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城 中国龙城 舜帝故里

2014-08-08河弯弯

青年时代 2014年7期
关键词:密州舜帝诸城

河弯弯

诸城古称东武、密州,是山东省潍坊市代管的县级城市,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而得名,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诸城有着4000多年的文化历史,汉代置县,宋代为密州州治所在地,苏东坡在此任太守两年,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超然亭记》等佳作。诸城还是中国罕见的恐龙化石宝库,世界上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就出土并陈列于诸城,因此,诸城又称“龙城”。

词人咏名城

苏东坡在诸城的生活点滴

人们最早知道山东诸城,是因为苏东坡,他在此生活的两年时间里,创作了203首诗文,平均每3天即有一篇作品问世。在诸城的两年,是他文学创作的转型期、成熟期和辉煌期。他的4首代表词作中,悼亡词、中秋词、出猎词均创作于诸城,也是最为后人称道的词作。胡仔(北宋著名文学家)《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江城子·密州出猎》则一反前词柔弱格调,一新天下耳目,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苏东坡在诸城的创作,实在是一个堪称奇特的文学景观。

宋熙宁七年,苏轼在余杭与杨绘(号元素)阔别,调任山东密州。适逢北方连年大旱、蝗灾泛滥。其时,王安石等人极力推行新法,而改革的实施势必会造成许多不可控的结果发生。而天灾人祸最终受到最大伤害的实际上是百姓。作为一个文人,悲悯之心可想而知。目睹此情此景,苏轼不禁发出“民病何时休,吏职不可越”的感叹,而与杨公阔别时的“何日功成名遂了”的美好愿景在面对现实时不过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的痛心。

苏轼不会只求风花雪月,他的豪放不仅是对自身理想的追求,更是对百姓的悲悯。

作为当地的知州,苏轼殚精竭虑,将实情上书朝廷,为百姓请命,为灾情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一己之力难以成事,事态炎凉让其痛心疾首,此刻或许只有文字能抒发内心的愤懑,于是苏轼写下《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为深陷水深火热的百姓请命;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自己内心抱负与理想;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轻唱心中的惆怅;写下《超然亭记》,以求超然物外,不再烦事缠身。

超然物外超然亭

超然台始建于元魏时期,是苏轼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任密州时扩建,苏轼之弟苏辙为其取名“超然台”,苏轼深爱超然台,曾亲笔题写“超然台”大字,并创作了《超然台记》。后来,历代文人名士慕名登台凭吊,赋诗挥毫,留下了许多墨迹刻石,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超然文化,诸城因此成为超然文化的发源地。

东鲁遗风

人才辈出的诸城

岁月沧桑,佳作长留,苏子已不在,弥留的是诸城4000多年的历史。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诸城安然自处的能力,她只需要坐落在那里,哺育着自己的子民,守望着自己的百姓。然子子孙孙的回馈,也从来没有让人失望。她从来没有呼唤过别人赞扬她在政治上有多么大的成就,也没有宣扬过自己的臣民有着多么厉害的才华。不过,她从来不乏炫耀的资本,她的子民们个个能诗善画,满腹经纶。她用时间见证着所有的可能,历史的积淀,成就了现世的诸城文化。如果没有刘墉,没有苏轼,没有臧克家,没有崔嵬,没有张择端,没有李仁堂……密州不会是密州,诸城也不会成为今日的诸城。

诸城似一位文静的淑女,却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她跳动的心脏里、脉搏里,你可以写诗、作画、唱歌,如果你想与现代艺术来个亲密接触,她甚至可以给你奉上一部伟大的电影诗篇。只要你愿意,总能获得令你惊喜的东西,这些都是诸城独有的“文化范儿”。

好水出名城

诸城与水的不解之缘

诸城位处潍河上游,沿河沃野平川、水灵人杰,形成了以“恐龙文化、虞舜文化、名人文化、超然文化”为主的水文化圈。水文化是潍坊的神韵所在,诸城是潍水文化最具典型的代表。诸城早称东武,又称龙城,为古密州所治。其起源于水并归结于水的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历史景观,使诸城成为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城。

山因仙而名,城因水而灵。诸城山水相映,其灵秀类似济南,是个“小泉城”;城色清新,水光潋滟,又似“水上威尼斯”。好山好水出好酒,据《诸城志·山川考》记载,早在五千年前,诸城就有酿造密州酒的历史,特别是到了东邑时期更为鼎盛,勤劳聪明的诸城人,用烟波浩淼的潍水灵韵酿出人人称好的密州酒。随着潍河水的流淌,密州酒“流”到了潍坊,“流”到了整个北海。

诸城酒文化

潍河畔酒飘香

诸城古亦称密州,不临海,但依潍水之势,遂有临海之感。今日的诸城,龙吟虎啸,气魄雄伟。诸城的山水正映射出城市的发展与文明,密州酒因为酒质好,成为人间佳酿,现正以矫健的步伐走向潍坊。

