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东移民培训现状及对策

2014-08-07邓凤英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巴东移民对策

摘要:“前三峡”的关键是移民,“后三峡”的关键是移民致富,致富的关键是“授之以渔”。各级政府和部门从一开始就把大力开展移民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纳入移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本文主要对巴东移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当前库区移民培训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巴东;移民;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15-2

从2006年开始,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配套政策,巴东县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巴东县大中型水库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和规划,把移民技能培训放在了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首位,移民安稳致富这道“世界级难题”,正在逐步破解。予移民以培训,予移民以技术,让移民培训于家门之中,致富于千里之外,这是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方论证而推出的移民致富之策。通过实施移民培训工程,让移民学会一门专业技术,培养一项上岗技能,找到一个就业岗位,以此实现移民安稳致富,促进建立文明、和谐、富裕的新库区。

1 巴东移民现状

巴东“两江四库”现有移民总数为50319人(农村移民14364人,城镇移民35955人);水布垭水库8729人(库区6377人,坝区2352人)。巴东三峡库区移民中,农村移民劳动力9791人,城镇移民劳动力15027人,文盲、半文盲占移民总数的13%。现有部分劳动力已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但还有2万多劳动力未参加任何培训,同时每年新增劳动力(指初、高中毕业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毕业生)约3000余人,加上每年返乡农民工也需要接受转岗就业培训,按10年规划计算,总共有约5万多人需要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再转移安置就业。由于原有劳动技能普遍不适应库区资源环境和经济变化的需要,加之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能满足产业更新要求的劳动技能,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2 移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移民劳动力培训,采用“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移民受益”的运行机制,大力实施移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培训模式,初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培训——转移——服务”体系。以“库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等项目为载体,全县累计培训2万多人并成功转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培训规划、培训标准的不统一,培训手段不先进,致使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训规划、培训标准不统一

由于“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库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等项目分别属于农业、扶贫、劳动、教育、移民等部门主管,主管部门不同,规划不同。各种不同的培训的标准也不一样。培训时间有1个月、2个月、3个月、半年、1年到2年,培训补贴有100元、200元、1500元、2000元不等,不同的培训项目中,会出现同样的培训时间补贴不一样的现象,标准没有统一,致使培训过程中出现“撒胡椒面”、“重复培训重复补贴”现象,钱用得多,而事办得不多。

2.2 培训规模不大,容量不足

目前,全县从事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的机构有12家,其中公办5家,民办7家,年培训能力2000人以上的只有农广校和职高,各机构总体培训规模一年不超过5000人。多数培训机构规模小,设备落后,场地狭小、专业单一、师资缺乏,不能满足大量移民转岗培训的需求。

2.3 培训设施落后,手段不先进

部分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及教学设施落后,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难以对接;有的教学手段落后,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难以对接;有的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不够,课堂学和岗位用难以对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效果,影响库区移民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3 当前库区移民培训工作的对策

为促进三峡库区劳动力充分就业,逐步实现移民致富,由国务院三峡办、国家教育部牵头,共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通过集中教育资源,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就业机制,实现“两个基本”,达到“两个明显提高”。巴东已被国务院三峡办批准为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首批试点县。要探索资源整合新途径,探索率先发展新政策,探索培训就业新机制,着力提升移民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3.1 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壮大规模,打造品牌

3.1.1 成立“巴东县三峡库区移民培训办公室” 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根据对本县培训机构的调查,本着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就业资源的原则,成立“巴东县三峡库区移民培训办公室”,领导和实施库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其主要职责:制订规划、组织协调、评估(培训机构)验收(培训效果)、统筹资金、维权服务。

3.1.2 统筹使用培训资金 对“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库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等涉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项目资金实行统筹,按照资金来源不变、资金用途不变、主管部门分别审核、财政统一拨付的原则,由“移民培训办公室”按照用工需求及各工种(专业)的培训成本,统一培训规划,统一培训标准,统一补贴标准。

3.1.3 成立“巴东县职教中心”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农广校和职高近几年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巴东农广校四个校区常年在校生3000多人,是恩施州唯一的“全省十佳雨露计划基地”、“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劳动力培训转移先进单位”,是团中央和农业部共同授予的“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先进集体”,国务院三峡办授予的“三峡库区移民培训先进集体”。但受体制、机制的制约,学校的教师编制少,正式教师仅6人,政府投入不多,出现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职业高中常年在校生1600多人,200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职高,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全州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是州电大巴东分校,由于学校地理条件限制,在校学生难以突破2000人。

建议以巴东农广校和职业高中作为主体成立职教中心,师资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品牌职校,通过2~3年的努力,使学生规模达到6000人,确保中职生与普高生比例达到1∶1。

3.1.4 打造品牌专业 移民培训必须结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专业。2007年,在湖北日报公布的全省十大劳务品牌中,巴东农广校打造的“巴东电子工”、“巴东导游”荣登第二、第七位。2008年,职业高中的“计算机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专业,巴东农广校与北大青鸟联合开办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被列为湖北省农广校品牌专业。可以说,巴东的“电子应用”、“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专业建设已初具规模。要在现已形成规模的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计算机、电子实验仪器等实验、实习设备,增加数控操作设施(如车床、铣床、刨床、加工中心、雕刻机等),建立1个旅游服务实习基地、1~2个农产品加工实习基地,把“电子应用”、“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旅游服务”、“农产品加工”几个专业作为全县移民培训的品牌专业。

3.1.5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把培训合格的移民转移安置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是移民培训的最终目的。目前,县政府及培训学校在外建立了一些劳务基地。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上海、北京建立了劳务基地,县政府派人参与协调管理,为在当地务工人员提供咨询和保障服务。巴东农广校在深圳、珠海、苏州等地建立了就业安置服务办公室,派专人做毕业生安置和跟踪维权服务工作。政府应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将这些劳务基地统一管理,一方面广开就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争取就业订单,安置学员就业;另一方面了解学员工作情况,更好的为就业学员服务。

3.2 加强库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移民收入

3.2.1 抓好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加移民收入 抓好移民教育培训和转移就业,已成为三峡工程后续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要逐步实现对适龄移民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覆盖,对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移民给予资助全覆盖。

对初中毕业后没有上普高的库区学生,实行两年制“订单式”免费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如电工、电焊工、车工、电动缝纫工、汽车维修工等短期技能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引导移民走出库区从事二、三产业,是增加移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3.2.2 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移民收入 为了方便移民参与培训,在三峡水库涉及的溪丘湾、信陵镇、沿渡河、茶店子、东瀼口、官渡口等6个乡(镇)设立移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站,并在移民村组设立移民培训点。加大科技示范试点工作力度,培育、扶持一批有文化、有经营思想、勤劳肯干的家庭成为科技示范户,带动群众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3.2.3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培训质量 要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必须要有一流的培训基地。而一流的培训基地需要有一流的培训教师和一流的设备。目前巴东县的培训机构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缺乏及教学设施落后。因此,政府应适当增加投入,加大培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稳定教师队伍,提升培训的层次和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增加移民收入,这对于建设安宁、团结、富裕、和谐的新库区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只有通过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品牌学校”,打造“品牌专业”,培养“品牌学员”,进入“品牌企业”,实现“两个基本”,达到“两个提高”,使移民培训真正成为移民安稳致富,安居乐业的“金钥匙“,方能构建稳定和谐的库区。

作者简介:邓凤英,巴东农广校副校长,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职业教育及培训。

猜你喜欢

巴东移民对策
王银成 情系三峡 心念巴东
诊错因 知对策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巴东,巴东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