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农村党群工作者 职业能力素质和教育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4-08-07陈建锋
陈建锋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上海市郊区农村的村落形态、就业构成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也需要党校、行政学院在推进对农村党群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积极进行新的探索,不断调研培训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以适应当前城镇化迅速推进背景之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使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得到提高。
[关键词]农村;党群工作者;培训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上海市郊区农村的村落形态、就业构成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社区管理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既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又需要党校、行政学院在推进对农村党群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积极进行新的探索,不断调研培训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以适应当前城镇化迅速推进背景之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使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得到提高。
近期,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深入全区8个镇、3个街道的农村基层,重点针对农村党群工作者职业能力素质和教育培训情况开展了为期4个多月的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座谈等形式对青浦区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基本情况,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党群工作者的教育培训状况作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一、当前农村党群工作者的素质状况
(一)年龄状况。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年龄结构老化,是过去农村基层组织的普遍现象,也是村级组织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问题。近年来,随着一批有别于传统农村基层干部的新型农村服务管理工作者(如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等)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党群工作者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2006年青浦区开始实施“本土化人才培育工程”,从那以后,每年都要从应届和往届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一批“村官”充实进农村管理者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年龄结构老化现象得到较大改善。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中55岁以上的只占所有被调查者的5%;而大部分两委班子成员的年龄都在36至55周岁之间,占到85%,说明大部分的农村党群工作者都在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之年;而且作为农村党群工作者“带头人”的村党组织书记群体的年龄结构也较为合理,36岁至55岁之间占到84%,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
(二)文化水平。农村党群工作者是农村社区进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主体,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素养直接关系到农村公共治理的绩效水平。调查表明,青浦区农村党群工作者的文化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一批大学生“村官”的进入,使农村党群工作者不乏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年轻人。从调查数据来看,在被调查的180个村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到36%,另有43.89%的村书记学历为高中(中专),学历为初中的村党组织书记只占20%,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农村党群工作者“带头人”的村党组织书记群体学历总体比较高。从被调查的531名其他党群工作者总体情况来看,虽然高学历层次比例较村组织书记群体略低,但总体学历结构较优,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占4.52%,大专学历占27.12%,高中(中专)占44.82%,初中占22.98%。
(三)政治素养。政治素养主要指一个干部的党性意识、理想信念和组织观念。从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农村党群工作者中,中共党员占了绝对多的比例,达到93.22%。共产党员身份使得大部分农村党群工作者思想觉悟较高,党性观念较强。特别是在遇到群众利益受损的事件中,作为村干部往往能够首先从群众利益诉求出发,再上下加以协调,从而维护了农村的稳定。另外,城镇化进程也使得一些农村党群工作者住到了集镇和青浦城区,同群众的联系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弱化。调查中发现村党组织书记中有22.22%的居住地为青浦城区,20.56%的居住地为集镇,另有49.44%居住在本村。农村社会是个熟人社会,过去村民群众向村干部反映意见、寻求帮助往往通过走家串户找到村干部。现在党群工作者白天在村部办公室上班,晚上回到集镇或城区的家中,村民与党群工作者的联系自然减少。
二、农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组织职能不合理。目前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定位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三位一体”,作为农村党群工作者主体的村两委干部是无所不管、无所不包。就工作职能来看,目前主要肩负着三大职能,即管理性职能,包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外来人口管理、治安调解等;服务性职能,主要是村民的就业、就医、就学以及村级公共事业建设、帮困送温暖、实事工程等;行政性职能,包括卫生村、文明村和示范村等各类创建工作,以及义务献血、征兵、拆违、动拆迁等指令性工作任务。实际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当前村级组织的重头工作。调查中村干部普遍反映,从村级组织的实际运转状况来看,村级组织的工作重心是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以及完成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下达的行政性任务,而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所需要的生产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发布、产销配套服务等,农村党群工作者却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无力关心。
(二)管理机制不合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农村社会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要求也凸显出来,村级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问题、矛盾日趋复杂,主要表现为:基层组织设置行政化与服务社会化的矛盾、管理模式统一化与利益结构复杂化的矛盾、社会人员流动化与利益保障户籍化的矛盾。但现有的政府财税体制还未能体现出具有实质意义的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功能,农村公共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资主体实际上还是村集体。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加上管理费用的刚性增长,使村集体承担的经济负担超出了其承受能力,直接导致了村级经济困难,为民造福无财力、社区建设缺资金已成为普遍现象,村级集体经济年度收支出现赤字(债务)的情况不断蔓延。
