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播看黄庭坚词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2014-08-07张学净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黄庭坚词作山谷

张学净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从传播看黄庭坚词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张学净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黄庭坚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两宋不同时期不同传播方式共同促进了黄庭坚词的广泛流传:北宋时期,词人作词主要用于宴饮场合,配乐而歌,黄庭坚的词作通过歌妓传唱而名震一时,时人对其词的品评也多从本色当行、声律谐美方面评点;南宋时期,词这种文体成为走上纯文本的案头文学,黄庭坚的词作经词集刊刻、词选择录和词话点评而传播久远。

黄庭坚词;传播方式;两宋词史

宋代江西诗派的盟主黄庭坚,以诗著称于世,其一生虽未刻意为词,但其词作却历来为词坛所关注,褒贬毁誉参半。《后山诗话》高度评价了山谷其词,认为“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迨”,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曲概》中颇为中肯地点评了黄庭坚词,称“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惟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由此可见黄庭坚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20世纪以来,黄庭坚词日益为学术界所重视,论述黄庭坚词在两宋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之著作论文为数不少,如邱俊鹏的《黄庭坚词在求变中的得与失》[1],房日晰的《秦观黄庭坚词的异同与历史地位》[2],龚兰的《从山谷词探两宋词风之变》[3]等,这些论文为后人研究山谷词开启了门径,有利于清晰简明地把握山谷词之词史地位,但是目前学术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究山谷词在流传中的传播途径与接受过程方面的成果却相对薄弱,笔者即从传播学角度来探究其词在两宋的流传情况,以期更为“动态化”地把握山谷词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一 歌妓传唱,流行乐坛

北宋时期,文人填词主要用于歌舞唱和,歌妓借名人词作而声名倍增,文人因歌妓们大量的演唱其词而名扬四方。黄庭坚的词作在当时也是通过歌妓传唱而名扬四方的。如杨万里在《诚齋诗话》记载:

东坡谈笑善谑,过润州,太守高会以飨之。食散,诸妓歌鲁直《茶词》云:“惟有建溪春草,解留连佳客。”坡正色曰:“欲留我喫草”诸妓立东坡后、憑东坡胡床者大笑绝倒,胡床遂折,东坡坠地,一笑而散。见蜀人李珪说。

通过这则词话可见黄庭坚之词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以及被广泛传播的程度。

而黄庭坚本人在填词时,也是非常注重曲子词的可歌性的。据《山谷简尺》(卷上)上记载,黄庭坚曾对其友人说“前三章声韵亦佳,恨未有人可传,不知李时父能歌否?若能歌,便可传到融州矣”[4],经查考,山谷此言当指乐府,即曲子词。可见,黄庭坚本人在填词时对歌词的传唱效果很是看重,翻检目前所见的黄庭坚留存词作,会发现在近200首的山谷词中,有三分之一的词作是黄庭坚写给歌妓,可以付诸歌喉传唱的。如皇都风月主人在《绿窗新话》卷上引《古今词话》云:

涪翁过瀘南,卢帅留府。会有官妓盼盼性颇聪慧,帅尝宠之。涪翁赠《浣溪沙》曰:

脚上鞋儿四寸羅。唇边朱麝一樱多。见人无语但回波。料得有心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何。今生有分向伊么?

盼盼拜谢。翁令唱词侑觞,盼盼唱《惜花容》曰:“词略”涪翁大喜。竖日出城游山寺,盼盼乞词,涪翁作《蓦山溪》以见意。

而黄庭坚为歌妓陈湘所写几首词作也被词话、笔记小说中载录,成为文人与歌妓交往的一段风流佳话。如极为学者所称赏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中的《蓦山溪》“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写的便是歌妓陈湘。其在同年(崇宁三年甲申)所作的《阮郎归》中也表达了对陈湘的爱慕之情,其词如下:

曾旉文既眄陈湘,歌舞便出其类,学书亦进。来求小楷,作《阮郎归》词付之。

盈盈娇女似罗敷。湘江明月珠。起来绾髻又重梳。弄妆仍学书。

歌调态,舞工夫。湖南都不如。它年未压白髭须。同舟归五湖。

由以上词可见,黄庭坚出于同情、怜爱所写的这些赠妓词,经歌儿舞女播之管弦、传之歌喉,使黄庭坚的词作流行于当时的酒筵歌舞、风月场合。也正因为如此,黄庭坚的词作中会有涉艳之语,为时人所诟病。如道人法云秀就直接棒喝其作艳情小词“邪言荡人淫心,使逾礼越禁,其罪非止坠恶道而已”[5]。而黄庭坚本人对此却不以为然,深为法云秀等人不谙其心意而无可奈何。其在《小山词序》中辩白道“余少时间作乐府,以使酒玩世。道人法秀独罪余以笔墨劝淫,于我法中当下犁舌之狱,特未见叔原之作也”。词为小道,乃遣兴娱怀之作,黄庭坚终其一生也未视倚歌填词为文章正统,尽管在其词作中也流露出不少言志抒怀、感慨身世之语,但仅是借一种休闲方式来排遣心中不快而已,不能与南宋以后的使意著词所等同。如黄庭坚在有关文章和书信中谈到其词的编撰事宜时曾说“但有乐府长短句数篇,谩往”[6]。可见,黄庭坚对其词集编撰的审慎态度,许是有一种既因其得意之作想留存后世,又恐词中言语怠慢有失大雅之身份的心理吧。

