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树细菌肿茎溃疡病发生情况调查与防治

2014-08-07于春华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6期

摘要:根据杨树细菌肿茎溃疡病发生和危害现状,按照病害分级标准,查清了感病指数和发病率,并分析了发病原因,同时提出了防治建议。

关键词:杨树病溃疡;发生调查;防治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78-1

杨树细菌肿茎溃疡是危害杨树幼林、成林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病害,自1982年在黑龙江省发现以来,迅速蔓延到吉林省的杨树栽培区,严重危害林业的发展。为了查清该病在吉林省的分布及危害,我们于2003年10月~2004年4月,对该病进行了调查。

1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踏查与标准地相结合的方法,共设标准地60块,先目测受害程度,及受害轻(发病率10%以下)、中(发生率11%~20%)、重(发生率20%上),按不同地势、不同品种、不同林种设标准地,按分级计数法进行调查,村准地的比例是拟调查林地面积的3%,每地标准地0.1公顷,用平行线法设 60标准树。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分布与危害

该病在四平市各县均有发生,而且在局部地方危害比较严重,传播蔓延速度较快,给公主岭林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调查材料统计,仅在公主岭市发生总面积就达到1794公顷,其中重灾面积186公顷,平均发病率15.8%,感病批数16.9。

从调查材料看,该病主要危害成林、幼林,对防护林危害普遍严重。受害树木轻的生长衰弱,树干畸形,重的木材变色,溃烂严重近于濒死,木材失去利用价值。据资料介绍,受该病严重危害的10年生林分(感病指数在25%以上),每年损失材积2立方米/公顷,公主岭市发生面积严重的林分据不完全统计有650公顷,每年损失材积1300立方米。感病指数在25%以下的林分每年可损失0.8立方米/公顷,1140 公顷每年损失材积达到912立方米。总计每年损失木材2212立方米。调查还可以看出,发病的林分,发病率较高,感病指数较低,其原因是该病侵入的时间不长,现在正是发展蔓延阶段。

2.2 病害病状

该病的症状,发病部分主要是主干,其次是粗枝,病原菌为欧氏杆菌。

2.2.1 外部症状 初期在树干形成椭圆形的瘤,光滑逐渐增大,粗糙纵向开裂,颜色也随之加深,夏季从肿瘤开裂处流出棕褐色粘液,有臭味。

2.2.2 内部症状 从内部解剖看,病部形成后,由白色变成红棕色,韧皮部内部首先变色,木质部最初从溃疡部位(多在节处或冻伤处)开始变色,变成灰色,再变成红色,严重时腐烂。

2.3 发病原因的分析

发病主要取决于诱病因子,其中树种感病的重要条件。立地条件,机械伤口也是发病的因素。低洼、水湿及冻伤、节伤、修枝伤、人为机械等不良因素有利于发病。

2.3.1发病与树种的关系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受该病危害的树种多为:北京系列的美X青、白城杨、小青杨、小黑杨发病轻,其他杨树品种少见发病。

2.3.2 发病与立地的关系 低洼水湿地比地势高,平坦排水良好的林地发病重,因为低洼水湿地的林分湿度大,树木含水量高,是该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低洼水湿地树木生长衰弱,抗病力差,因而发病重。

2.3.3 发病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防护林比用材林重,因为防护林受很多因素影响,创伤多,特别是冻伤。而用材林成片,冻伤少,机械创伤少,所以发病轻。树龄不同发病程度不同,3年生树及2年留根少见发病,随着树龄的增大病情加重。修枝的时间及质量对病害影响很大,如修枝留茬高,用手掰枝都会造成大量伤口。7、8月份修枝,修枝口愈合慢,病部流出带菌粘液有利于病原菌侵染。

3 防治建议

3.1 选用抗病品种造林

为保护造林成果,今后造林必须选用抗病性强的杨树品种造林,对现有易感病的美X青等树种严格限制造林。

3.2 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

在有条件的经营单位,可以通过耕作清除杂草,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林木生长,增强林木自身抗病能力。对可以间种的幼林应提倡种植大豆或苜草等绿肥植物。在低洼水湿的林地内机械开排水沟,降低土壤湿度,可减轻病害发生。

3.3 伐除重病株,保护健康木

对发病严重(Ⅳ、Ⅴ)已成为侵染源的病株应及时伐除,减少侵染创伤。

3.4 提高修枝质量,减少病菌侵入

修枝时间要选择在该病非侵染期及修枝切口愈合快的季节。在四平以4月或10月进行为宜,修枝口要平滑,切忌用手掰,造成伤口。另外,应注意虫害的防治,主要是枝干部害虫透翅蛾、杨干象、青杨天牛、杨吉丁虫等,减少病原菌从树干的虫伤口侵染机会。

3.5 做好检疫工作

该病为系统性病害,在病树的各部分病原菌都存在。因此在造林前应对插条进行严格检疫,发现带菌枝条应立即毁掉。如用苗木造林发现带菌苗,应消毒后造林,控制病害发生。另外在木材调运过程中应做好检疫工作,避免造成人为传播。

3.6 药剂防治

可用50%DT杀菌剂,10%双效灵防治,0.5度的石硫合剂,1∶500多菌灵,1∶200甲基托布津或用退菌特土面增温剂(1∶50∶200)防治,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简介:于春华,公主岭市环岭街道林业站,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生产和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