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客机牵民意受伤民警动人心
2014-08-07点评人扬森
点评人/扬森
失联客机牵民意受伤民警动人心
点评人/扬森
本月人物
艾哈迈德·沙:马航失联客机机长
焦裕禄:习近平总书记吟诵昔日为他填的词
崔永元:赴美拍摄反转基因纪录片
李代沫:吸毒被捕的《中国好声音》歌手
宋丹丹:演员,与编剧网上吵架
章泽天:奶茶妹妹,被爆与京东老板刘强东恋情
谢秀莲:一位普通的饮品店老板
袁宝成:东莞市长,对记者连回3个“嘿嘿”
郭和兴:网友自发抢购他卖的花,这位老爷爷在三里屯天桥卖花,养子患有癫痫
谢 林:3·01暴恐案中受伤民警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154名中国乘客的飞机,3月8日失去联络,到写稿时,这架波音777-200型客机依然杳无音信。
飞机失联后发生的故事,简直连科幻小说家都很难以写得如此离奇。
各国搜救队伍在海上苦苦搜寻多日,多次发现疑似残骸,发现却一次又一次被否定。阴谋论层出不穷,一会儿说飞机驶入了平行空间,一会儿又有人跳出来告诉我们,这跟外星人有关,更甚者,马来西亚还派出了巫师占卜飞机究竟在哪儿。在16日,马来西亚航空发布信息称飞机最后一次联络时有可能已经降落,一时间,舆论哗然。原来,在海上找了半天,努力很有可能打了水漂。
艾哈迈德·沙
警察搜查了马航失联客机机长艾哈迈德·沙的住所,发现了诸多可疑之处。机长私生活信息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人们发现,一个看似普通的人,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原来他和恐怖分子也有联系?或者他是一个狂热的外星人研究者?还是他早有预谋,劫持飞机,制造政治事件?
马航事件让人觉得扑朔迷离,原因大抵是因为,各方面信息涌来,家属和我们都处于信息失衡的状态,被媒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打得七荤八素。一方面,飞机失联后,信息本身就极度匮乏,而另一方面,国内媒体报道中一些不专业的做法,也干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某报纸转载网络信息,说飞机降落在一个叫“南明”的地方,而这一消息随后被证实是彻头彻尾的谣言。报道失实,是一种常见的媒体失范。
但我们也应该警惕一种隐性的失范——那就是消费灾难,把灾难当做鸡汤原料,靠煽情博眼球,攒人气。某大报的法人微博,在航班失联后,连续多日只发一些“小清新”的煽情图文,喊一些类似“全中国都盼望你们归来”的口号。
媒体在报道灾难时,要把提供信息放在第一位,煽情的事情不仅无助于解决事情,更惹人厌烦。从某种意义上看,在互联网上发一些无用煽情的帖子,并没有流露真情,反而显得假惺惺。
真情往往在岁月中显出珍贵,煽情正好相反。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兰考调研。兰考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上一次是因为一场本不该发生的火灾,更早前,是因为焦裕禄。焦裕禄一向被视为官员典范,在百姓眼里,他是清廉的代表。其实,比清廉更可贵的,是焦裕禄干实事,把百姓放在心里,在工作时,透露出对人民的感情。
焦裕禄
习近平昔日口占《念奴娇》,纪念焦裕禄,此番再次吟诵无疑是对焦裕禄精神的表彰。而习近平更拿出了自己的行动,来警示治理层中各级官员,保持真的本色。
从“庆丰包子”,到“南锣鼓巷”,再到“河南烩面”,习近平凸显了一个亲民、幽默、接地气的领导人形象。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写道:“人们进行判断,一般是依靠眼睛更甚是依靠于双手,因为每一个人都能够看见你,但是很少有人能接触到你。”实现领导人形象的“去权威化”,成为了当今现代政治生态下必须考虑的问题。
国外领导人玩“亲民秀”已经变成家常便饭,这些把领导人去神化的举动,把“理性政治”转变为了“感性政治”。领导者们把自己融入人民之中,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能够让民众更加信任领导者们的决策。在政治形象上,中国领导人一直很少标新立异,在国际领导人中显得个性化不足。目前,中国领导人正从“传统型”向“魅力型”转变。领导者个人魅力品质的展现让他们的形象变得更加丰富。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人物形象营销时代已经到来。