由此可见,在北宋轻歌曼舞、一片升平的气象下,在到处弥漫着《花间》情韵的词坛曲巷中,黄庭坚以随意酣畅的情致寄意于词,不自觉地沾染了艳词俗曲的风气,在其词作中时有显露,也因此使其词作在酒阑歌舞之地流行传播开来,成为与柳永前后相继的词坛畅销名家。

二 酬赠唱和,文人相传

翻阅相关文献,轻叩宋词华音,会发现黄庭坚的词作不仅在风花雪月的酒筵歌舞中辗转,也在宋代的文人层中流走,为文人雅士们所津津乐道。其词作能为文人层所接纳,一方面是因为黄庭坚本人便是上层文人圈中的一员,他的诗作大名鼎鼎,他的书画雅趣四溢,对其词作的关注,或多或少与黄庭坚的名人身份有关。另一方面,黄庭坚对其师友情深义重,对晚辈关勉提携,写有不少酬赠唱和亲友之作。通过友人之间的酬赠次韵,口耳相传,山谷词从剪红刻翠的风月场中走出,得以在文人阶层传播开来。

据现存资料统计,山谷词中酬赠(赠妓词不算在内)、唱和次韵师友的作品有50首左右①,其中大部分作品感情深挚,词境阔大,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成为后世称赞的佳作。如崇宁三年甲申(1104年),他在过衡阳时追和秦少游所写的《千秋岁·苑边花外》,词中追忆了与少游同朝议政时的韶光华年,惜别之情溢于言表,寄寓了对少游“醉卧古藤花下,了不知南北”的深切同情,语言顿挫哽咽,感情极为沉痛,可以称得上是悼亡词之经典。再如,黄庭坚次东坡七夕韵的《鹊桥仙》,语言苍劲,情感郁勃,一句“年年牛女恨风波,算此事、人间天上”,以肺腑感言,冲口而出,深情厚谊尽蕴于中。除了与苏门友人的赠别次韵词外,黄庭坚怀乡思亲酬赠兄弟家人的词作也不失为后世传颂的佳作,如《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化用贺方回《青玉案》的艺术手法而再造了一幅凄婉迷离难舍难别的亲人目送图,词境渺远,情感深沉。另外,黄庭坚本人笃信佛教,与佛门僧人均有往来,写下了不少唱和次韵僧友的作品,如戏效保宁勇禅师作的古渔家傲四首、次韵酬赠僧惠洪的《西江月》等词,这些词以禅入词,别有意蕴,在当时通过佛寺题壁、僧友传唱而广播,丰富了山谷词在宋代的词史上的价值。

黄庭坚的酬赠唱和之词打开了其词传播的另一门径,那些真情实感、凄婉蕴藉的词作在师友的交游品评中为人熟知,并提升其词作的品味,使其能于北宋文人词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传为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云“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迨也”。正因如此,多有晚辈后生效仿其词作,如《雪浪斋日记》记载的秦观之子秦湛效仿黄庭坚词的本事:

山谷小词云:“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极为学者所称赏(赏下原有味字,据文义删)。秦湛处度尝有小词云:“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盖法山谷也。

再如黄庭坚改写旧曲《醉落魄》的四首兀兀陶陶词,因其寓庄于谐、傲世超跋的创作特色而被后人所效仿,两宋之交的李滨老曾效此体并在其《醉落魄》序中云:

予病足,置酒圃间,江梅渐开,不能一举爵。对景呻吟,因效山谷道人陶陶兀兀之句法,其体作此,以遣兴云。

这些效仿之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黄词的知名度,同时也是对黄词艺术价值的肯定。

由上述歌妓传唱与酬赠唱和这两种传播方式可见,黄庭坚作为北宋中后期文坛的中流砥柱,在曲子词界虽不及柳永、苏轼、周邦彦等人词名显著,但是在异彩纷呈的北宋词坛中,在轻歌曼舞的升平社会,无疑有着不可取代的词史地位,其爽直明快、俚俗浅近的部分词作,开金元曲之先导;其清健峭拔的词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世词人的创作之风。

