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半干旱地区山葡萄园行间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的影响

2014-08-07李红军曹军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苜蓿

李红军+曹军

摘要:本文以酿酒葡萄品种“山葡萄”为材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探讨山葡萄园行间生草对土壤的影响,为因地制宜实施山葡萄园科学化生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山葡萄;苜蓿;行间种植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26-2

吉林省的山葡萄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部湿润的山区半山区,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从1997年开始,把山葡萄引入到吉林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松原市栽培,引种获得了成功,并取得栽培技术专利。“山葡萄园行间生草”技术就是其中的一项。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处松嫩平原南部,是半干旱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生长季日照时间长,春季升温快,夏季炎热短促,秋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热量资源丰富,年降水量较少,空气湿度低。诸多气候要素对葡萄的生长及浆果优良品质的造就都十分有利。该地区山葡萄栽培采用清耕法。这种方法对坡地果园土壤有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含量降低,而且不利于形成优良的果园小气候。果园生草自19世纪末在美国纽约开始出现。目前,在美国、欧盟、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果园已广泛采用果园生草栽培。国外有关酿酒葡萄园生草的研究较多。我国的果园土壤耕作管理措施仍然以清耕法为主,对果园生草栽培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关于葡萄园行间生草的研究报道甚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08年在松原职业技术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的葡萄试验园进行。该葡萄园位于北纬45度21分22秒,东经124度45分30秒。年平均气温为5.9℃,生长季气温平均为 18.1℃,日温差较大,平均为13.4℃。活动积温3198.3℃。日照时数为2742.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2%。无霜期为148天。年降水量为409.4毫米,空气湿度年平均为59.0% ,试验地土壤为沙质壤土。

1.2 试验材料

试验供试品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吉林左家特产研究所提供的酿酒山葡萄品种“双红”,于2006年4月定植,南北行向,株行距为0.65×2.5米,单臂篱架整形。2007年春季人工播种紫花苜蓿。播草前以尿素和复合肥作基肥。播后每年于7月份和9月份割草2次。山葡萄按常规管理。在种草区和清耕区选择上、中、下3个点取样,分别进行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肥力进行测定。

1.3 试验设计

连续的三个山葡萄行间播种紫花苜蓿,在间隔三个行间清耕(对照)后,继续在连续三个行间播种紫花苜蓿,之后还是连续三个行间清耕(对照),以此类推。每个行间种植2垄紫花苜蓿草,行内清耕。

1.4 试验指标测定

1.4.1土壤含水量5~8月份每15天在每试验小区采集0~20厘米、20~40厘米、40~60厘米土样各约30克,三次重复,放铝盒内盖严,立即带回实验室称重后置烘箱内于105℃~110℃烘干至恒重,计算土壤含水量(质量含水量)。

1.4.2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 主要测定各处理表层重及总孔隙度,用环刀法。

1.4.3土壤速效养分 分别测定土壤速效N、P、K,全量N、P、K等,进行分析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山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表1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表层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

从表1可以看出,在干旱半干旱平原地区的山葡萄园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使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提高。

2.2 山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土壤含水量影响

2.2.1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山葡萄园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影响 在5~6月份干旱季节,0~60厘米土层的平均含水量清耕(对照)区明显高于种植紫花苜蓿草区。

紫花苜蓿草的根部生长特点是根系发达,深度较大,对于土壤中的水分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一般主根长度能达到60厘米,而且须根也十分发达,主要分布在0~40厘米的土层,在每年的7~8月份时,虽然这时降雨较多,但种植紫花苜蓿草的土壤含水量也低于清耕区,这说明生草可较快降低土壤含水量,这有利于排出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促进葡萄根系的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也便于葡萄园管理(表2)。

表2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0~60 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

2.2.2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山葡萄园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3个不同深度的土层中,种植紫花苜蓿草区的土壤含水量低于清耕(对照)区(表2)。

2.3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山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2.3.1山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幼龄山葡萄园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2年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均比种草前提高了。其中N增幅最大,达233.3%,此与豆科牧草固N有关,速效K清耕对照区增幅达198.4%,种植紫花苜蓿草区,增幅为75.5%;速效P清耕对照区增幅最大,由痕迹增加到76.4,种植紫花苜蓿草区,由痕迹增加到32.8 (表3)。由此表明,豆科的紫花苜蓿草对增加土壤中速效N、K效果较好,清耕对照区解N和速效K增幅较大,可能与施肥水平比正常管理高有关。

表3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山葡萄园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表4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影响