(三)村干部的“本领恐慌”。虽然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党群工作者无论在年龄结构和文化知识水平上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跃,但是面对加快城镇化背景之下由于组织职能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合理造成的诸多问题,农村党群工作者群体中普遍存在着本领和能力的“恐慌”。“现在都不知道工作如何来开展。”“一进办公室就是等着解决问题的老百姓,拆迁的、建房的、要工作的,有些事情都不知道怎么来处理!”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听到党群工作者说的最多的就是类似的话。
三、农村党群工作者的教育培训状况分析
(一)农村党群工作者总体培训状况。农村党群工作者职能多,各类培训活动也多。调查中发现,几乎每一个条线的工作每年都有培训。从分析中看出,目前对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培训有两个特点:一是“训出多门”。各类培训几乎涵盖了农村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且培训的农村党群工作者机构多为该条线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定位不合理,农村基层组织更像是一个“小政府”, 职能无所不管、无所不包,既要承担繁重的上级部门指令性的管理职能;又要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工作。二是系统性差、成效微。调查发现,各类培训中除了组织部门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外,其余培训的时间都较短,多则3日,少则1日,培训对象多为分管工作的党群工作者。虽然培训项目涉及到农村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事务,对提升党群工作者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样分散的组织模式显然不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除党组织书记以外,农村党群工作者普遍缺乏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教育培训项目。
endprint
(二)村书记、主任培训状况。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是农村党群工作者群体中参加培训较多、较为系统的群体。以党校、行政学院为例,区级党校每年开设两期村党组织书记研修班,培训期为15天;村党组织选举之后,对新上岗的村党组织书记也进行大规模培训。从培训课程来看,除了常规的党的最新理论的教育外,党校还根据村党组织书记自身特点开设“党组织书记角色定位及履职”、“村级资产管理”、“宏观经济形势”、“信访和维稳”等与当前农村工作中热点相关课程。村党组织书记反映,党校的系统培训对处理日常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思路。另外,民政系统对于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在系统性和课程设置上较为合理,村主任普遍反映该系统的培训很有时效性。
(三)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培训需求状况。及时了解学员需求是推进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对调查中所涉及的农村党群工作者培训需求意向作分析后发现农村党群工作者对于教育培训内容的实效性的要求最为强烈。目前,岗位实务和政策法规是农村党群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最多的知识技能。农村党群工作者处于基层工作的第一线,工作直接面对群众,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需要新方法和新知识去指导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在访谈和座谈中,有近七成的农村党群工作者都希望接受诸如维护农村稳定、加强社区管理等与自身工作岗位紧密联系的教育培训内容。从调查中还发现,作为侧重党务、经济工作的党组织书记和侧重政务工作的村委会主任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明显存在个性化的差异。此外,由于青浦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城镇化水平上的实际差异,也反映在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培训需求方面。因为青浦西部农村在经济发展上要落后于青浦东部农村,所以西部农村地区的党群工作者在对于发展村级经济方面培训内容的需求,明显要高于东部农村地区的党群工作者。
四、探索农村党群工作者提高职业能力素质及教育培训新模式
(一)完善农村党群工作者培训体系。调查发现,目前在党群工作者培训中存在着“训出多门”,系统性、成效不明显的现状。过多分散的、短期的实务类培训并不能有效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各职能部门和党校、行政学院之间应加强合作,不断完善村干部培训体系。组织部门和党校、行政学院可每年组织一到两次针对农村党群工作者的专题培训。专题培训可以分为几大板块,如党的最新理论、能力和实务培训、党性锻炼、问题探讨与经验交流等;有关职能部门可以在相应模块中开设与本系统工作有关的实务课程,使得农村党群工作者在党校、行政学院的系统培训中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得到培养。
(二)加强对农村党群工作者“带头人”的教育和培训。农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关键看“带头人”。党校、行政学院在原有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模式上,继续创新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式。如能力培训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农村党群工作者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知识和能力的迫切需求,可以采取现场体验式教学、“一线教学法”等模式,让农村党群工作者在现实场景中锻炼解决新情况、处理新问题、应对新挑战的能力。如案例教学,要加大调研力度,着重开发几个以“身边事”、“区内事”为典型的案例,以供课堂教学使用。党校、行政学院要加大同农村、社区基层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关注农村改革发展和社区管理热点问题,以农村党群工作者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求为培训内容。
(三)加强对青年农村党群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青年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培养关系到农村的未来。调查中发现,当前活跃于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群体,这些人直接从校园走向基层,往往工作上缺少实践经验,有的青年思想上缺少对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认同,也有的思想不稳定、不安于农村基层。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单需要区、镇(街道)两级组织部门对于青年农村党群工作者的有效管理,还需要加强对青年农村党群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加强思想教育,使之树立理想信念;加强能力素质培养,使之增强为农村基层服务的才干。除此之外,在教育培训的方式上也要运用一些适合于青年农村党群工作者年龄特点的培训方式,使他们更易于接受所学内容。另外党校、行政学院在师资建设上也要着重培养一批与青年农村党群工作者年龄相仿的青年理论工作者,运用青年理论工作者善于同年轻人交流的特点,提高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四)对于农村基层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培训。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距,青浦东部地区和青浦西部地区的农村党群工作者在培训需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党校、行政学院可针对农村党群工作者的需求特点,开设一些专题班次。如开设征地、就业、动拆迁政策法规专题班,这类班次的培训可以专门针对在征地、就业、动拆迁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地区的农村党群工作者;又如村级资产管理专题班,这类班次的培训可以专门针对在村级资产管理上矛盾比较突出地区的农村党群工作者。总之,可以针对不同学员需求开设一些短期的专题培训班,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姚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