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间生产信息化需求分析

2014-08-08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9期
关键词:保管员调度员规程

余 磊

(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制造一部,湖北 襄阳 441000)

制造部门的计调处在收到上级下达的需求计划后,就向下面的生产车间下达具体的投产计划。一项具体的投产任务,包括零件图号,零件名称,投产数量,出产数量,任务批次,任务编号,备注等信息。计调处计划员编写的计划信息,经过计调处领导的审核之后就传递到车间计划员手中。车间计划员在收到计划之后就要向资料员借取工艺规程。当前车间从事生产组织所使用的工艺规程还是纸质的。每一种零件都对应一本工艺规程,工艺规程中包含从下料, 加工,直到零件入库的所有工序内容。资料员在发放工艺规程时还是采用的在资料登记本上登记并由计划员签字的做法,资料回收时也是翻借阅本来销账, 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计划员在借到工艺后也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之后将工艺和纸质的计划单交给材料调度员投料。材料调度员在投料前需做四件事。

1、填写路线卡片,目前的生产流转系统己实现打印路线卡片的功能。

2、填写领料单,目前为手工填写。

3、在物资部的物料管理系统中提交领料单上的信息。

4、在纸质计划单上做好投料登记,以备后期查询。

完成这四件事之后,材料调度员将工艺规程,路线卡片,领料单交给物资部计划员,计划员审批后将资料交材料检验员登记,检验员登记后,将资料交给材料库房保管员, 保管员按领料单上的要求组织下料。料下好后,车间材料转运工,将材料运回车间,交材料调度员登记,登记后将材料交车间材料库房保管员登记入库。目前材料入库登记仍采用手工登记,查询很不方便。现场调度员根据计调处下达的需求计划,从库房调出所需的任务,并在保管员的账本上签字。任务出库后,交给现场转运工登记后流转到各个生产班组。班长接收任务后对任务进行派工,同时做好登记,对于暂时安排不上的任务就放在待派工区。操作者完成班长安排的任务后,将任务提交给本工序检验员,检验员检验合格后盖章放行。转运工将合格任务登记后转到下一工序,如此不断重复,直到任务走完全部工序开出合格证。任务在本车间内部流转时,由转运工登记。对于需要转到其他部门协作加工的时候,由专门的计调人员负责流转登记。现行的零件流转系统可以实现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任务的交接和接收,但车间内部各生产班组之间零件的流转还依赖于转运工的登记,希望新的系统能在此方面进行完善,做到责任到人,便于追踪。零件开出合格证,经专人包装后转运到中央仓库,与此同时零件信息也被提交给中央仓库,仓库保管员核实无误后在系统中进行确认。至此,一项任务就走完了一个完整的流程。

介绍完零件流程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六个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第一,工艺规程在借出和回收环节上比较耗费人力。工艺规程在使用过程中,内容发生更改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有更改,资料员就会拿着纸质的更改单,请计调人员协助查找。对于现场有数千项零件在流转的车间来说,查找一本工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艺顺利的被找到并更改到位还好,一旦查不到,工艺资料就处于失控状态,操作者使用未更改到位的工艺加工零件,就有可能出现成批性质量问题。由于资料登记本上都登记的是计调人员的名字,而生产流转过程中,各工序的操作者都只使用而未签字,当工艺找不到时,只有计调人员需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同时还面临资料丢失带来的经济处罚。总之, 希望信息部门在开发信息系统时能够将纸质工艺转化成电子工艺,同时在各使用人员处设立查询窗口。这样一来,可以极大的降低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资料的更改也变得十分简单,不用满世界去找,更不用担心因更改不到位而出现的质量问题,资料丢失造成的泄密事件自然也不会发生。

第二,车间将投料所用的资料交物资部之后,要经历计划员,检验员,保管员三个环节。在实际中,当车间由于某种原因要去查找某项零件的投料资料时,往往要从头开始,逐个环节去查找,很不方便。建议在新系统中车间可以查询物资批料的情况,使物资部的工作也处于监督之下。当前,物资有自身的物料管理系统,制造部也有自身的管理系统,希望公司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 能将各部门现行使用的功能模块进行有效的集成和整合,而不是各自为阵,相互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办理相关业务时,能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就取消纸质单据,避免重复劳动,节省人力。

第三,车间材料库房的保管员还在使用纸质的台账在管理材料的进库和出库。建议新系统在材料调度员进行材料回料确认后,材料信息自动进入材料数据库。保管员可在数据库中进行材料信息的编辑,査询等日常维护工作。由此,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工具库和工装库的日常管理也应实现这样的效果。

第四,班长将某项任务派给操作者时,一旦操作者确认接收。新系统中应自动记录开工时间,同时计算出这项任务的完工时间。如果到期未完,操作者将面对未按时完成任务节点的处罚。这一功能的实现将极大的助力车间的节点考核制度,使车间生产任务的完成得到很好的保证。

第五,整个零件流转过程要经历许多环节。从理论上讲,要想每个环节都责任到人,便于追溯,各个环节之间都要办理交接手续。因为这个工作比较繁琐,所以在现实中这一项工作是有断层的。因为断层的存在,造成现场调度员在跟踪和查找零件时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希望信息化的实施可以以一种较好的方式,比如扫描工作牌等来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对零件流转过程的有效监控。

第六,每个月初计调处都会下发当月考核项目清单,车间计划员就会做出相应的工序进度表。建议新系统能够实现对零件任务的自动排产的功能,减少计调人员的排产的工作量,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的计调工作中去。

进行信息化改革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的必由之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具体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必将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开发出的管理系统能否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和生产,为广大职工所乐于接受是改革成败的关键。这需要一线的计调人员和信息部的技术人员积极沟通,通力合作方能成功。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他必然经历一个使用、修改、完善的过程。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保管员调度员规程
Quick thinking by his wife saving Steve s life紧要关头,成功救援
MPDS系统应用下急救调度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分析
基于规程法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拨打120急救电话要注意什么?
《四川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试行)》出台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职业适应性研究*
保管员
爱因斯坦大脑“保管员”
探析后方仓库保管员队伍面临的矛盾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