2.3.2生草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影响 幼龄山葡萄园生草2年后,土壤中全量养分的变化差异较大。全N含量和缓效K均比生草前提高了,其中全N含量以清耕对照区和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区增幅较大,分别达54.1%和27.5%;缓效K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区增幅较大;为118.0%(表4)。而土壤中全P含量和全K含量均比生草前减少了,这可能是生草改善了土壤中的生态条件,有利于土壤中全P和全K的转化。另外,由于生草后第1年割草多,翻埋少,土壤中全量元素来源也较少。

3 结语

通过实验对比可以总结出,在山葡萄园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总孔隙度,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是土壤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特征,这两项内容对于土壤的水、气、热运动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试验是在完全依靠自然降雨的条件下进行的,结果表明:在4~6月份干旱季节,葡萄园生草能有效降低土壤含水量;在7~8月份降水比较集中的季节,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也可较快降低土壤含水量,这样能很快排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达到促进葡萄根系的生长发育的目的,同时也促进养分吸收。

吉林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分配不均衡,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因此,如果葡萄园灌溉条件不足的地区,就不太适合大面积推广葡萄园生草栽培。

参考文献

[1] 孔庆山.中国葡萄志[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435.

[2] 李华.葡萄集约化栽培手册[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红军,大专学历,前郭县套浩太乡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曹军,大专学历,前郭县长山镇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网络出版时间:2014-6-1811:31:1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2.1186.S.20140618.1131.003.html

摘要:本文以酿酒葡萄品种“山葡萄”为材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探讨山葡萄园行间生草对土壤的影响,为因地制宜实施山葡萄园科学化生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山葡萄;苜蓿;行间种植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26-2

吉林省的山葡萄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部湿润的山区半山区,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从1997年开始,把山葡萄引入到吉林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松原市栽培,引种获得了成功,并取得栽培技术专利。“山葡萄园行间生草”技术就是其中的一项。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处松嫩平原南部,是半干旱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生长季日照时间长,春季升温快,夏季炎热短促,秋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热量资源丰富,年降水量较少,空气湿度低。诸多气候要素对葡萄的生长及浆果优良品质的造就都十分有利。该地区山葡萄栽培采用清耕法。这种方法对坡地果园土壤有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含量降低,而且不利于形成优良的果园小气候。果园生草自19世纪末在美国纽约开始出现。目前,在美国、欧盟、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果园已广泛采用果园生草栽培。国外有关酿酒葡萄园生草的研究较多。我国的果园土壤耕作管理措施仍然以清耕法为主,对果园生草栽培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关于葡萄园行间生草的研究报道甚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08年在松原职业技术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的葡萄试验园进行。该葡萄园位于北纬45度21分22秒,东经124度45分30秒。年平均气温为5.9℃,生长季气温平均为 18.1℃,日温差较大,平均为13.4℃。活动积温3198.3℃。日照时数为2742.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2%。无霜期为148天。年降水量为409.4毫米,空气湿度年平均为59.0% ,试验地土壤为沙质壤土。

1.2 试验材料

试验供试品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吉林左家特产研究所提供的酿酒山葡萄品种“双红”,于2006年4月定植,南北行向,株行距为0.65×2.5米,单臂篱架整形。2007年春季人工播种紫花苜蓿。播草前以尿素和复合肥作基肥。播后每年于7月份和9月份割草2次。山葡萄按常规管理。在种草区和清耕区选择上、中、下3个点取样,分别进行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肥力进行测定。

1.3 试验设计

连续的三个山葡萄行间播种紫花苜蓿,在间隔三个行间清耕(对照)后,继续在连续三个行间播种紫花苜蓿,之后还是连续三个行间清耕(对照),以此类推。每个行间种植2垄紫花苜蓿草,行内清耕。

1.4 试验指标测定

1.4.1土壤含水量5~8月份每15天在每试验小区采集0~20厘米、20~40厘米、40~60厘米土样各约30克,三次重复,放铝盒内盖严,立即带回实验室称重后置烘箱内于105℃~110℃烘干至恒重,计算土壤含水量(质量含水量)。

1.4.2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 主要测定各处理表层重及总孔隙度,用环刀法。

1.4.3土壤速效养分 分别测定土壤速效N、P、K,全量N、P、K等,进行分析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山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表1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表层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

从表1可以看出,在干旱半干旱平原地区的山葡萄园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使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提高。

