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2014-08-07夏玲洋戴晓莉
石 磊 夏玲洋 戴晓莉
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石 磊 夏玲洋 戴晓莉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脑水肿程度、格拉斯昏迷评分(GCS)以及格拉斯结果(GOS)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脑水肿轻度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GOS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依达拉奉;亚低温;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对依达提奉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与常规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年龄在19~70岁,平均为(33.5±1.3)岁,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 h之内入院,患者的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评分在3~8分。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20例,外伤性脑内血肿10例,脑干损伤3例,颅底骨折、多发颅骨骨折2例,脑挫裂伤、急性硬膜下血肿1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GC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通过手术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非手术患者使用止血、脱水、气管切开以及气管插管的方式来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30 mg依达拉奉加1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12小时滴注1次,30 min滴完,连续使用14 d。患者在手术后12~24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给予患者冬眠合剂,并采用呼吸机完全机械通气模式来辅助呼吸,持续时间48~72 h,平均时间62.6 h。
患者第7天进行头颅CT显示颅内水肿的症状;患者用药后的1~3 d每2小时对GCS的评分情况进行记录,4~14 d每天记录1次;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格拉斯结果(GOS)评级,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GOS评级分为Ⅰ、Ⅱ、Ⅲ、Ⅳ、Ⅴ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水肿比较 治疗组轻度脑水肿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比较
2.2 GCS比较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比较(分,±s)
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14 d治疗组对照组40 40 9±3 9±3 11.9±2.2 10.7±2.0 12.6±2.6 11.1±2.4
2.3 GOS比较 治疗组GOS V级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GOS评级比较
3 讨论
随着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事故的增多,脑外伤患者也越来越多,致残率极高[1]。患者发生颅脑损伤时会生成大量的自由基,并参与到颅脑损伤的继发性过程[2]。依拉达奉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在当前的脑梗死、脑出血以及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脑水肿情况以及GOS状况均优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依达拉奉作为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羟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有效抑制患者的细胞损伤,进而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4]。同时,由于依达拉奉具有比较高的脂溶性,可以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到达患者的脑组织。而患者在亚低温的状态下,脑能量代谢比较低,脑耗氧量比较小,进而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血脑屏障,减低患者的脑水肿及颅内压,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最终促进患者脑细胞功能和结构的修复[5]。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叶宏权,朱永正,谢峥.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78例[J].安徽医学,2009(9):198-199.
[2] 魏忠,刘万荣.重型颅脑损伤89例伴合并伤急诊救治体会[J].安徽医学,2009(9):160-166.
[3] 华天凤,孙昀,杨旻.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停留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1(12):160-166.
[4] 刘西,李建明,林新国.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1):169-190.
[5] 宋世宾,刘健,杨华.雪凝天气下颅脑外伤的特征及预后评价[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6):160-190.
R751.1+5
A
1673-5846(2014)08-0223-02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