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经典阅读促写作智慧的培养
2014-08-07刘芳毕连李政田孙杰王敏
刘芳 毕连 李政田 孙杰 王敏
【摘要】阅读经典作品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一本好书,就是一段精彩人生。读书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在学生时代形成良好的閱读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本文就中学生经典阅读促写作智慧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经典作品;写作智慧;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一要立足教材,迁移运用,形成读写链。“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叶圣陶)”。教材是启迪学生阅读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尤其是更新后的语文教材更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相机进行作文指导和作文训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技能。
通过学习教材,完成写作系列知识的积累过程。要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语感,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老师可以精选一些指导学生写作的范文,精讲写作技巧。如七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很经典的叙事类记叙文,所以这一单元的作文训练就可以定为以“我的一次最难忘的经历”为话题,写一篇叙事的记叙文,题目自拟。在共同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设置了几个重点目标。首先是如何概括事件,落实好记叙文的六要素,也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是事件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也就是文中的中心、主旨。全文在叙事的基础上,也自然得出了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牢记从眼前、从脚下做起,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踩在脚下的道理。第三是行文思路,也可称之为结构提纲。①交代起因,交代为什么会去爬悬崖。②交代具体经过。经过一定要细化,不细化内容很难充实。③“我”的感悟,点明主旨。第四是行文中的写法。自然坏境的描写能够烘托人物心理;具体描写(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描写)能够再现情景;还用了伏笔照应,对比烘托等手法。在行文中这些写法都是要有意为之的。
又如八上第二单元第七课《背影》就是一篇经典的写人的记叙文。这个单元就可以把它作为写人记叙文指导的范文。很多课文都是有不少写作技法的,老师要结合学情,提炼出来,教给学生书面表达的方法。
平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课本上进行文本批注,从而掌握技巧。“阅读是为了创作。”比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中的巧设对比,突出母亲的品质。《列夫托尔斯泰》中的肖像描写,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创作手法,有的是让学生课堂上背下来,有的是让学生进行片段的模仿写作。有平时的小练笔,才可能有大的作品呈现。
二要放眼课外,有效阅读,加固读写链。新课标更是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指明了方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读书、多积累来开阔眼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词名句、精思妙理等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广积写作的“粮草”,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有米可炊”,不为作文而愁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有效地积累,切实提升写作水平。
在课文教学时,不妨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文学风格。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是《水浒传》中第三回的节选。教师可在教完课文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还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中。
我们经常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名家精品。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有些书籍刊物精彩纷呈,有必要作为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
总之,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让我们在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大力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营造一方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余开祥.浅谈中学生写作动机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1):44-44.
[2]曹友君.浅谈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课外阅读:中,2013(5):2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