2.2 山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土壤含水量影响

2.2.1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山葡萄园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影响 在5~6月份干旱季节,0~60厘米土层的平均含水量清耕(对照)区明显高于种植紫花苜蓿草区。

紫花苜蓿草的根部生长特点是根系发达,深度较大,对于土壤中的水分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一般主根长度能达到60厘米,而且须根也十分发达,主要分布在0~40厘米的土层,在每年的7~8月份时,虽然这时降雨较多,但种植紫花苜蓿草的土壤含水量也低于清耕区,这说明生草可较快降低土壤含水量,这有利于排出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促进葡萄根系的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也便于葡萄园管理(表2)。

表2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0~60 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

2.2.2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山葡萄园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3个不同深度的土层中,种植紫花苜蓿草区的土壤含水量低于清耕(对照)区(表2)。

2.3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山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2.3.1山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幼龄山葡萄园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2年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均比种草前提高了。其中N增幅最大,达233.3%,此与豆科牧草固N有关,速效K清耕对照区增幅达198.4%,种植紫花苜蓿草区,增幅为75.5%;速效P清耕对照区增幅最大,由痕迹增加到76.4,种植紫花苜蓿草区,由痕迹增加到32.8 (表3)。由此表明,豆科的紫花苜蓿草对增加土壤中速效N、K效果较好,清耕对照区解N和速效K增幅较大,可能与施肥水平比正常管理高有关。

表3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山葡萄园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表4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影响

2.3.2生草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影响 幼龄山葡萄园生草2年后,土壤中全量养分的变化差异较大。全N含量和缓效K均比生草前提高了,其中全N含量以清耕对照区和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区增幅较大,分别达54.1%和27.5%;缓效K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区增幅较大;为118.0%(表4)。而土壤中全P含量和全K含量均比生草前减少了,这可能是生草改善了土壤中的生态条件,有利于土壤中全P和全K的转化。另外,由于生草后第1年割草多,翻埋少,土壤中全量元素来源也较少。

3 结语

通过实验对比可以总结出,在山葡萄园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总孔隙度,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是土壤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特征,这两项内容对于土壤的水、气、热运动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试验是在完全依靠自然降雨的条件下进行的,结果表明:在4~6月份干旱季节,葡萄园生草能有效降低土壤含水量;在7~8月份降水比较集中的季节,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也可较快降低土壤含水量,这样能很快排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达到促进葡萄根系的生长发育的目的,同时也促进养分吸收。

吉林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分配不均衡,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因此,如果葡萄园灌溉条件不足的地区,就不太适合大面积推广葡萄园生草栽培。

参考文献

[1] 孔庆山.中国葡萄志[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435.

[2] 李华.葡萄集约化栽培手册[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红军,大专学历,前郭县套浩太乡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曹军,大专学历,前郭县长山镇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网络出版时间:2014-6-1811:31:1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2.1186.S.20140618.1131.003.html

摘要:本文以酿酒葡萄品种“山葡萄”为材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探讨山葡萄园行间生草对土壤的影响,为因地制宜实施山葡萄园科学化生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山葡萄;苜蓿;行间种植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26-2

吉林省的山葡萄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部湿润的山区半山区,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从1997年开始,把山葡萄引入到吉林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松原市栽培,引种获得了成功,并取得栽培技术专利。“山葡萄园行间生草”技术就是其中的一项。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处松嫩平原南部,是半干旱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生长季日照时间长,春季升温快,夏季炎热短促,秋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热量资源丰富,年降水量较少,空气湿度低。诸多气候要素对葡萄的生长及浆果优良品质的造就都十分有利。该地区山葡萄栽培采用清耕法。这种方法对坡地果园土壤有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含量降低,而且不利于形成优良的果园小气候。果园生草自19世纪末在美国纽约开始出现。目前,在美国、欧盟、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果园已广泛采用果园生草栽培。国外有关酿酒葡萄园生草的研究较多。我国的果园土壤耕作管理措施仍然以清耕法为主,对果园生草栽培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关于葡萄园行间生草的研究报道甚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08年在松原职业技术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的葡萄试验园进行。该葡萄园位于北纬45度21分22秒,东经124度45分30秒。年平均气温为5.9℃,生长季气温平均为 18.1℃,日温差较大,平均为13.4℃。活动积温3198.3℃。日照时数为2742.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2%。无霜期为148天。年降水量为409.4毫米,空气湿度年平均为59.0% ,试验地土壤为沙质壤土。

