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都走向世界的星云大师
2014-08-07孙江川
孙江川
(扬州市江都区档案局,江苏扬州,225200)
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仙女庙镇,国际著名佛教大师,佛光山开山宗长,世界佛光总会会长,临济宗第48代传人,南京大学中华文化学院名誉院长。他12岁礼佛行佛,逐步将佛教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遍全世界。他创建的佛光山和佛陀纪念馆被誉为“人间佛国”。他以“净化人心”为己任,致力弘扬的“人间佛教”被赞为“改革了佛教、改善了人心、改变了社会”,他被尊为“一代宗师”。“他将一己化作灯芯,以一生的磨难和努力点燃自身,照亮他人”。他的功绩和精神,被褒奖为“跨越了宗教、超越了台湾、飞越了时空”。他不辞辛劳,积极为两岸交流与合作呼喊奔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不懈努力。他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江都人民的自豪。
让我们从几个方面,了解这位88岁的“人间菩萨”。
少年出家
1927年7月27日,在江苏省江都县仙女庙镇的仙女庙东北方位不远处,有一户李姓人家又喜添一子,取名李国深。其父李成保做生意经常外出,家里的生活担子均压在其母亲刘玉英肩上。李国深上有一兄、一姐,下有一弟。童年的李国深勤劳好学,由于家境贫穷,上不起学,有时用捡狗屎、拾牛粪换来的几个铜板补贴家用,偶尔也用换来的钱去私塾换上一两堂课,平时在家里经常帮母亲扫地、抹桌、通下水道,学着做饭给家人吃,小小年纪竟成为家庭的主力成员。童年的玩伴唐宝荣回忆说:“小时候的星云大师和我们一帮玩伴,经常到家旁边的仙女庙、大王庙去游玩。他心地善良好相处,嘴里若有一块糖都要咬下来与同伴分享,大家都喜欢跟他在一起玩。”
外婆刘王氏是虔诚的佛教徒,勤奋、正派、勇敢、慈祥、助人、和蔼可亲、节俭、不计较,特别喜欢这个懂事、不顽皮、男孩中排行老二的李国深,有时让他与自己住在一起。勤奋的外婆,天还未亮就安静地下床,怕吵醒沉睡的小国深,一个人到菜园子采收,再挑到街市卖。夜晚一灯如豆,外婆轻轻地吟唱经文,向心目中崇敬的神明跪拜祈祷。有时带着小国深参加庵堂的信徒集合,常跟小国深说:“三宝最好,做人要尊敬三宝”,“要尊重人”,“自己也要有尊严”。外婆成了小国深幼年的偶像、童年时的英雄。受外婆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国深四五岁就学会了《般若心经》,也懂得要吃素。
青年时期的星云
母亲刘玉英慈悲、智慧、侠义、善良、助人、和蔼可亲。她常说,“一个人要能贫而不穷,见到琳琅满目的物品,只要你不想买,你就是富有的人。”有几次家里的钱比平时多了些,她立即拿去换了零钱,随缘施舍,以施为富。她常告诫:“一个人要知福、惜福,才有福报。福报就像银行存款一般,不可随意花用。”外婆和母亲的所言所行,深深地影响着童年的小国深。
由于日本侵略、战乱频仍,12岁的李国深跟随母亲从江都前往南京寻找杳无音信的父亲,途中遇到一队军人正在集合操练,他十分好奇,跟着上前去看热闹。正看得入神,后面忽然来了一位栖霞寺的知客师父。他看到少年李国深方面大耳,长得很可爱,随口问李国深:“你愿不愿意出家做和尚?”李国深头也没抬,直觉答应:“愿意。”不久,栖霞寺监院志开上人派人来,找到他说:“你说要出家当和尚,拜我做师父好啦!”1939年2月1日,在南京栖霞寺,志开上人就收了李国深这唯一的江都入室徒弟,由融斋法师为其取字号“今觉”,内号“悟彻”。在宗门谱系上,为禅门临济宗第48世弟子,更是栖霞律学院年纪最小的弟子。从此,李国深走上了出家行佛之道。在自学字典时看到“星”能在黑暗中给人光亮,“云”则飘然自由,不受拘束。为取其光明与自由之意,彰显与众不同的用心,故自取法号“星云”。
