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理解
2014-08-07胡小鸽陈晓艾
胡小鸽 陈晓艾
【摘要】孩子的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教好孩子的问题上,究竟谁应该承担责任,似乎“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一句话,就是最好的答案。深究这句话显然只看到了教师的重要引导作用,却忽略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孩子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力求做到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孩子;教师 ;教不好;不会教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所说的。现在被教育界广泛引用,但也存在颇多争议。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好”或“坏”去评论,而应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具有的启示作用
1.尊重孩子在学习上的主体性
如何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其中“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是两种对立的观点。“教师中心说”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师怎么教孩子就怎么学。而“学生中心说”认为孩子是教育的中心,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傾向于站在“学生中心说”的观点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是全方位的。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以其独立性、创造性、自我意识的充分发挥而实现着自身的发展。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候,教师要将他们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只有将孩子视为一个生命完整的人,树立科学的孩子观,教育才会正确地向前迈进。
2.科学地界定“教好标准”
什么是“教好标准”是要明确的核心问题。“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反映出“教好标准”应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评价一个孩子的好与坏,不能单独就某一阶段的状况来做定论。如一个孩子今天的表现比昨天好就是教好的体现。第二,“教好”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全面的、多样的。“分,分,分,孩子的命根”形象的揭示当前应试教育的问题。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悉心教导下,掌握了生存的本领,洞悉了生活的本质,并努力使自身的存在变得有价值,有利于整个社会和人们,这才是“教好标准”的应有之意。
3.教师在孩子成长路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从传道、授业、解惑三方面肩负起教育的责任:以崇高的师德影响孩子,以渊博的知识教导孩子,以和善的态度感召孩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尽其所能挑起这份重担,为了孩子,为了国家,也为了自己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必须牢记住“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至理名言,不断地鞭策自己,教好书,育好人,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二、“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1.孩子受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影响
孩子在进入学校时并非一张白纸,而是已被家庭、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纸上画出动人的画,不是不可能,但无法保证一定会成功。从孩子出生到受教育之前,深受父母和家庭影响。孩子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对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好的家庭环境会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对入学后的教育起促进作用。相反,则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每一阶段对孩子的影响都是不能忽略的,完全把责任归咎于教师,而不考虑孩子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影响,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2.过分夸大了教师的作用
将教好孩子的责任完全让教师来承担,无疑放大了教师的作用。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这一价值主要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在老师的教导下逐步实现的。然而,一个人成功与否,教师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近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畅销,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教师并非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不能把教师过于神圣化,他们从事教育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过程。因此要正确客观对待教师这个职业,教师是伟大的,无私的,但并不是万能的。
3.判断“教好”的责任有失客观性
将“教不好”孩子的责任完全归因于教师,实际上是没有客观地判定教好责任的归属问题。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不是单一的,除了学校,与人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等密不可分。家庭教育是基础,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社会生活也是一所大学校,“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人的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全面的认识它。
三、“教好”孩子的若干建议
1.重视家庭教育的奠基性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入学前,需要家长对他们施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即使孩子人了学,家庭与学校之间也应密切配和学校主动关心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积极支持学校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想“教好”一个孩子,家庭的启蒙性、奠基性和终身性的作用不能被忽略掉。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作用
学校教育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大量人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的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的提出并非毫无根据。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比较起来,学校教育是最稳定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有稳定的师资队伍、稳定的教育场地和教育对象,还有稳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所有这些决定了学校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的责任。“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虽然有失偏颇,但也反应出学校教育的关键性作用。因此,要想“教好”每一个孩子,必须继续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作用.
3.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这句话强调教师的“教”,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内在决定因素,忽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在教与学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孩子最终能够学到什么。这句话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才。但一个人的成长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孩子自身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这句话忽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了“教好”每一个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是前提。
总之,“教好”每一个孩子,既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家庭、学校和社会也要做到互相促进,三者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并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这句话更适合教师自我勉励,教育的责任不仅在学校,也是每个家庭及整个社会的职责,我们每一个人都该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为信念和追求,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教好所有的孩子。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现在教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金一鸣著.教育原理(第一版)[M].安徽教育出版社,995.
[3]叶澜,郑金洲.教育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冯文全.德育原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胡小鸽(第一作者),女,(1989.5~),汉,籍贯:河南洛阳,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2013级 教育学院,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学历:硕士在读。
陈晓艾(第二作者),女,(1989.9~),汉,籍贯:四川南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2013级 教育学院,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学历: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