1.2 试验材料

试验供试品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吉林左家特产研究所提供的酿酒山葡萄品种“双红”,于2006年4月定植,南北行向,株行距为0.65×2.5米,单臂篱架整形。2007年春季人工播种紫花苜蓿。播草前以尿素和复合肥作基肥。播后每年于7月份和9月份割草2次。山葡萄按常规管理。在种草区和清耕区选择上、中、下3个点取样,分别进行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肥力进行测定。

1.3 试验设计

连续的三个山葡萄行间播种紫花苜蓿,在间隔三个行间清耕(对照)后,继续在连续三个行间播种紫花苜蓿,之后还是连续三个行间清耕(对照),以此类推。每个行间种植2垄紫花苜蓿草,行内清耕。

1.4 试验指标测定

1.4.1土壤含水量5~8月份每15天在每试验小区采集0~20厘米、20~40厘米、40~60厘米土样各约30克,三次重复,放铝盒内盖严,立即带回实验室称重后置烘箱内于105℃~110℃烘干至恒重,计算土壤含水量(质量含水量)。

1.4.2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 主要测定各处理表层重及总孔隙度,用环刀法。

1.4.3土壤速效养分 分别测定土壤速效N、P、K,全量N、P、K等,进行分析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山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表1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表层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

从表1可以看出,在干旱半干旱平原地区的山葡萄园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使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提高。

2.2 山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土壤含水量影响

2.2.1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山葡萄园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影响 在5~6月份干旱季节,0~60厘米土层的平均含水量清耕(对照)区明显高于种植紫花苜蓿草区。

紫花苜蓿草的根部生长特点是根系发达,深度较大,对于土壤中的水分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一般主根长度能达到60厘米,而且须根也十分发达,主要分布在0~40厘米的土层,在每年的7~8月份时,虽然这时降雨较多,但种植紫花苜蓿草的土壤含水量也低于清耕区,这说明生草可较快降低土壤含水量,这有利于排出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促进葡萄根系的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也便于葡萄园管理(表2)。

表2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0~60 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

2.2.2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山葡萄园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3个不同深度的土层中,种植紫花苜蓿草区的土壤含水量低于清耕(对照)区(表2)。

2.3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山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2.3.1山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幼龄山葡萄园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2年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均比种草前提高了。其中N增幅最大,达233.3%,此与豆科牧草固N有关,速效K清耕对照区增幅达198.4%,种植紫花苜蓿草区,增幅为75.5%;速效P清耕对照区增幅最大,由痕迹增加到76.4,种植紫花苜蓿草区,由痕迹增加到32.8 (表3)。由此表明,豆科的紫花苜蓿草对增加土壤中速效N、K效果较好,清耕对照区解N和速效K增幅较大,可能与施肥水平比正常管理高有关。

表3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山葡萄园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表4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影响

2.3.2生草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影响 幼龄山葡萄园生草2年后,土壤中全量养分的变化差异较大。全N含量和缓效K均比生草前提高了,其中全N含量以清耕对照区和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区增幅较大,分别达54.1%和27.5%;缓效K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区增幅较大;为118.0%(表4)。而土壤中全P含量和全K含量均比生草前减少了,这可能是生草改善了土壤中的生态条件,有利于土壤中全P和全K的转化。另外,由于生草后第1年割草多,翻埋少,土壤中全量元素来源也较少。

3 结语

通过实验对比可以总结出,在山葡萄园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总孔隙度,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是土壤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特征,这两项内容对于土壤的水、气、热运动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试验是在完全依靠自然降雨的条件下进行的,结果表明:在4~6月份干旱季节,葡萄园生草能有效降低土壤含水量;在7~8月份降水比较集中的季节,行间种植紫花苜蓿草也可较快降低土壤含水量,这样能很快排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达到促进葡萄根系的生长发育的目的,同时也促进养分吸收。

吉林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分配不均衡,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因此,如果葡萄园灌溉条件不足的地区,就不太适合大面积推广葡萄园生草栽培。

参考文献

[1] 孔庆山.中国葡萄志[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435.

[2] 李华.葡萄集约化栽培手册[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红军,大专学历,前郭县套浩太乡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曹军,大专学历,前郭县长山镇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网络出版时间:2014-6-1811:31:1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2.1186.S.20140618.1131.003.html

猜你喜欢

苜蓿
苜蓿智慧管理研究进展与应用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苜蓿的种植技术
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和种植技术
接种苜蓿根瘤菌对西藏苜蓿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苜蓿鲜草不可作为单一饲料喂牛羊
要造就一片草原
苜蓿:天马的食粮
春天的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