当时,栖霞寺为一座十方寺庙,住众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不容许有师徒关系。星云虽在栖霞山剃度,却不方便说在栖霞山出家。因为志开上人曾出任宜兴大觉寺的监院,星云出家的祖庭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江苏省宜兴县白塔山的大觉寺。刚入山门的星云如海绵吸水般汲取佛学知识的同时,也尝到冰雪般严峻的教化考验。志开上人看出星云身具慧眼,有意不让他终生随侍在旁,对他管教十分严格,并锻炼他超常毅力。10年间师徒俩说得上话的次数仅三四次。每年春节,其他人都能兴高采烈放假回乡,星云却得不到志开上人的准许与亲人团聚过年。有一次,志开上人难得开口问起星云近况如何,星云回答:“衣单不周,纸笔不舍。”志开上人对星云说:“你以为没有钱,向我诉说,我就会给你。明白告诉你,我把喝茶的钱省下来给你花,你也用不完,但我就是不给你。什么道理?你现在不懂。不过,将来有一天你会了解我的心意。”星云曾回忆这一段往事说:“真是伟大的师父,‘不给’两个字,对我一生最大的益处,就是养成淡泊的无语和不要的性格。”
1958年,星云发起三万人佛诞节游行,宜兰念佛会庆祝佛诞节的游行队伍绵延十公里
当17岁的星云因为患疟疾卧病在床,时任方丈的志开上人得知后,意外地派人送来半碗咸菜。这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禅风峻烈、讲求百炼成钢的临济宗风而言,这半碗咸菜足以感动一个青春少年。从此星云发愿将全部身心奉献给佛教,报答师恩。之后,他先后在常州天宁寺参学、考入镇江焦山佛学院就读,学习佛学、国学、历史、地理、算术、哲学、物理、自然、文学、常识等知识,与同行创办《怒涛》旬刊,兼任南京华藏寺监院,兼为《徐报》主编,笔耕不辍。奉命担任宜兴大觉寺当家后,曾任白塔国民小学校长等等。加上太虚大师“革新佛教”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门兴亡,僧伽有责”思想的影响,星云在近10年律门、教门、宗门的洗礼与生命淬练中成长。
幼年、童年时期,外婆、母亲慈悲、善良、忍耐、正派、信佛、敢于担当的耳濡目染,少年时期佛门和恩师严格的仪轨、团结的纪律、精进的学习,以及佛教理论的熏陶、礼佛行佛实践的训练和特殊的生命磨难,为星云这棵佛教幼苗长成未来的参天大树灌浇了充裕而特别的营养。
拓荒开创
1949年,星云临危受智勇法师之命,带领“僧侣救护队”渡海赴台,这是一次未知的旅程。
佛光山全景图
国民党从大陆全面溃逃前夕,接任台湾省主席不久的陈诚秉承蒋介石之意,通过台湾警备司令部颁布“戒严令”,限制居民人身自由,居住和迁徙自由,言论、讲学、著作及出版自由,集会及结社自由,通讯自由等等。面对白色恐怖,加之佛教一盘散沙,这批来自大陆的僧人,带着浓重的大陆口音,从台湾北部走到南部,从南部走到北部,脚底磨出了血,衣衫在日晒雨打下破成了一个又一个洞,所到之处备受冷落,意志被一点点消磨殆尽。7月后,台湾当局要求社会各部门协同情报单位,为“台湾存亡的必要,实施铁腕策略,只要行动可疑,经人检举,概列入危险分子,格杀勿论。”白色恐怖笼罩台湾。星云与慈航法师等人,也被诬陷为匪谍,被捕入狱23天。所幸在孙立人将军的夫人孙张清扬女士等人的搭救下,才重获自由。正是在这样不断的打击下,当初一起来台的僧人逐渐离去,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出狱后的星云前往中坜圆光寺挂单,期间受圆光寺妙果老和尚指示,前往苗栗法云寺看守山林。看守山林的日子里时时受到饥饿的侵袭,但这是到台湾后星云第一次有了安定的感觉。“日复一日,开始为不停留的时光与逝去的年华感到恐慌!”“想到我不能让宝贵的青春和生命无谓地虚度,我该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一点痕迹……”他重新惦念起来台湾前的誓言,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台。一番考量后,星云决定利用自己文笔的特长,投入佛教文化圈。他创作《无声息歌唱》一书,开始为中广公司撰写广播稿,义务协助《人生月刊》,担任主编,同时在《自由青年》、《觉生月刊》等多处报刊投稿,宣扬佛教,撰写出版《玉琳国师》一书。一时间他成为众所周知的“佛教文艺之星”。
1952年秋冬之间,星云应宜兰县的马腾、李决和、林松年等居士邀请,前往宜兰雷音寺讲经。由于信徒反应良好,星云接着往返了几次,情缘成熟就留了下来。他针对各类、各年龄层次人群的需要,成立宜兰念佛会、佛教青年歌咏队、佛教儿童念佛班,开展广播弘法、监狱布教、军营劳军、乡村布教、家庭助念等活动,更在每年的佛诞节创建花车游行,着意让佛教走向社会,走进人心。星云白天忙于布教、弘法,夜晚等大家就寝后,就把佛前的电灯拉到房门口,坐在旧椅上,趴在一台旧缝纫机上笔耕不辍,常常到次日破晓。
