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节水优先 保护母亲河
2014-08-07严隽琪
严隽琪
“2014·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在相关各方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下,特别是在四川省的大力支持下,今天顺利开幕了。刚才7位领导同志和专家做了高水平的发言,这些发言既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也有深刻的思考,同时还有在实践探索中取得的可贵经验和今后的工作思路,我相信一定会对论坛接下来的讨论有很大的启发。我从三个方面做个发言。
第一,对论坛的期待。今年是民进中央关注长江的第十五个年头,也是第五届“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对今年的论坛,我们有新的期待。一是论坛放在四川、放在长江的上游。上游对于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2014年论坛必然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合作伙伴在壮大。合办本次论坛的,既有十几年来携手并肩,一起为长江的保护和发展呼吁、出力的老伙伴,也增加了新伙伴。如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从去年开始与我们共同主办论坛,这是一个非常强的伙伴,今年又增加了全球环境研究所,他们用一种开放的、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的新体制,在中国的几个地方进行了长达8年之久的关于环境协议保护的探索,它的参加将提供机制改革上的启发。当然,民进也有新发展,民进中央新成立了人口资源环境专门委员会,这说明了我们对资源环境的高度重视,专家队伍得到了加强,今年是第一次由这个专门委员会来承办长江论坛。长期的合作使我们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特别是和原主任蔡其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天这位“长江的女儿”是作为水利部的副部长来参加论坛,而同时我们又迎来一位“长江的女儿”,即现任刘雅鸣主任。三是形势的要求。中共十八大对生态文明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李克强总理专门指出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在全流域要有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这都是论坛很重要的背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意义重大。改革开放至今,现阶段的中国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只有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寻找出路,才能激发活力。另外,南水北调这个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将对长江和全国都会带来新的影响。总之,对论坛的新期待,就是希望大家为“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为习主席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方针如何落实发表真知灼见。
第二,要强调危机意识。我几年前到加拿大访问时,当地人处处表现出来的环境保护意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交谈中我介绍中国人也重视保护环境,认为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要珍惜。而他们回答,他们更认为地球环境是向子孙后代借的,当代人无权任意挥霍损害,必须完好地“还”给后代。一个是“留”,一个是“借”,其中的差别耐人寻味。加拿大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宾馆里全都用上了节水设施;加拿大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但门票这样的小纸片都重复使用。相比之下,我们的危机意识远远不够。
水乃生命之源。水、大气、土壤三大环境因素,决定着人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存,甚至能不能生存。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31个省级区域中6个极度缺水,16个重度缺水。除了地面的干旱,还有地下水位的降落令人忧虑。水也是经济资源。不管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发展经济都离不开水,但是我们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北京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的1/13,还不如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怎么办?靠南水北调能解决全部问题吗?对此我打个问号。水还是睦邻安邻的战略资源。去年中共中央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即周边外交工作会议,提出了“亲、诚、惠、融”的方针。过去我在新疆调研时听说,因为在跨境的河流中发展渔业,就要注意和邻国的水关系。在我国西南面,因为雅鲁藏布江是从中国先流到印度,再流到孟加拉的。最近我在访问南亚孟加拉国时,听说印度利用水控制了孟加拉,还拿水的问题挑拨孟加拉和中国的关系,把水的矛盾嫁祸于中国。所以跨境的水是我们睦邻安邻的重要资源。
我国的水危机,既有自然禀赋的缺失,又有人为的原因。总的来说,节水洁水的意识非常薄弱。据说因水污染加剧,现在40%的水已经不能饮用;要改变产业用水的粗放、推广节水农业,仍然困难重重;生活中用水大手大脚也非常严重;还有水在运输管网中的跑冒滴露问题造成的浪费;等等。这使我们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危机意识,进行既开源又节流的战略谋划以及采取有力的措施。
第三,要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生态文明,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一是关注制度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正是本次论坛的主题。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我认为这个制度无非是体制、机制和法制。体制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统筹,所以要有一个能进行全流域统筹协调的、体现中国特色优势的协调机构,体制改革可能更强调的是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机制方面,要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周密考虑利益的分配,激活各种社会主体的内生活力。比如,水价格就必须反映水处理的成本,这也是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之一。法制方面,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人类行为都应该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我们都想要自由,但是作为理性的人,自由的另一方面就是自律和管束,没有自律和管束是没有自由的。改革要于法有据,就必须立新法、修旧法、清理无用和过时之法。除了立法,还得有监督和执法的力度。这两天我发现电视里有很“牛”的企业在大做冰山地下深处的水广告,号称“一处水源供全球”,不知道国家的水资源如何管制?大自然经过亿万年才形成的、难以再生的水资源能够如此轻易地上市场挥霍吗?企业是以什么条件获得采水权的?水价格又是怎么定的?一系列问题在我脑中。对于制度建设,希望大家出主意。
二是科技攻关。科技攻关必须有战略眼光,要舍得投入,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宽容。要以产业的全生命周期,以及牵涉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成本,来全面衡量一个产业的总体效益和价值。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是非常不容易,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希望政策的设计能促使所有的用水单位成为技术攻关的主体。
三是呼吁节水意识。我特别赞成习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方针把节水优先放在首位。节水优先是价值观的体现,节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目前公众的生态意识还很欠缺,过度消费、高碳出行、甚至破坏环境,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进行炫耀,这就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企业不是“唯利是图”的同义词,为了GDP也不能竭泽而渔。我刚从韩国回来,韩国人均GDP是我们的3倍,但我看到首尔并不搞灯光亮化工程,汉江大桥很壮观,但桥上的灯光仅仅满足照明的需要。相比之下,我们显得有暴发户心态,为了追求表面的奢华而不惜耗费资源,这是不可持续的、不文明的。所以,节约意识要从政府、从领导带头。我们的政策要使用水和节水挂钩,使用自然资源的企业必须为环境治理买单、做出贡献。从其它地方调水的城市首先必须有节水的刚性规定,国际性大都市首先应该成为国际先进水平的节水城市,如对再生水的使用要有强制规定,等等。
当然所有的做法要顺应客观规律。所谓客观规律包括了自然规律,鱼没有水怎么生存,这是自然规律。水至清则无鱼,这也是自然规律。客观规律还包括了经济规律,市场是按经济规律运行的。有报道说,新加坡从严重缺水的国家,变成一个用水不发愁,甚至能够向外支援水的国家。为什么?就是既开源又节流,一以贯之,既有利益机制、又有法制保障,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我对全球环境研究所的协议保护机制有兴趣,就是希望找到一种多赢模式,让各参与方都能获得合理的利益,激发内生动力,我们寄希望于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都是长江的女,随着南水北调,长江儿女就不止局限在长江流域了。中国梦包含着长江儿女保护母亲河之梦,让我们一起为此而努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