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之与甲秀楼
2014-08-08黄万机
黄万机
贵阳甲秀楼,阿阁三重,飞檐高翥,挺然屹立于河中鳌矶之上,成为山城的标志。此阁创建至今已四百多年,人们听闻其创建者是明代贵州巡抚江东之,但对其人的身世行迹却知之甚少。
江东之,字长信,别号念所,安徽歙县人。万历进士,任大理寺少卿,上疏弹劾权贵和阉官,为受害御史平反昭雪,直声震天下。后出任贵州巡抚,体恤民情,实施多项惠政。如把各地矿产税提取一部分,设置多个公益田庄,如“惠民药局田”,以田租购药以救治贫苦病人。有“右文田”,以其收入接济贫苦学生。还有“备赈田”、“卹隐田”、“卹军田”、“递马田”等,惠及各阶层百姓。他又主持编修《贵州通志》,敦请都匀人陈尚象总纂,并请好友邹元标作序。此志流传至今,称《万历通志》。
江东之漫游城南江景,见南明河碧波荡漾,观音阁前的转折处潭深水急。于是,纠工垒石,在河中修一座石矶以杀水势,使之洄澜为泽。此石矶成奋鳌之状,名之曰“鳌头矶”。为使这一带风景更加秀美,便在矶上修建一座阁楼。此楼建成于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取名“甲秀楼”,有“科甲挺秀”之意,祈愿黔中人才辈出,秀甲天下。
后来,又续修石桥一座,贯通南北两岸,初名“江公堤”,用白色石墩砌成,远望有如白玉浮波,因而又称“浮玉桥”。桥有九孔,下临芳杜洲,有“九眼照沙洲”之说。桥上建有四角小亭,名叫“涵碧亭”,亭下为涵碧潭,潭水澄碧如镜,倒映出楼、亭河桥影。或时渔舟穿行于矶曲桥洞间,两岸林木覆荫,北岸有巍峩的武侯祠,奉祠蜀相诸葛亮;南岸有精舍园林,如杨师孔的“石林精舍”、谢三秀的“远条堂”等。当时有一批诗人常在河上泛舟吟咏,文采风流,极一时之盛。这一带的景色分外旖旎迷人,令游人恍若置身画境,故而有“小西湖”之城。历代骚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多篇题咏,而最先题咏《甲秀楼》诗的正是江东之。诗云:
明河清浅水悠悠,新筑沙堤接远洲。秀出三狮连凤翼,雄驱双骏踞鳌头。渔郎矶曲桃花浪,丞相祠前巨壑舟。此日临渊何所羡,擎天砥柱在中流。
此诗描绘环楼景物,雄奇秀逸;末联抒写登楼感受,胸襟博大,气吞千古。
遗憾的是,江东之因发兵攻打播州土司杨应龙,三千兵马全军覆没,被朝廷革职罢官,含恨而逝。贵阳诗人黄桂华很惋惜,写有《登甲秀楼怀江长信中丞》一诗,云:
风清万里镇边陲,锁鈅三关萧汉仪。一点赤心惟主识,平生清节畏人知。却金酋长胆先破,卜筑鳌矶去后思。父老口碑犹载道,莓苔遮磨护残碑。
对清廉刚正、为民办事的好官,百姓们总会口碑传扬,同甲秀楼一样,千秋永在。
甲秀楼历经风雨和大小焚烧的厄难,几度重修,有如凤凰涅槃,毁而复生,形貌更加艳丽。1981年,贵阳市重新修葺,面貌焕然一新。重刻清人刘玉山长楹,尤为引人注目。联语写道: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应识马乃碉隳,乌蒙菁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莫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踞牛渚,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建,颓波挽住。想秦通棘道,汉置牂牁,唐定矩州,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多端。对此象岭霞生,螺峰云涌,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莱咫尺,拟邀仙侣话行踪。
上联写关河形胜,下联写历史风云,气象恢宏,雄视古今。此联与云南滇池大观楼长联,差可比肩。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尤其是节日之夜,楼顶屋檐及桥栏彩灯绽放,与潭中水影上下交辉,有如琼楼玉宇,渺入云汉,别是一幅奇光妙景。(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陈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