星云看到“以文化弘法”显著效果的同时,更感到佛教要有未来,必须重视教育。1964年,星云在高雄寿山寺内创设了寿山佛学院。几年后,寿山寺有限的空间已无法容纳每年招收的佛学院新生。此时星云的内心希望寻找一处更大的地方,让佛学院的教育得以延续。
为了辟建一座兼具教育、文化、弘法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道场,1967年,星云带领弟子们在高雄县大树乡土地贫瘠、野草漫生、交通不便的一块丘陵地上,搬石运土,移山填沟,前后十年,创建了闻名于世的佛光山。这期间为了筹措资金,每逢假日,星云亲自下厨,为来山的游客服务,希望能多得一些香火钱,补助建筑琐事。没有充裕的资金,没有专家的指导,星云带领众人一起亲手砌砖墙、堆石头、锯木头、挑沙石、拌水泥,历尽艰辛。有一次,赛洛玛台风来袭,电闪雷鸣中放生池的堤防护栏被大水冲垮,细细黏黏的红土化成泥浆而下,山洪来势汹汹。星云第一个跳进水里,师徒们排成一列传递石头,堵住漏洞,直到天边微露曙光。跟随星云多年的慈容法师回忆当时建设东山龙亭的屋项时的情景:“有一天,屋顶才砌了一半,做混凝土的工人就下班了,为了避免灌浆中断,将来顶裂漏雨,师父带领我们弟子赶工,晚上用两辆摩托车的车灯照明,继续施工,依严法师爬到屋顶抹水泥。因为顶部陡峭,水泥粘不住,一直往下流,只好用双手推上去抹平,结果双手都被水泥浸蚀,皮破血流……”最后终于战胜了困难。在艰辛的劳动中,星云不仅成功地团结了众人,也锤炼了众人的道心悟性。今日的佛光山殿宇巍峨,环境优美,犹如人间净土,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圣地。
星云还先后创办了9所美术馆、26所图书馆、12所出版社和书局、1所云水医院、16所佛教丛林学院、50余所大学和中学及幼儿园,先后创办了佛教第一份日报《人间福报》,编纂出版《佛光大藏经》、《今日佛教》、《人生》等书刊,撰有《释迦牟尼佛传》、《迷悟之间》、《百年佛缘》等专著,计2000余万字,并译成英、法、日、韩、西、葡等10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还相继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等。并融古汇今,手订规章制度,印行《佛光山徒众手册》,将佛教带进现代化的新里程碑。他以研究与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坚持“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育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宗旨,树立“身做好事,口说好话,心存好念”的“三好”,“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四给”,“自心和悦、家庭和顺、人我和融、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五和”理念。之后,又投入众多的人力,于2011年12月建成了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目前,佛光山已成为当今全球文化高地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引得世界各地人士络绎不绝前来观光与参学,创下了当今佛教界又一个奇迹。
星云在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礼堂开办讲座,近千人与会
星云为何能带领弟子们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借用星云在《往事百语》中说的话来诠释:“你看,在大自然中,砂岩里的小花因为能够突破困境,故能接受阳光的照耀,绽放出美丽的奇葩;湍流中的小鱼由于能逆流而上,故能够享受洁净的源流,展现活泼的生机。它们都努力求上进,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何况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呢?因此,我们不必叹息自己的地位卑微。有用的人,即使接受一点小因缘,也能点石成金,做得轰轰烈烈;无用的人就是给予一桩大事业,到最后也只是无声息地歌唱罢了。”