三 文本承载,流传广远

“靖康之难”对于北宋词坛产生了深刻影响,南宋王朝一蹶不振,一直处于内外交困、风雨飘零的状态下,再也回不到北宋“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全盛繁丽。南渡之后,宋人之词学观、审美趣味、艺术指向也发生了重大变迁,黄词中沉淀的人生思考、情感意蕴渐被人所挖掘、传播、扩大,使其词作在词史的递变删择中有了永恒的地位。

南宋初期,宋高宗明文下诏禁止天下歌舞欢吟,十六年的禁乐令,冷却了曲子词声乐结合的热情,曲子词渐渐走向纯文本的文人案头,此一时期,歌妓传唱不再是黄庭坚词作的主要传播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词集的刊刻、词选的择录以及文人墨客的品第。

(一)词集刊刻览全貌

依据笔者所查阅的宋代相关典籍文献所记,黄庭坚的词作在其生前并未能够付梓出版,而是到了南宋时期,随着元祐党禁的解令,方有词集刊刻出版,通过其词集的发行,使得时人得以概览黄庭坚词之全貌,从而对其词作的风格特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根据宋代相关文献载录,以及今人对其词集版本方面的考证,黄庭坚的词集在南宋的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都有刊刻,如南渡初苏籀为之作序的《三学士长短句新集》(与秦观、晁补之合刻本),南宋孝宗乾道间刻于麻沙镇的《类编增广先生大全文集》,有词1卷91首,南宋闽刻本的《山谷琴趣外篇》(3卷90首),这一版本据朱孝臧《强村丛书》跋云:“卷中讹文脱字,往往而有,题尤芟节太甚,或乖本恉”,虽然编排杂劣,但是亦有传播之功。另外《直齋书录解题》记载的长沙刘氏坊刻《百家词》本的《山谷词》一卷,据饶宗颐《词集考》中考述,疑为明刊毛晋《六十一家》之底本。另据谭新红先生在《宋词传播方式》一书中的梳理,与黄庭坚差不多处于同一时期的词坛名流中,除了苏轼词集在宋代有18种版本,周邦彦有11种,柳永、秦观、黄庭坚均都有8种版本行世。可见不管黄庭坚词作本身艺术水准如何,其在宋代其词作的刊行量是不亚于柳永、秦观等词坛大家的,当然这也与其在政坛上、文坛上的地位有关。

(二)词选择录存经典

如果说在宋代的文本传播方式中,词人别集的刊刻能够更全面地展现其词作全貌,那么词选中所择录的作品则体现了一定时期选家之宗旨、时代之喜好,凸显了词人词作之特色。很多情况下,我们对某人某词的熟识,并不是因为翻看了其专门词集,而是在不同的词选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读到其作品,从而在潜意识中建立了该词人词作的经典模型。

据唐圭璋先生校点的《唐宋人选唐宋词》书中载录的词选以及其他文献所记,刊行于南宋的词选主要有《梅苑》《草堂诗余》《乐府雅词》《中州乐府》等11种,除了散佚失传的《复雅歌词》《混成集》,我们无法确知其选取黄庭坚词的情况外,据笔者梳理,为今人所见的词选中选录黄庭坚词作的主要有曽慥的《乐府雅词》,何世信增修的《草堂诗余》、黄昇编选的《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三类词选。在《乐府雅词》中,共选词934首,其中选了黄庭坚词一首,即《鹧鸪天》(塞雁初来秋影寒);在《草堂诗余》中,共选词367首,其中选录黄庭坚词9首,分别为蓦山溪(鸳鸯翡翠)、踏莎行·赏春(临水夭桃)、鹧鸪天(黄菊枝头破晓寒)、念奴娇(断虹霁雨)、鹧鸪天(人间欲避风波险)、品令(凤舞团团饼、阮郎归(歌停檀板舞停鸾)、醉落魄(红牙板歇)、西江月·劝酒(断送一生唯有);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共选词515首,其中选录黄词9首,分别为蓦山溪(鸳鸯翡翠)、蓦山溪·春晴(朝来风日)、水调歌头·春行(瑶草一何碧)、江城子·情景(画堂高会酒阑珊)、踏莎行·春晚(临水夭桃)、清平乐·晚春(春归何处)、鹧鸪天(西塞山前白鹭飞)、菩萨蛮·集句(半烟半雨溪桥畔)、好事近(一弄醒心弦)9首。

从这些词选中可看出,刊编于南宋不同时期的三部知名度颇高的大型词选,并未特别地青睐黄庭坚的词作,而是依据市场行情、社会文化潮流、依据各选家编选的意图,有选择地载录了几首在北宋时期被热评的词作,其中《蓦山溪》(鸳鸯翡翠)一词是山谷词中上榜率最高的词作,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这首词在当时的热销状况。再细查以上所选录几首词作会发现,这也是后世为人所熟知的黄庭坚词作中经典名篇。由此可见,选本所产生的文学效应和社会影响更为深入人心。

