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4-08-07

当代医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肘部陈旧性克氏

吕 岩

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

吕 岩

目的 探究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4)。实验组进行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均进行早期相关锻炼恢复。统计患者的愈合效果及功能恢复,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肘关节活动范围:屈曲(91.4±9.8)°、伸直(20.1±6.3)°、旋前(50.6±5.5)°、旋后(67.0±7.0)°,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方法固定稳固,早期锻炼恢复快,综合治疗效果好。

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克氏针;支架外固定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肘部关节的严重损伤,其主要是外界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由于肘部在人体受到外界冲击后局部聚焦能量大,故临床上所见肱骨髁间骨折多损伤重,治疗起来难度大[1]。目前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多采用内固定治疗,但具体疗效及预后也不尽如人意。为切实探究、寻找好的治疗方案,抽取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4月山东省龙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男15例,女9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1.75±6.84)岁;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3.68±7.16)岁。患者受伤部位左侧26例,右侧22例;损伤原因方面:摔伤14例,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伤26例;患者骨折均为开放型,伴有其他严重外伤。患者受伤到手术时间为20~38 d,合并有尺神经损伤4例,全身骨质疏松1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分型 患者手术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临床诊断标准[2];(2)排除患者具有绝对或相对手术禁忌证;(3)排除患者具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影响术后康复的其他因素;(4)排除特征人群(孕妇、婴幼儿、未成年人或精神病)。患者按美国骨创伤协会分型均为C型,其中各组为C 1型14例,C 2型8例,C 3型2例[3]。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局部清创后行石膏固定,排除手术禁忌证。

1.3.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克氏针内固定法;实验组行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实验组的具体手术步骤如下:(1)患者麻醉后取侧卧体位,患肢用支架固定,取肱骨后正中弧形切口,切口位于肱骨后中下至尺骨鹰嘴外侧,总长10~14 cm,按层依次分离皮下组织和筋膜,向两侧分离至内外上髁,游离内侧尺神经,并给予保护。(2)沿着肱三头肌腱远端做舌形瓣切开,远端置于尺骨鹰嘴上方,底部位于关节线,将其外翻,显示肱骨内外髁以及滑车关节,切开关节囊以暴露骨折部位。(3)对骨折部进行清创,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复位,主要为肱骨滑车关节和小头的复位,从外侧依次向内侧以克氏针固定,从外上髁至内上髁钉入,注意不要打穿。以其为中心,依据骨折线固定远端髁部骨折。(4)将铰链外固定支架连接至克氏针的中心,调整滑动臂以确定其活动情况,在三角肌止点处置入螺纹钉,注意不要伤到桡神经。置前臂旋前体位,于尺骨钉入螺纹钉,注意保持关节间隙,再次调整外固定各关节位置,检查骨折部位复位情况,注意血运情况。(5)加紧各关节、撤下克氏针,固定屈肘位并修复关节囊及韧带,常规缝合及放置引流。

1.3.3 术后处置 2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抗感染,给予尼美舒利防止异位骨化,3 d内拔除引流。术后1 d开始前臂旋转运动,2 d后开始肘部关节被动运动,1周后开始肘部关节主动运动。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加大运动量,实验组患者在肘部运动恢复后拆除外固定支架。

1.4 干预效果评价 采用国际制定的预后评分系统[4]来评估其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同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肘部运动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的比较采取ridit比较;正态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经过相关处理措施后的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的疗效比较[n(%)]

2.2 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肘部运动情况比较 经过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屈曲,伸直,旋前和旋后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3 讨论

以往的研究显示[5-6],肘关节的骨折占全身骨折7%~10%,其中累及肱骨下端占30%,而肱骨下端骨折多为髁间骨折,多是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骨折粉碎程度较重,治疗难度大,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差,目前被公认为几个治疗较困难的骨折之一,所以肱骨髁间骨折是骨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类骨折的治疗目的为保持关节完整性,尽量做到解剖复位,维持肘部结构稳定以保证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

笔者选取病例均为开放性骨折,且伴有严重外伤需优先处理,手术多不及时。故笔者采取此种术式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肘部功能。临床上陈旧性骨折多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和疤痕组织,使肘部原有的解剖结构显示不清,所以术中要优先切开关节囊,找到内外侧髁和关节面。关节面复位应主要依据骨嵴逐步复位,注意尽量不要去除骨松质。

解剖学上显示,肘关节的运动方式类似铰链,故铰链式外固定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活动,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同时也可以拉开关节间隙、韧带等,防止术后痉挛,帮助软组织愈合。研究显示[7],一般情况下关节修复迅速,但胶原纤维多成杂乱无序,无定向性,为无用收缩,虽形态相似,但无关节功能。因此本研究实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可以使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对胶原纤维进行定向、有序塑造,提高功能恢复效果,因为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克氏针内固定能有效地阻止骨折块移位,还能减少术后并发感染可能性[8],为提高固定的稳定性,防止关节僵硬,笔者采用克氏针代替普通螺钉,其可以提高牢固性,有利于早期锻炼。外固定角度选择在最大位,是为了防止关节僵化导致的角度丢失,因此本研究实验组患者屈曲,伸直,旋前和旋后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一结果更加说明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肢体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患者方面具有效率显著、恢复快、早期锻炼效果良好及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

[1] Koh KH,Lim TK,Lee HI,et al.Surgical release of elbow stiffness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inter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distal humerus[J].J Shoulder Elbow Surg,2013,22(2):268-274.

[2] 郭志民,翟文亮,林斌,等.肘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23(4):427-430.

[3] 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5-206.

[4] 林博文,王华,张晓明,等.肘关节松解术结合带轴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7):625-628.

[5] 黄雷,张波,王满宜,等.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3):158-162.

[6] 平建锋,钱宇,孙文东,等.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平行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375-1376.

[7] 杨家德,陈桂荣,张有文.肱骨髁部骨折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的力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4:704-711.

[8] 吴海河.交叉克氏针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53-1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67

山东 265701 山东省龙口市中医医院骨科(吕岩)

猜你喜欢

肘部陈旧性克氏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对比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一肘部练习(中级篇)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肘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治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