星云亲临海拔15000英尺、印度崇山峻岭中的拉达克
全球弘法
星云曾说:“1000多年前,鉴真大师不惜生命,六次东渡,将佛教和优秀的中华文化传至日本。1000多年后的我们,应该继承鉴真大师精神,将佛教和中华文化传遍全世界。”他这样说,并一生力行。
星云自期“作一个拥抱众生的地球人”,游访世界弘法利生,年年足遍五大洲,行脚广阔。他推动佛教国际化早具远见。1957年,30岁的他即在《觉世》旬刊上撰文提出“世界传道计划”,建议训练英语人才,之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佛教国际化道路。1963年6月,他第一次踏出国门,出访泰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印度,星云在与总理尼赫鲁见面时,要求释放700名被捕华人,同时救出两艘高雄渔船。此次出访,也为后来世界华僧大会、世界佛教僧伽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1976年,星云应邀参加美国开国200周年庆典。他敏锐地察觉当地文化丰富多元,而移入美国的华裔新侨日益增多,海外游子需要一个精神寄托中心,于是派大弟子慈庄和会英文的依航去承担建寺任务。尽管挫折不少,但也恰逢机缘,以两万美元的头期款,买下一座正在求售的教堂。1978年,创建了佛光山第一所海外道场——西来寺。经过10年的努力,西来寺竣工落成,慈庄法师为首任住持。当期《生活》(Life)杂志刊出一张金碧辉煌的中国式庙宇照片,并誉之为“美国的紫金城”,“西半球第一大寺”。多年来,西来寺已成为国际化、多功能的佛教文化中心。对在美的华人佛教徒而言,西来寺犹如精神之锚,让航行在海洋中的船只得到稳定的力量。不论新旧移民,离乡背景的苦闷、忧伤在西来寺就能得以化解。近年来也有愈来愈多的西方人选择以佛教作为精神依归,皈依弟子达数万人。
星云于南天寺大雄宝殿主持澳洲首次剃度典礼,并传沙弥尼十戒
西来寺的一小步,佛教发展史上的一大步。以后星云云游弘法每到一处,当地信徒都向他要求建道场,并希望“同美国西来寺一样”。他逐步在澳大利亚建起了中天寺、南天寺道场,创办了南天大学。1990年,星云率“欧洲访问团”访英国、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意大利等地。1991年,创办欧洲第一座道场——巴黎古堡道场,后来又陆续创办了伦敦佛光寺、柏林佛光山等10多个大小道场。巴黎的中国人大都集中于十三区,以经营餐馆为业,平常动员集中一二百人都不容易,可是星云在主持皈依典礼时,竟有2000多人前来参加。
星云出家70余年,陆续于全球创建了200余所道场,先后在美洲、澳洲等地创办大学,为弘扬佛教培养人才。星云教化宏广,计有来自世界各地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达数百万人。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当初,首先成立“中华佛光协会”,之后在美国洛杉矶音乐中心成立“国际佛光会”。佛光会共有两个总会(中华总会,世界总会),是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70余个协会、千余个分会的世界性组织,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2003年通过联合国审查肯定,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会员。他提出的“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自然与生命、圆满与自生、公是与公非、发心与发展、自觉与行佛、化世与益人、菩萨与义工、环保与心保”等主题学说,倡导的“地球人”思想,成为当代人心思潮所向及普世共同追求的价值。
星云悲愿宏深,缔造无数佛教盛事。1988年以来,在美国、印度、澳洲等世界多个国家传授三坛大戒、在家五戒、菩萨戒,恢复南传佛教失传千余年的比丘尼戒法。他不顾年高体迈,亲临海拔15000英尺、与世隔绝、人迹罕至的印度崇山峻岭中的拉达克,弘扬佛法。这些年,他每年绕地球两周半,达数十万公里。仅1993年夏天一个月内就行遍四大洲,到过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巴西、美国、加拿大等,搭机的次数不知凡几。如此不辞劳顿,游诸列国,全是在席不暇暖、马不停蹄、分秒必争中度过。
