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学经济
——引导新生理性消费

2014-08-07

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三件套学姐开学

开学经济
——引导新生理性消费

开学商机 百度图片

每年临近新学期,大学新生及家长也在为新学年的到来忙得“不亦乐乎”。学生装备配套齐全,高价用品层出不穷,并占据了各大卖场的抢眼位置。大学生用品市场迎来销售旺季,一些大学生购买商品的档次也越来越高,“越贵越好卖”的现象趋于普遍。

开学消费越来越高

从被褥、暖瓶、脸盆到电脑、手机、相机,新老“三件套”的交替已不是新鲜事。对于中国大学新生们来说,电脑和手机如今已变成必需品。《教育》旬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高端电子产品崇拜现象在大学新生中愈演愈烈。“上了大学交际会比较多,要跟得上潮流,同学大多来自苏南地区,家境较殷实,所以我也不能落伍。”来自天津的韩柏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化学系新生,他的苹果手机和戴尔外星人电脑超过两万元。

众多电子产品中,“苹果三件套(手机+笔记本+ipad)”成了新生们的首选。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负担得起这样高昂的消费。中关村电子卖场就发生过如此一幕:一家苹果产品销售店门前,一名女孩怀抱一台ipad,一脸愠色。而不远处,一名中年女子蹲在墙角,手捏纸巾,低头不时抽泣。销售人员介绍,这名女孩即将去外地上大学,特意过来买数码产品,“她上来就要买‘苹果三件套’,而且都得是高配,超过两万元支出让母亲觉得有些吃不消。”刚说完这些,女孩大喊一声:“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说完便扔下母亲,扬长而去。

学姐、学长也淘金

新生要准备点啥?大学日常生活最需要什么?怎样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这些,无疑作为过来人的学姐学长们最清楚。于是,许多学姐、学长抓住新生开学的机会,施展拳脚,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冉丹是重庆大学机械学院工程工业学院大四学生,靠着做大学生的生意起家,有一套自己的生意经。给新生赠送复习资料,是冉丹的营销技巧之一。在她提供的价目表上,有小到钥匙扣、挖耳勺、樟脑丸、锁,大到台灯、蚊帐、盆、桶等50多种物品。只要发送一个短信,把需要的货品编码和名称发给他们,他们就会送货上门。“每个月花200块钱,在虎溪租了一个小仓库。”冉丹说,他们大概投入了5000元。团队成员王亮说,短信和电话不断,生意非常不错。从大一开始,冉丹就走上了淘金路。大一新生夏天开游泳课,她就卖泳衣和游泳镜,一个月里光是卖游泳镜她就赚到2000元。

开学第一课与理性消费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叶松庆认为,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形成合力,合理的消费观念要从小开始培养,家长给孩子零花钱应该问清用途,有所节制;社会要营造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青年人通过自身努力追求物质需求的理念。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学教授崔凤认为,刚踏入校门的大学生,在购买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不要盲目地购买贵重的生活用品或电器,更不要购买违反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的电器。学会记账,现如今网上有记账软件,把每天衣食住行的费用详细记录下来,定期整理,月后看看花费,掌握自己的资金流向。看看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花费,哪些是完全不必要的支出,这样有助于“知”己后量入为出。做个财务规划养成储蓄习惯,根据自己每个月的可支配费用,给自己编制一份财务规划表。

本刊点评

诚然,手机、电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必需品。但是,在自身需要的同时能否做到量力而行?如果,将名牌手机看作攀比的手段和资本,无疑是荒谬的。手机、电脑本身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绝不是为了虚无缥缈的面子。大学生,不应该攀比这些,而是应该看谁能更好地培养做事的能力、学会做人的操守,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三件套学姐开学
开学了(2)
知心学姐
滴眼剂(塑瓶三件套)生产联动线
滴眼剂(塑瓶三件套)生产联动线
滴眼剂(塑瓶三件套)生产联动线
滴眼剂(塑瓶三件套)生产联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