由于诸城占据潍河好水,又有以优质粮食为主的原料,酿造出来的酒自然就好。现在密州酒业对原料的选择更加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入库粮必须是新粮,小麦必须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高粱必须是达到光照天数的春高粱,保证原料纯天然、无污染。因此,“密州春”系列酒、“刘罗锅”系列酒、“诸城白酒”等被潍坊市消费者协会、潍坊市技术监督局、潍坊电视台等六家单位联合评为“百姓最喜欢的酒”,也就不足为怪。

大概没有哪种食品像酒一样独特而绵延千载。诸城,民间酿酒传统久远,酿酒作坊旧时曾经遍布乡间闾里,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会酿酒,村头巷尾各种酒香缭绕,米酒、黄酒、高粱酒不一而足。诸城人非常好客,每有宾朋远方来,总是捧出密州美酒盛情款待。

诸城人实在、豪爽、好酒,就是借钱割肉买鱼,也要把客人招待好,年轻人为陪客人经常喝得面红耳赤。乾隆年间编纂的《诸城县志·风俗考》中有“喜华丽,善制酒,好宾客,不斤斤为衣食蓄积之计,故每有所入不敌所出而称贷以益之者”的说法。潍水从这里而过,也许是仰仗这方山水的神秀之功,这里的美酒香醇甘洌,久负盛名。随着密州酿酒技术的日臻完善。

古往今来,酒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文化物品,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这种物品。这样,密州的酿酒技术人员和酿酒技术也就随悠悠潍河传播开来,人们虽然居住在密州城,但却好喝密州风味的酒,一代传一代,到了今天,鸢都百姓就更加喜爱历史悠久的密州酒了。

山水灵气所钟,必是才人辈出之地。钟灵毓秀的潍河赋予了诸城更多的灵气,也积淀了亘古延今的人脉资源。

诸城人尚交友,乐豪放,喜诗文,他们喝着潍河之水酿制的密州酒,带着一种出类拔萃的豪气,走遍潍水流域,走遍华夏大地。诸城人朋友遍布天下,他们结交时要喝“同心酒”,相见时要喝“接风酒”,事业成功后更得喝“庆功酒”。

世界恐龙化石宝库

独一无二的中国龙城

诸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人文气息。不过,诸城出名的不只是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其独一无二的恐龙化石资源,更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追捧、考究,赋予“龙城”之称,美名传遍四海。

这里恐龙化石蕴藏丰富,已发现的恐龙化石点多达30处,其中以恐龙涧最为著名,曾先后出土“巨型山东龙”及“巨大诸城龙”(世界上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骨架)等十几具恐龙化石骨架。恐龙涧因化石储量丰富,种类齐全、保存完好,被中外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是实至名归的中国龙城。

在诸城,最著名的恐龙化石出土地是库沟恐龙化石遗址,该遗址俗称“龙骨涧”,位于龙都街道库沟村北不到一里的小岭下,西靠涓河,东接泉子沟,北侧系丘岭沟涧,东西长640米,南北宽240米,总面积153600平方米。这里埋藏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恐龙化石,是一处大型恐龙群墓地,有着十分重要的科考价值。

1964年秋,国家地质工作者来诸城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了这一古生物化石宝库。自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共进行了10次挖掘,采集化石50余吨,先后装架起4具恐龙化石骨架,分别陈列于北京、天津、济南和诸城恐龙博物馆。在出土的恐龙化石中,有小巧的鹦鹉嘴龙、高大的鸭嘴龙、凶猛的霸王龙、笨重的蜥脚龙,以及众多的恐龙蛋化石。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中的一架恐龙化石,高8米,长15米,骨架总重350公斤,被称为“巨型山东龙”。1990年,考古专家又从龙骨涧发掘出一具高9.1米,长16.6米的鸭嘴龙化石,被命名为“巨大诸城龙”。这具恐龙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现陈列于诸城市恐龙博物馆。

诸城恐龙公园

中国北方最大的恐龙文化主题公园

诸城市恐龙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北临潍河,东靠扶淇河,南靠密州路,始建于1992年5月,1994年对外营业。恐龙公园以恐龙博物馆为中心,分为科研区、恐龙复原区、儿童乐园区、餐饮服务区、植物园、渡假村、老年活动区等十多个区域。整个公园设计规划先进,突出了恐龙主题,集科研、科普、观光、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恐龙文化主题公园。

诸城恐龙

二叠纪时期是霸主,白垩(è)纪晚期成化石

恐龙因何而灭绝,尽管科学家曾有过多种解释,但确切的答案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那么,龙骨涧恐龙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据专家考证,诸城地区在5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古生代末期的二叠纪(距今约2亿多年)海水退下成为陆地。由于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遍地湖沼,植物繁茂,大量的爬行动物出现了。尤其是恐龙,已成为主宰群体,天空、湖泊、陆地都有它们的身影。这些龙生活了约1亿多年,到了中生代白垩纪晚期,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变动,诸城地势有的地区(如南部山区)相对上升,成为现在的山岭,有的地区相对下降,成为峡谷和河床。一些古生物(如恐龙蛋、恐龙遗体等)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了种种地质作用,最后变成了化石。所以,地层就是记载地球历史的一本书,而化石就是记载古生物发展进化的特殊文字。

