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辽宁省的柞蚕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2014-08-07杨志英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辽宁省

摘要:柞蚕在辽宁省的大规模人工放养始于清朝嘉庆年间,200余年来,柞蚕业在辽宁久兴不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柞蚕产品应用开发步伐的加快,柞蚕由原来的单一缫丝织绸向蛹、蚕、蛾、卵系统化开发应用转变。形成了赤眼蜂繁殖、营养品、化妆品、药品系统整合产业体系,为这项传统特色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过去被视为废弃物的雄蚕蛾、雌蚕蛾近年来也身价倍增,其中雄蚕蛾价格为猪肉的4~5倍,雌蚕蛾的价格也达到了猪肉的2倍多。蚕丝被成为家庭生活用品新宠,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本文探讨辽宁省的柞蚕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辽宁省;柞蚕业;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S8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03-1

柞蚕业投资少见效快,一般情况下一名蚕工年均可养蚕1~2茬,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4左右,是种植玉米的2倍以上,且不误农时。养蚕时间大部分在“挂锄期”,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家庭收入的大幅度增长。行业风险相对较低。蚕业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三废”、不使用生长调节剂和激素,其产品绿色无公害。但是随着全球人口增多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此,“养蚕破坏生态”之说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产生,把洪灾、旱灾、风灾归罪于养蚕,一些地方盲目毁蚕场栽板栗、红松、果树或者进行蚕场封育。其实,这些说法和做法的根源在于其思维的局限性、片面性,以及对柞蚕发展历史和柞蚕业生产过程的不了解。

1 造成部分地区蚕场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

1.1 林权制度体制不适应柞蚕业发展的要求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柞蚕场的使用存在“重使用、轻管理、权属不清、责权不清”问题。蚕场采取“轮流坐庄制”,蚕农的“现得利”观念十分严重。有的村民组由于人多蚕场少,就盲目采取竞标法使用蚕场,致使这部分蚕场遭受灭顶之灾。

1.2 蚕场资源使用管理不科学

1.2.1 剪枝过重部分蚕农在匀蚕、移蚕过程中,采取主干中剪,使树体长势遭受削弱,形成“小老树”。也有部分蚕农在此过程中,不使用蚕剪,直接手掰叶柄或弱小枝条,使枝条的韧皮部严重损伤,直至干枯死亡。

1.2.2 食叶过重大部分蚕农对当年的树势状况、蚕种的百蛾卵量等项指标缺乏科学评估,抱着“宁让蚕挨饿、不让树余叶”的心理,结果导致树叶大部分被取食殆尽,特别对稚蚕场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1.2.3牛、羊啃食和践踏这两类反刍动物具有苦味耐受特性, 1~3年生柞树枝叶均可采食。1只成年绒山羊每天可采食12公斤鲜枝叶,还可啃食5年生以上的柞树皮。牛除了喜食初生柞芽外,还对1~3年生柞树造成踩踏,致其死亡。

1.2.4 多茬放养春蚕在辽宁有许多地区由于蚕场条件的限制和放养习惯的影响,重茬或多茬放养春蚕,使树势得不到恢复,产茧量大幅度下降。

2 对柞树的特性有全面的认识

2.1 极强的再生能力

柞树根部的潜伏芽和休眠芽,萌发能力堪称一绝,当主干被砍伐后,这部分芽迅速汲取、集中各种养分,强势萌发。而大宗的针叶林和部分阔叶林就没有这个特性。正基于此,辽宁省境内的蚕用柞林虽已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砍伐,仍然生机盎然,为山区人民带来滚滚财富,柞树作为这些财富的基础,无需二次投入,柞林如同高智能血库,既能源源不断输血,更能够自身造血。

2.2 合理的光和产物积累规律特性

蚕场中的柞树矮林每年都是按照爆发规律生长的,4月下旬后的30天左右,柞叶生长量就占全年生长总量的90%,而每年的秋柞蚕放养,往往在8月份才开始,9月份达到柞蚕食叶高峰期,此时柞树叶龄已达150天,叶肉已经老化,光合作用微弱,被蚕取食后不致影响柞树的营养运输和贮藏。

3 生态蚕场建设的任务

蚕场生态研究是以生态学的原理和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蚕场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人为先导,运用经济社会手段,协调人—蚕—环境间关系,达到蚕业生产的高效、持久。未来生态蚕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尽快建立健全蚕业的法律法规和高素质的蚕业执法队伍,为我国柞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这包括蚕种的规范化生产和蚕场的宏观监控使用。(2)全面落实柞蚕场林权产权制度,依法建立芽柞休闲制度、三类蚕场改造升级制度、蚕种质量监管制度。(3)合理安排春、秋蚕放养格局,严禁春蚕重茬放养和多茬放养。严禁使用春蚕场中的剩余残叶或次生新叶养秋蚕,严禁使用芽柞放养春蚕。(4)全面落实蚕场禁牧政策,实现牛、羊全部圈养。(5)采取鼓励措施实施蚕场补植。(6)大力推进蚕业科学普及进程,让柞蚕新品种、柞蚕病虫鸟兽害防控新技术、柞蚕放养新技术等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7)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柞蚕场中的山野菜、中药材、山葡萄、猕猴桃、食用菌、核桃、榛子、野生动物等资源,探索建立柞蚕-山野菜、柞蚕—中草药、柞蚕—食用菌型生态蚕场,增加蚕场附加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8)大力研发推广一化品种或二化一放放养形式,以利于有效减少春蚕放养量,增加商品蚕茧产量。(9)倡导农民在蚕场蚕中追施农家肥、磷酸氢二铵或叶面追施钼酸铵等,提高柞叶产量和质量。

作者简介:杨志英,辽宁省凤城市鸡冠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蚕业技术推广,生态蚕场建设。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保护辽宁省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