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能力训练

2014-08-07王跃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交流思维语文

王跃

中图分类号:G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112-01叶圣陶先生对训练有一番具体解释"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政,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笔者就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1.教师要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要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教师要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敢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挑战自我,超越教材、超越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其一,要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增加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其二,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具备灵活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其三,要通过教育教学杂志、书籍、网络和教研活动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课程教学方法,多渠道搜集课改信息,树立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思想,增加自己教学手段、方法的灵活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激情。教师自身水平高,教学方法得当,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负担,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随之高涨,自主能力会明显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2.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2.1激发听觉,从机而引发学生思维。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课堂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化。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感染力、号召力,就能引起学生主动进行听讲,从而激发学生听话兴趣,慢慢地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养.众所周知,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围不如耳朵广.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

2.2培养学生语文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意识听话来加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信息,如可以采取提问或听述训练,提高学生瞬间记忆力。像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论述文及小说、戏剧等体裁的作品,文章篇幅虽长但内容简单,语言丰富,是培养听话训练的好素材,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重点内容,而其他同学则听是否恰当。诗歌、词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深刻是加强学生听话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的最佳文选。

3.培养学生语言交际与组织能力

当今工作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交化、科技发展高速化,学生毕业后具备高素质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步入社会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交往需要。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青少年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培养。

3.1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有些学生作文很好,可是不善于言谈;有些同学作业非常认真,正确率很高,但上课一提问,他便"沉默是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和复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记叙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或复述课文,诗文、辞赋、文言文一般篇幅小,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背来丰富词汇量,论述文教学可以组织学生搞辩论会,还可以用礼貌用语教育、日常交际示范、优先提问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说话的训练。

3.2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中学生因为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不爱说话或不敢说话,有的敢说话却支言片语、结结巴巴,这就要老师多提问来训练勇气,要加强对胆小、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交流训练,引导、鼓励和表扬他们多说话。

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思索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这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发展的一种思维品质。创造个性,则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幻想、敏感性等。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的有效途径,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的差异,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就好像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面向四面八方产生的辐线,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体,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能够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相关的各种感性材料、思想和观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去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形成独特的发现或见解。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同时,就是在从事自我学习的创造活动,而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动态的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较差,采取互动的学习形式时。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指导小组成员采取合适的讨论、交流方式,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或推诿中浪费学习时间。在小组活动中采取轮流制,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分组讨论时,要注意问题本身的讨论价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在相互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影响讨论的实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随时就学生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创见。同时,还要注意运用调控手段,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创见,又要善于修正自己的误见,听进别人的意见,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牢记以上几点,在语文教学中时刻不忘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始终,特别是对实践的联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交流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