(三)品评传播

在当时,著录于各诗话、词话、野史笔记中的关于黄庭坚词的品评也是其作品有效传播的一种方式。在南宋时期,自黄庭坚的词集刊刻后,对其词评价便不尽同于北宋摘句批评中的是否应声协乐、本色当行的准绳,而是把原本承载着风花雪月的小词推尊到了言志抒情、寄兴遥思的高度,更关注其词作的内在之意是否高雅纯正,也因此黄庭坚词集中的那些意内言外、清雅豪迈的词作更受时人青睐,而其艳情俗语则多遭贬斥。如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中云:

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制得七八。黄晚年闲放於狭邪,故有少疏荡处。

又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八中载:

无几称:“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迨也。”无咎称:“鲁直词不是当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二公在当时品题不同如此。自今观之,鲁直词亦有佳者,第无多首耳;少游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二公之言,殊过誉也。

二者从词的情致、意蕴方面对黄庭坚词作了一分为二的评价,这种评价在无形中传播了黄庭坚的词作,也影响了后来者对黄庭坚词的认识。而传为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词论》中对黄庭坚词的评点,更是提升了黄庭坚词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其在词史上的地位。李清照在《词论》中如是说:“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7]。李清照承接北宋论词准度,以词须配乐而歌的鲜明立场肯定了黄庭坚词作的协乐性,自此以后,论黄庭坚词者多引用此语来表述其词史之地位影响。

在南宋关于黄庭坚词的评点中,除了上述从神韵风貌、词体内涵等方面的评论外,还有不少对其词作语言特色、创作手法方面的指摘点评,这不仅使黄庭坚词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更有利于后学之人深入了解其词作艺术特色。如李清照在《词论》中又云:

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对黄庭坚词作中过多用典而显出斧凿痕迹,不够自然浑融的创作手法作了中肯的批评。再如袁文在《翁牖闲评》中评点:

黄太史词云:“一杯春露莫残留,与郎扶玉山。”又词云:“杯行到手更留残。”两残字下得虽险,而意思极佳。

以鉴赏的形式品评了黄庭坚词中用语的精炼高妙。

从这些品评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黄庭坚词的接受程度,也可推想出宋代词坛中不同时期人们对词这种文体的不同关注点。通过文人品第有利于后人把握黄庭坚词的短长得失,黄庭坚词在宋代词坛上的地位与影响窥见一斑。

结语

由北宋的歌舞昌平到南宋的干戈四起,由词为小道到诗词同尊,黄庭坚的词作并没有因时空的转移而消逝于人们的视野,而是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在文坛中默默挺立,或被人称赞、或被人叫好。虽然他的词作不及苏轼、周邦彦那样在南宋开宗立派、为人尊捧,但是我们在姜夔清冷峭拔的词风中,在金元曲迭起的声音中,都或多或少地看到些许黄庭坚的词作风格,从动态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他在词史上时起时落的命运。

注释:

①据马兴荣、祝振荣《山谷词校注》本,确定为黄庭坚所作的有188首,存疑18首,这一数据乃从其188首词中统计得出。

[1]邱俊鹏.黄庭坚词在求变中的得与失[J].文学遗产,1987(3).

[2]房日晰.秦观黄庭坚词的异同与历史地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3]龚岚.从山谷词探两宋词风之变[J].江西社会科学,2000(8).

[4]杨万里.诚斋诗话[M]//邓子勉.宋金元词话全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929.

[5]释惠洪.冷斋夜话[M]//邓子勉.宋金元词话全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256.

[7]魏庆之.魏庆之词话[M]//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201.

〔责任编辑:王 露〕

OntheHistoricalPositionofHuangTingjian’sPoetryinSongPoemfromthePerspectiveofDissemination

ZHANG Xuejing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JiangsuNormalUniversity,Xuzhou221116,Jiangsu,China)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Huang Tingjian’s poems was gradually established with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history.Different method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Song Dynasty jointly promoted the wide spread of Huang’s poetry.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ong poem was mainly used for singing with the orchestra in the feast, the poems of Huang Tingjian gained fame as they were widely sung by Geishas, and the critics were focused on the harmony of rhythm and striking features; while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Song poem gradually separated itself from vocal music and became an independent literary form, Huang Tingjian’s poems were propagated by collected works, selected works and literary criticism works.

Huang Tingjian’s poetry; method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Poem

2014-05-25

张学净(1988-),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I207.23

:A

:1671-5365(2014)11-0038-05

猜你喜欢

黄庭坚词作山谷
睡吧,山谷
沉默的山谷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诡异的山谷
智出山谷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更 正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