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妇有米炊自成

2014-08-07水小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本教材作文

水小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外,还有中外名著、影视节目、报纸杂志、演讲辩论、家庭社会生活,以及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甚至广告和标语等等。这些课程资源,各具特色和魅力,能从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相应的语文能力。但就语文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学这一基本内涵,以及语文课程的目标和特点而言,文本资源更为重要。所谓文本资源是指以书本和汉语言文字为主要传媒载体的课程资源,像课本、名著、报刊,就是有代表性的三大文本资源。他们和影视节目、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等,有着显然不同的特点,它们是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应得到特别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本是写作素材的宝库,历年来都有一些优秀考生因活学活用教材而获得满分,但在实际写作中,许多学生都不会运用课本素材,他们感叹于别人运用的巧妙,但自己却无从下手,我想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对教材不熟悉,另一部分原因是学生不善于发散思维,灵活运用素材。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立足课本,用好课本呢?其实,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挖掘课本素材和作文教学相结合。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作文教学在语文当中的”半壁江山”的地位是早已得到大家的公认了的。但在近几年当中,作文却越来越为众多的学生所厌恶,作为教学因此也走入了一个无法超脱的畸形低效的怪圈,使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也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本应兴致勃勃,生机盎然的作文究竟怎么了?学生的兴趣哪里去了?作文成绩久久不能提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根据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相关认识,同时通过在学生中的相关调查,得出的结论主要还是学生在作文时缺少运用的素材,也就是说学生平时的素材积累不够。在不到三个学期的时间里,如何通过写作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对我们一线教师的重大考验。学生写作犯难之中,很大的困惑就是写作素材的积累不够,一到写作的时候苦思冥想咬破笔杆肚子里实在没货。为了解决肚子没货问题,我认为课外素材摘抄本的远方法应该结合课本写作素材的近方法,要是两种方法结合的好,学生的素材是相当丰富的。而两种方法,课本写作素材的挖掘是放在第一位的,这是针对应试考场作文素材危机提出来的。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教材。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经典中的经典,并且涉及到了各种文体,如果学生能够把这些作品都装在肚子里, 化为自己写作的素材,那么这位学生应对考场作文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但是,我们发现,就是这么经典的文章,老师们分析得那么的精彩和透彻,学生们却要么听了忘了,要么在要求背诵的逼迫下会背了,但是在作文里几乎没有出现这些经典文章的影子。这种课堂教学没有落地生根的失落,我们要引起重视,寻找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对课本内容再度挖掘,把课本内容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教材的价值升值,另一方面对教材的知识会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起到巩固效果,而最后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课本写作素材面前,重新认识语文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偏见会得到明显的改观。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借助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素材,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据,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与水平,创出一条符合作文教学实际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身为学生,每天都和课本打交道,可以说,课本是我们最熟悉的素材库。近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很好地运用了课本中的素材,运用这样的素材既显示出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用心和深入,也会使阅卷人觉得格外亲切,从而更容易赢得“印象分”。课本素材的魅力为何经久不衰?原因大致有二:一方面是教材本身的经典性和文化味;另一方面是教材是考生最熟悉的,易于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考场作文材料卡壳的情况下,外无援兵,向课本要素材更是不错的选择。

再次,学会积累和运用素材。教师关注课本,并且关注于课本素材的开发,让学生也认识到素材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积累和运用素材的问题了。

(1)关于积累。现在课程改革当中,强调积累。平时我们也听到不少的学生谈到语文功底不好,语文也没有学好。高中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 ,那么我们的学生还应该注重积累和梳理。这是形成他语文素养的一个极重要的途径。同时养成这样的一种习惯也是他能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那么既然积累需要长期的、不断的、不停的,不仅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积累,特别是阅读积累。我们不仅仅要求让学生广泛的阅读,还应该学会积累。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阅读的意义。因为人脑毕竟不是电脑,所以积累也很重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开始关注教材,并且在教材中发现一些好的素材,就需要运用积累的方式,记载好的素材。在积累方法的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较为便捷的方式。如梳理积累法。这是属于较为系统的积累,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共五本,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去梳理课本上的素材,最好把各类素材归类,如写景类,机遇类,励志类等等,然后我们把梳理好的素材逐一展示给学生们看,学生在自我梳理和对照老师的素材梳理中会把课本素材更全面更深入地记下来。

应该知道,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坚持是很重要的。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让每一个小组成员每天都有积累的过程,并且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每周周末时由教师来检查督促小组积累的总体情况,这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慢慢的就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即积累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积累了相关素材,学会运用也是很关键的。而运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要因人而异,也要从简单的运用方式开始,一步一步学会运用,逐步提高作文水平。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运用方法,比如:诗词运用法,写读后笔记,人物组接法,素材的模仿移植等。

这里以人物组接法为例来说说素材的运用:

人物组接法,这种方法是跨越时空,让不同时代的人物走在一起,通过他们的对话或独白揭示话题,所选人物最好时代不同、角度不同、身份不同,有代表性,这样,既显得文章信息丰富,知识广博,又避免了只选一人所造成的内容单调,浓度太低,字数不够等弊病。

比如:重庆高考作文《独上高楼》将李白、苏东坡、辛弃疾三人的故事作为三个片断,组接全文,说明他们抛开“世俗期望”, “独上高楼”,从而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给予了新的我们教学理念,同时伴随着新课改的步伐,把作文训练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素材的深入剖析,让学生能从课内获得更多的素材信息,假如学生能经常使用教材中的事例、语言片断、典故,那么他临场考试时便可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不仅有“米”可炊,而且有“炊”的方法。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不够重视课本和写作中的问题现状,把课本素材积累与优化作文教学联系起来,这是我在新课程改革探索路上的一小步,魯迅有云“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希望这一小步能让课改之路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课本教材作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