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诊断探索

2014-08-07周春梅

当代医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左室B超心脏病

周春梅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诊断探索

周春梅

目的 探讨B超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心脏B超与心电图检查情况。结果 本组62例患者经心脏B超检查显示,非对称性肥厚、对称性肥厚、左室增大、左房增大、主动脉弹性减弱以及主动脉扩张的检出率依次为19.4%、12.9%、16.1%、29.0%、8.1%、14.5%,心电图检出率依次为6.5%、48.4%、6.5%、17.7%、0.0%、3.2%,心脏B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查(P<0.05)。结论 心脏B超检查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率高于心电图检查,且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更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心脏B超;心电图;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常合并心脏以及血管等异常变化,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冠脉血流异常、心脏左室肥厚、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等,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多见于病程较长患者中,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错失了治疗最佳时机。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心脏疾病的无创性技术,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随着超声现象技术的发展,B超检查技术以及无创、快速、敏感性高等优点在各脏器病变的诊断中获得了广泛应用[2]。本研究回顾分析6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B超与心电图检查情况,旨在探讨心脏B超对于本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湖南省东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62例,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35~82岁,平均(52.6±2.2)岁;病程1~40年,平均(24.4±1.2)年。合并症:22例合并脑血管疾病,15例合并冠心病,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均完整,均接受心脏B超以及心电图检查。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B超以及心电图检查,均由专业医师负责检查。心脏B超检查仪器采用飞利浦HDD 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采用左室空长轴切面M进行取样,检查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室壁厚度、心脏腔室情况,对心尖四腔切面取样容积选择二尖瓣口,并测量E波、A峰最大速度、E峰、A/E加减速度时间以及舒张期的血流频谱。心电图检查采用12导联心电图进行常规分析。

1.3 诊断标准 采用二尖瓣短轴切面进行室间隔及左室壁诊断,如舒张期以及前后径均≥13.2 mm,并且在收缩期其厚度在66%以上,则为室间隔肥厚;对于舒张期以及前后径均≥14 mm,则为左室肥厚;常规测量二尖瓣腱索水平,女性左室内径在51 mm以上、男性在56 mm以上则为心室扩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脏B超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非对称性肥厚、对称性肥厚、左室增大、左房增大、主动脉弹性减弱以及主动脉扩张检出率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脏B超与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n(%)]

3 讨论

心脏是高血压的主要靶器官,持续高血压症状可引起左心室肥厚等心脏功能及结构变化。此外,血压过高还可导致血管内膜受到严重冲击,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沉积于动脉壁上,引起动脉血管狭窄。而动脉血管狭窄可引起脑缺血症状,当脑血管内血压过高时,即可导致脑溢血或者是脑出血,严重时还可发展成为心力衰竭[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导致心室长期受压,引起心肌细胞肥厚以及大量间质细胞增生等。代惠英[4]认为,高血压对心肌正常收缩功能并无明显影响,但可导致左心室壁增厚,病程较长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左心室壁增厚经心电图检查出S-T段变化时,多已处于晚期,早已丧失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并予以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B超是一种新型诊断技术,具有无损伤、无痛、无放射性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5]。心脏B超影像具有较强的实体感,可全面、清晰地显示脏器及周围组织的断面影像,并逼真、客观地呈现其解剖结构,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而言,应用心脏B超检查除能够反应高血压患者的瓣膜返流、心腔扩大、室壁运动状况、心脏肥厚状况以及大动脉内径等情况外,还可反应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6]。汤文亮[7]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应用心脏B超及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心脏B超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达32.0%,而心电图检出率仅为22.0%。本组6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经心脏B超检查显示,非对称性肥厚、对称性肥厚、左室增大、左房增大、主动脉弹性减弱以及主动脉扩张等的检出率均较心电图检查显著提高,与冯小芳等[8]报道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心脏B超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效果优于心电图检查,其对于患者的心脏变化更为敏感。但心脏B超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检查过程中超声穿透力较弱,则诊断结果不如CT及X线检查。此外,心脏B超检查所用反射机理为多次反射,这个过程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假反射等现象而导致误诊,故在临床诊断中应充分重视上述问题[9]。

综上所述,心脏B超以及心电图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均具有无创、无痛等优点,但心脏B超具有更强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诊断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莫敏.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36):37-38.

[2] 李红平,蒋喜文,周美君,等.1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2):175,177.

[3] 黄冬梅.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对心脏B超和心电图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6):40.

[4] 代惠英.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7):38.

[5] 李娟,陈新舂.基于50例基础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24):207.

[6] 肖志辉.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诊断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763-1764.

[7] 汤文亮.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4):473-474.

[8] 冯小芳,袁润葵,黄雪梦,等.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9):109-110.

[9] 郭道安.心脏B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6):88-89,10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48

湖南 425900 湖南省东安县人民医院(周春梅)

猜你喜欢

左室B超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