩市场发现,许多所谓的红木小件家具报价差异非常大。而当她问及是否有商品材质说明书时都遭到了拒绝。她无奈地告诉记者,有的商家甚至很不客气地认为她“多事”。

据资深业内人士透露:红木标准五属八类中的材质,都具有收藏价值,像紫檀、红酸枝等材质较受欢迎。而近年来,资源稀缺的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有些产地国严控出口,真正的收藏级红木家具都身价不菲。目前市场上一些用黄花梨、红酸枝、小叶紫檀等薄片贴在普通木材外面的家具,做好包裹工艺,普通人很难看出来。真正的红木家具和“贴皮家具”之间价格能相差十倍以上。而普通消费者无法确定家具的真实价值,甚至对其质量都难以辨别。

据介绍,被称为红木家具技术“国标”的《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从2013年2月1日起强制执行,其中规定红木厂商在出售红木产品时,需保证配备“一书一卡一证”,即红木家具产品使用说明书、红木家具产品质量明示卡和产品合格证,以确保消费者能对所购买的红木家具有一个直观、明确了解。然而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正规的家具卖场内,基本没有厂家能把这些资料齐备地提供给顾客。部分家具销售人员坦白地告诉顾客,家具并不是全红木家具,内部部分材质采用的是其他硬木。

日前,烟台市质监局、工商局联合对辖区的各大红木家具卖场和专卖店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仍有八成红木家具标识不规范,不少红木家具卖场和专卖店中,所摆设的红木家具只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没有产品质量明示卡,有的尽管有明示卡,但卡上的内容标注并不齐全规范。

各方呼吁共促诚信

在暗访家居卖场中,很多销售人员甚至不知道有《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这样的国家标准。一些接受随机采访的消费者告诉记者说,现在的红木家具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虽然厂家说家具有保值收藏的价值,但是自己连真假都分不清,所以不敢轻易出手。还有的消费者以前购买普通家具时遇到过质量问题,而卖场和厂家“踢皮球”推卸责任,他们对高档红木家具的售后服务也很担心。尽管部分红木家具卖场促销宣传上标榜“全场保真、假一赔二”,但有消费者认为此举诚意不足,应该在正式买卖合同条款中,把对商家和厂家违约责任落实。

对于消费者提出的一些积极建议,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呼吁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厂家认真落实相关标准之外,卖场和厂家确实需要兑现承诺。例如,提供“红木家具销售合同”,商家要在合同中明确按照国家规定的五属八类标注材质名称,而不是笼统写一个俗称,还要写清相关售后服务承诺以及违约责任赔偿的条款。各方努力,共促诚信,还红木家具一片货真价实、足传后人的纯净的天空!

(责编:唐羽)

猜你喜欢

紫檀榫卯红木
榫 卯
水边的紫檀靠椅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雨后
一寸紫檀一寸金
凭祥红木文博城
投资
不变的是流光还有那一抹紫檀之美
《榫卯》
如何辨别真假红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