诸城发现大规模恐龙化石群后,《人民日报》于1972年1月22日作了专题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向全国播送了这一消息。报道一出,不仅轰动了全国,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兴趣。

诸城恐龙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人类对于古生物研究的内容,同时也对山东东部白垩纪晚期的地质划分,古地理、古气候的探讨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鸭嘴龙是中生代白垩纪晚期(距今1亿年左右)的一种能用后肢行走的水陆两栖动物,生活在湖沼地区,以植物和水中的蚌类为食。

舜迹寻踪

舜帝故里在诸城

我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是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当地百姓传说以及众多历史学家们认为,“五帝”之一的虞舜,就诞生在诸城境内的诸冯村。

关于虞舜的出生地,历史上有“从经、从史”之辨。“从经”说以《孟子·离娄下》所言为据,孟子有语云:“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从史”说则以《史记·五帝本纪》所言为据,司马迁云:“舜,冀州之人也(冀州,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古称蒲坂,属冀州)。”但后世史学家如范文澜、郭沫若等皆认为孟子之说更有道理,范文澜《中国通史》载:“舜生于诸冯(音平ping,今山东省诸城),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郭沫若《中国史稿》载:“舜生于诸冯(今山东诸城),卒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舜出生于诸城境内的诸冯村。在明代的《职方地图》上,诸城境内还特别注明了舜的出生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知密州期间,曾登常山广丽亭作诗一首,其中有“相将呼虞舜,遂欲归蓬莱”的诗句,可见,这位想邀请虞舜一同赶赴蓬莱的大文豪也认可舜为诸城人。

苏轼也好,郭沫若、范文澜等历史大家也罢,他们一致倾向于孟子之说,绝对不会是轻率地附和亚圣,定然经过认真考证。中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起源于夏,因此,在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一般都把“三皇五帝”称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在诸城,在包括诸冯在内的沿潍河广大地区,不仅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虞舜的传说,而且众多的遗址、地名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使大舜这位传说中的帝王变得真实、丰满起来,而且具有了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舜帝那些事

“尧天舜日”传说的由来

相传,舜出生后目中有两个瞳仁,故又名重华。舜曾是尧第一辅佐大臣,有一次回老家诸冯时,舜看到有个大汉站在太阳底下挨晒,眼看要倒下的样子,就说:“你赶快找个地方凉快一下吧!”那大汉说:“我是坐牢受罚呀。”原来,尧在几年前下过一道命令,对犯了法的人,如离邑太远、押送不便时,路上可画地为牢。

后来,舜听了大汉所犯罪过,叹了口气说:“原来你是个孝子。”便手书一封,解救了大汉。为了感恩,大汉凭着记忆,用红笔在白缎子画一个大大的红圈,代表太阳,又想起解救他的人目生双瞳,就在下面画了一个双目重瞳的人头,又想到是尧做皇帝时发生的事,但尧字不会写,他便找了个尧字描下来,然后剪下来贴在太阳一旁,以此作为日期。

从此,母子俩每天向那白缎上画的太阳和目生双瞳的人头供水供饭做祈祷。这事传了出去,有人进屋偷偷看了那牌位,认作了“尧天舜日”,原因是尧字在最上边,在太阳顶上为天,舜在太阳底下为日(即日子),越传知道的人越多,从此,便有了“尧天舜日”之说了。

潍河旁祭舜帝

无礼不成中国,无祭便无华夏

数千年风云,捍卫中国的不仅是勇士的刀剑,慎终追远的信仰坚守更奠定了华夏历尽风雨日益深厚的文明。

舜帝出生贫寒,历经磨难,饱经沧桑,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坚持忠诚仁孝,和睦友邻,美德闻名四方。他一生以德感人、以诚待人、心怀天下、大公无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始祖。四千多年来,一直为世世代代所敬仰和尊崇。以舜帝言行业绩为代表的大舜文化,对后世文明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中华道德文明的源头。诸城是舜帝故里,数千年来,诸城人民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先贤圣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承和纪念他的伟大功绩,2004年秋,潍河岸边恢复重修舜庙,每年举行一次公祭舜帝大典,以表达诸城人民对始祖的敬仰与推崇。

猜你喜欢

密州舜帝诸城
密州在哪
别和诸城恐龙聊梦想
燕赵古贤
苏轼密州诗文研究的新成果
——评《苏轼密州诗文编年》
天下为家
《麦霸英雄汇》“记歌词”的诸城之战
胶东诸城大规模恐龙足迹群埋藏与恐龙迁徙之谜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例分析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