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性”到“决定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014-08-07兰建平
□ 兰建平
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竞争、产品竞争、企业竞争等领域的经济竞争,更是体现在政党治理国家的模式和能力上的竞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采用什么样的经济管理方式来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是这种竞争的重要体现。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管理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计划经济、转轨经济、市场经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建国以来到1978年,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第二阶段:1978年到2013年,转轨经济管理方式,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并开始逐步由计划经济配置资源为主导向市场经济配置资源转变的经济管理方式。在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我国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可以说是我党和我国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运用市场机制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这一理论创新,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第三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认识市场经济规律、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并顺应客观规律的科学执政理念和做法。
分析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从古到今,世界各国围绕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配置资源问题上,大致经历的四个阶段:市场主导的自由经济阶段(如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政府与市场并举经济阶段(如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新自由经济阶段(如欧元区经济体的诞生)以及强势政府干预经济发展阶段(如日本、韩国等经济体)。虽然从古代到现在、从西方到东方,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程度的政府干预,但是有一点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最终都是市场的力量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配置资源的主导,这是共同的结果,也很好地说明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规律。然而,各国政府为什么仍然十分热衷于政府干预来配置资源呢?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机会主义经济、利己主义经济,无论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在面对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在经济下行较为明显的背景下,以政府配置资源为主的各种宏观调控,会成为经济发展方式政治化趋势追求的重要表现,有形之手,往往会按捺不住调控的冲动,这似乎也成为另外一条“客观规律”了。
从最近5-10年来看,最为典型的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应对危机采用了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政策,通过大量投放货币启动经济,直接导致全球性资产泡沫,以美元为世界货币的全球经济,为此也埋下了理性复苏隐患。日本经济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安倍经济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超发货币。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在货币政策上,钱超发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M2和GDP的比值已经超过2倍,经济光鲜的数据有点拿钱堆出来的感觉。另外,特别在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领域,如股市、房市等,体现为直接的政府计划管控,尽管对刺激经济发展、实现稳增长、保增长起到一定的作用了,但是客观上也大大扭曲了市场的价格信号,颠覆了市场的运行规律。表现在调控结果上,价格越来越偏离价值规律,使市场价格失真、政府调控“空调”,社会资源错配而造成浪费。最后结果,在市场表现上,如房地产,越调价格越高;在生产供给上,如光伏产业,越补助产业发展越不健康。
借鉴国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发展的路径,虽然在市场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一个面临生存压力的国家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风景这边独好,成就令人瞩目,但客观上讲,我国目前只是一种“半市场、半计划;半封闭、半开放”的经济体制,按照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评价我国,认为中国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是有一定道理的。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只有让市场来配置资源,让市场来起决定性作用,才能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为实现中国百年崛起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
所谓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路径和方式表现为经济发展各种要素的配置,要实现“全覆盖”和“全过程”的市场配置,让产品或劳务的价格由市场来定价,让经济社会各项事务,由市场来决策权。这种配置权、定价权、决策权让市场说了算,而不是行政命令、行政长官说了算。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应该是一种消费者定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市场起决定作用最根本的表现。在时序上,作为转轨经济,不可能一两年,一个两个文件,市场的这种决定性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至少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实现这种市场的决定性资源配置作用。在区域上,由于发展环境、发展基础、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市场的这种决定性发挥的程度,也是不一样,不可能够是全国“一刀切”、一个调的。在行业上,由于要素本身特性的差异性,有的市场配置作用很容易实现,有的需要先做些调整,才能实现让市场来配置。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机制起决定性配置作用的理论创新,在实践上也将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从当前来看,至少在这四个方面会起到十分明显的政策效用:一是大大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让有限的要素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市场经济的魅力就在于资本本身具有逐利性,让资本流得更快、更畅,社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速度、力度都会大大加强。蕴藏群众中的创业热情会被大大激发出来,如再现浙江当年“一遇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发芽”的创业创新新高潮。二是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市场主体的转型升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掌握大量的高端资源,企业家就会努力去“找市长(司长)”,而不是“找市场”,所谓“商海横流方现英雄本色”,只有通过市场的充分竞争,才能促进企业练就出色的“硬功夫”,你才能打造“百年老店”。三是有利于消除腐败、减少权利寻租,改善经济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权利寻租、甚至是过度寻租,是政府配置资源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腐败不仅仅是要教育干部“不要贪”,更要制度上让干部“不能贪”,这才是最根本的。当今社会上大量干部犯错误,就是权利寻租太容易所致。四是倒逼政府更好地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不直接配置社会资源,政府的权利就会“减少”。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出来,该如何解决?迫切要求党委、政府提高自身能力,否则,你改变就没用。由于“本领恐慌”而会被社会淘汰,对党委政府来说是另外一种倒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改革开放35年后我国召开的一次重大的会议,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必须结合我省的实际。我省是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换言之,也是市场对资源能够起决定性配置作用条件最成熟的省份,我省要紧紧抓住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有利机会,谋划各种能够让市场起决定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领域和方式。如争取我省成为“国家市场化配置资源改革试点省”的顶层设计,成为我省新的地方国家战略,改变政府“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为各类市场主体更好发挥用提供最佳的制度保证。如借鉴上海设立自贸区(实体试验区)的改革路径,争取我省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自由贸易区(虚拟试验区)”改革路径,为我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努力通过体制、机制上的不断创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继续推动我省各项事业发展 “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