星云常说:“忙是营养,工作是快乐,为人服务是最高兴的事。”他总是快乐地奔走于世界各地,弘扬“人间佛教”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不停地实践着“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赞誉:“当初佛陀未能完成的事,星云大师都完成了。”
广结善缘
星云敞开佛门、走向社会,结缘众生。士商农工、闻达贤士、穷苦百姓,多少人闻“道”而至,多少人因“缘”而结。一句佛法、一个颔首、一些微笑,那些好人好事,那些好因好缘,都在慈悲中融和,都在智慧中升华。他常常与国内外各宗各派高僧开展素斋谈禅、相互拜访活动,与其它宗教如天主教、道教等也提倡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澳洲移民部长菲力浦罗达克问星云:“世界宗教领袖,哪一个最好?”回答:“你喜欢的那个,就是最好的。”各国军、政、警、商人物与星云会面,他不喜亦不拒,所思、所言、所行均坚持“非佛不作”的原则。他与俄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先生、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国际著名清史专家陈捷先、著名满学家阎崇年、经济学专家高希均、中国著名作家余秋雨等许多专家、学者、艺人交往甚多,结下深厚友谊。遇到有求者,也尽量给予方便。他“深感到,岁月难以复还,色身又岂能长久?尽管如此,从未忘记‘人生三百岁’的承诺,总希望人生的旅途中,能遍栽花果树木,庇荫过往行人”。
星云手迹。“三好“即身做好事、口说好话、心存好念;”四给“即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发生了规模7.3级的台湾中部集集大地震。佛光山为灾民祈福超度,运输粮食、衣服,协助千千万万的灾民重建家园,帮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重新出发。星云亲赴“911”美国纽约世贸大楼惊爆事件现场,为不幸罹难者超度祈祷。他还亲往非洲赠送200辆轮椅给当地残疾人士。他以欢喜之心将红包交给印度菩提伽耶大觉寺前的300多位贫困妇女。他说,“贫苦的人不一定渴求别人的救济,他们要的是人性的尊严;贫苦的人不一定期盼别人的呵护,他们要的是奋发的意志。”因此,他常为贫苦的灾民开示。他乐施好善,成立慈悲基金会,开展环台湾巡回义诊,给灾区灾民捐款捐物,不分地域国籍收容各国失怙儿童,成立佛教界第一所收容国际儿童的育幼院,并让他们接受教育,成长成才。
星云在大时代的动荡中历经多劫,深知遭受苦难的人特别渴望法水的滋润,失去自由的人尤其需要佛光的照耀,所以星云不辞辛苦走遍台湾各监狱、看守所与感训学校,也到过台湾绿岛探视受刑人,甚至与龟山监狱的死刑犯共住一段时间,为他们说法。他常告诉受刑人:“在社会上,有的人虽然住在有形的牢狱中,但是还有更多的人是在无形的心牢里。监狱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修道场所,在狱中虽然身不自由,心却可以自由。只要大家肯真心忏悔,放下万缘,在监狱中虽然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正可以利用这段禁闭期间反观内心的般若风光。如果能将受刑视为一期闭关修行,心中何其自在!”这一席话,不知在各地监狱说了多少遍,也不知感动了多少受刑人。
星云于印度菩提伽耶大觉寺前,以欢喜心把红包一一交给贫困的300多位妇女
星云在梵蒂冈与罗马教廷安林泽枢机主教互赠书籍,藉以文化交流,共祈世界和平
星云还以“一笔字”与人结缘。40多年前,星云因为过度的饥饿,罹患了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导致眼底完全钙化、视力逐渐减弱。2009年5、6月间在佛光山,因为眼睛看不清楚,不能看书,也不能看报纸,一些读者、朋友、团体经常要他签名,他只能算好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一沾墨一挥而就。如果一笔写不完,第二笔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了。只有凭着心里的衡量,不管要写的这句话有多少个字,都要一笔完成,才能达到目标,所以就定名叫“一笔字”。
