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2014-08-07杨召敏
杨召敏
【摘要】针对中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的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阅读指导。通过开展各项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尹建莉说:“课外阅读,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纠结于阅读题的反复练习上。长期的课外阅读的缺失,也致使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了无话可说,缺少真情实感的现象。课外阅读应是课内阅读延伸和补充。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能深化对课内阅读的理解,又能开拓思维,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正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他们的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实践中,本人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
二、教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古人曾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此言形象的告诉我们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方法。课外阅读是属于学生的自学活动,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吸取和转换语言信息并使之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它的根本特点体现在“课外”二字之上。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的职责就是通过课内教学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主要介绍以下几种阅读的方法:
1.精读与泛读
精读就是要求学生读书时要认真研究,独立思考,将课堂内学过的读书方法应用到课外读书活动中。同时这些读物最好是与教材有关的文章或有点评的作品。在读书的过程中,可采取“浏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五步读书法。
泛读是对于一般读物欢快地浏览过去,以便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
2.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朱熹在他的《熟读精思》中曾提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就是学习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眼到”就是要认真地看,边读边思;“口到”就是通过诵读来理解文章内容和感情。此三者關系如朱熹之言:“心不到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古人尚且知道如此,更何况我们。对于初中生,我在“三到”的基础上再加上“手到”,就是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笔的习惯。
三、划分阅读小组,做到相容互补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认输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四、实施多元评价,形成良性促进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必须实现多元化、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原则。我们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认真参加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注重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并通过阅读情况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为学生开辟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它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