说来有趣,大约是在1980年,当时星云在台北民权东路普门精舍举行“梁皇宝忏”法会,看到徒众在桌子上留有毛笔、墨水、砚台,就顺手在白纸上写字。有一位信徒走近他身旁悄悄地递给他一个红包,打开一看,赫然十万块新台币。一向不大愿意接受信徒给予红包的星云,便赶紧找人把掏红包者叫回来,退还给他,但对方怎么样都不肯接受。星云就拿起手边刚写好“信解行证”四个字的一张纸说:“好吧!这张字就送给你。”
得到这一张纸的信徒,拿到佛堂里面跟人炫耀。道场的佛殿里大约有400人在拜忏,听到这件事,纷纷借此机会要求说:“我们也要出十万块钱,请大师送一张字给我们。”因为信徒的盛情不好拒绝,两天下来,也收了好多善款功德。那时,恰逢美国洛杉矶准备筹建西来大学,他随即就把慈庄法师找来说:“这些钱够你去筹备了。”这是星云第一次感觉到可以借由写字的因缘,写出了一个西来大学,也鼓励了他对写字的信心。
之后,国际佛光会成立,常常在各地举行义卖会、筹款餐会,都有人要求星云给一两张字跟他们结缘。甚至于社会上的慈善义卖,也要星云替他们写字。从那一次开始,“一笔字”陆续在美国柏克莱大学、西来大学,大陆湖南省博物馆、重庆三峡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扬州双博馆,香港中央图书馆、香港大学,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不止数十场。星云自谦其字“承蒙众人不嫌弃,而能登大雅之堂,实在愧不敢当”,但前来索要者仍很多。他就凭借一份与人结缘、给人欢喜的心,把字内佛法的意义、信仰的法喜、高兴和祝福让人们带回家。
情系两岸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让多少人潸然泪下。和许许多多的在外游子一样,星云何曾不想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和常常思念的亲人身边去看看呢。说来事巧,星云结下返往家乡的探亲之“缘”,竟是一粒小小的止咳糖。
1986年,星云和田刘世伦女士(即名作家叶曼女士)应邀参加泰皇浦美蓬60岁诞庆典。座位正巧被安排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后一排。典礼进行中,赵夫人突然咳嗽起来,而且愈咳愈厉害。田夫人从皮包中拿出一颗止咳糖,悄悄递给赵夫人,赵夫人含进口中,咳嗽立止,连称感谢。
赵朴初当晚回赠著作一册,并亲笔题字。这是赵朴初第一次见到来自台湾的星云,两人虽然相差20岁,却一叙成莫逆。赵朴初对这位器宇轩昂、弘法有成的忘年之友十分欣赏,并约定日后再相见。
1988年,西来寺主办象征世界佛教人士大团结的第16届佛教徒友谊会,筹备委员会主席由星云担任。他煞费思量,把主题定为“发扬佛慧,为和平而团结”,邀请海峡两岸的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会同时与会。经过曲折的协商过程,双方同意采用此建议。两岸的两个佛教团体,终于坐在同一个会议大厅里了。当星云在大会开幕典礼上公布这一新发展时,来自30多国的80多个佛教团体的与会者500多人,热烈鼓掌持续3分钟,不少代表连叫“Wonderful!”香港代表和几位东南亚代表,一致称道这是比奥运模式更具意义的“星云模式”。
由于这样的诚意及具体成果,赵朴初具函邀请星云访问中国大陆。1989年,星云率领浩浩荡荡的“国际佛教促进会大陆弘法探亲团”,团员有僧信两众500余人,主团72人。抵达北京时,外交部长姬鹏飞和赵朴初到机场欢迎。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宴请星云一行。星云单独和国家主席杨尚昆会面,同时应邀到北京大学等学校演讲,还在中国科学院、中国佛学院、现代文学馆、北京中国文化书院座谈。这不但促进了两岸佛教文化、学术文化的研究交流,更超越了政治现实,使两岸的交流从此跨出了一大步。
星云率团从3月27日至4月25日几乎绕了大陆一圈,东起上海,西到敦煌,北至北京,南抵成都。此间,星云不但回到久别的家乡江苏省江都市省亲,重履50年前出家的栖霞寺,也应邀主持佛像开光、皈依典礼,以及多次即席开示说法等,让各界印象深刻。这是台湾佛教界第一次公开前往大陆的弘法活动,从此两岸佛教界互动频繁、合作无间。
1989年星云在大陆弘法探亲期间,应赵朴初之邀,瞻仰了西安法门寺佛指真身舍利,种下了星云与台湾佛教界联合恭迎佛指舍利莅台的殊胜因缘。2000年12月12日,星云在南京与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会谈时提起,之后历经多次会面协商,最后在澳大利亚南天寺以“星云牵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的四大原则定案。随后星云回台联合台湾佛教界与居士代表,正式成立“台湾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员会”,由星云任主任委员,心定法师、吴伯雄、李正豪出任副主任委员。接着恭迎处主任慈容法师、秘书处主任慈惠法师等人展开作业。
历经一个多月的筹备,2002年2月23日,被视为“一级国宝”的佛指舍利,在星云等180名台湾佛教界人士恭迎以及大陆护法团护持下,由西安搭乘港龙专机莅台。这开启了大陆与台湾的首次空中通航。佛指舍利在台供奉的37天里,共有近400万人瞻仰礼拜。此次恭迎佛指舍利活动是超越党派、省籍、族群的分别,不但促成台湾佛教界大团结,也建立了两岸人民和睦友善交流的典范。
星云积极关注和支持家乡的发展。2003年10月,星云应邀出席“鉴真东渡日本1250周年纪念活动”,随后捐建鉴真图书馆,并建立“扬州讲坛”。他还复建宜兴大觉寺,捐建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关心支持江都仙女庙和江都聋哑学校建设,数次将档案资料捐赠江都档案馆。他常说“我是中国人,我是扬州人,我是江都人”,赤子之心昭然可见。为了弘扬星云的不凡功德和崇高品德,国家档案局、江苏省档案局和扬州市档案局均同意江都在即将兴建的江都档案新馆内,将“星云馆”作为地方名人档案馆兴建。国家档案局长杨冬权要求将江都档案新馆建成全国独一无二风格的一流的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并为“星云馆”题名。目前,该馆建设已列入江都“十二五”规划,进入筹建程序。
为了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星云还先后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巡展“一笔字”书法,与北大、厦大、扬大学子谈心交心,在内蒙古、海南、湖南等地应邀演讲,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得到习近平、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与亲切接见。2010年星云荣获中国首届“中华文化人物终身成就奖”,2013年3月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星云情系两岸的“愿”和“缘”,应和了两岸人民的意愿,应和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正如星云回忆2013年2月习近平会见时说过的一段话:“两岸关系虽然历经坎坷,但终究能打破长期隔阂,开启交流合作,这是因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种天然的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基本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两岸交流合作得天独厚,这种双向利益需求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住,更是因为,全体中华儿女有决心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全民族共同愿望任何力量阻挡不了。”我们坚信,两岸和平统一的那一天一定会胜利到来,两岸人民共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星云情系两岸的“情”、“愿”与“缘”,已经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2010年3月21日,星云在扬州讲坛作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