亲民也不一定非是一种秀。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焦裕禄身为基层官员,官不大,但正好处于一个容易脱离群众的高危集团中。但是焦裕禄保持了党员的本色,没有堕落腐化,与老百姓走得很近。习近平纪念焦裕禄,吃烩面,也不能理解成一种“秀”,在一定意义上,这释放了一种信号:共产党员对人民应当流露真情。
崔永元凭借《实话实说》得到了观众的青睐,被人们亲切地叫作“小崔”。小崔的时代,主持人往往板着面孔说话,小崔不干,便成了现象级人物。
崔永元
如今,小崔又开始特立独行。反对转基因的人绝不少,我也对转基因持有怀疑态度。我反转的行动,就是不买转基因的食品。但崔永元却真的跟“挺转”较上劲了……他自费赴美,拍摄一部纪录片,称要澄清一些真相。
纪录片上线,看完之后,我个人感觉是,小崔这下“滑铁卢”了。他的片子或许蒙得了20年前的电视观众,但很难让经过网络洗礼多年的我们信服。崔永元的片子漏洞不少,这并不是说,他的专业水平下降了。真正原因,恐怕是小崔有些急于求成,他太想表达自己,反而让人觉得不可靠。
预设立场,是崔版反转纪录片最大的问题,其表现就在于,他采访得来的事实,有许多都是未经核实的。“吃一个月的有机蔬菜能治好癌症”,这种事情,小崔你真的信吗?我想,有一些基本判断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样的事实。
但,崔永元亲自赶赴美国进行调查,这样的实干精神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也是值得人们肯定的。口头上论科学很简单,实地去验证却很难。科学不是躲在书房里看专著能得来的,也不是完全依靠实验室能证明的。科学的正确性,要通过实践的检测,要承受质疑的声音。科学所需要的环境,不是一味叫好,也不是盲目打击。有错才有对,哪怕小崔是错的,哪怕他遭受千万人的骂名,只要他能让人们关注转基因,规范转基因,把转基因的危害降到最低。那么,小崔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很难用一部“煽情嫌疑”的纪录片,否认小崔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其实人的真实,也正体现在这样的矛盾之中。
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显现出来的状态,往往会大不同。《中国好声音》出身的歌手李代沫,粗犷外表能够唱出感情细腻的歌曲,一首“深深的脑海里”也曾是红极一时的洗脑歌曲。他并非当年选秀节目的冠军,但星路却一直坦荡。
李代沫
出名后的李代沫,话题不断。最近,他又因吸毒被捕。李代沫吸毒的原因,各方猜测不断。有人拿李代沫的性取向说事,也有人把责任归咎于成名的压力。但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在讨论李代沫这个人为何吸毒时,已经超出了就事论事的范畴。有的非议犯了简单归咎一因一果的逻辑错误,也有的开始节外生枝,搞人身攻击。自然吸毒是犯罪行为,我们应当反对,但光谴责吸毒者恐怕无助于推进禁毒工作。现在舆论开始消费李代沫吸毒,实在不公平。
吸毒是社会问题,明星不能避免,明星吸毒的概率真的偏高吗?现在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数据。李代沫吸毒被捕后,许多媒体就开始盘点吸毒的明星——这是一种惯用的方法,但在我看来,尽管名人、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但可以强化未免太过于煽动情绪,有博眼球嫌疑。
宋丹丹与编剧骂战,也是很多人眼中娱乐圈乱象的一角。所谓乱象,其实也不过是小报扇扇风,推手互相炒的把戏。演员能不能改戏?在表演时,能不能加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本就是伪命题。影视作品的制作,需要的是集体的有机运作。合作难免有分歧,矛盾也可以调和,若是实在无法妥协,那就好聚好散。我以为,这次骂战,宋丹丹或许也是在秀演技,为新戏做宣传。
宋丹丹
想通了的话,不难理解,娱乐业从出生时就与大众传媒密不可分。娱乐新闻实可称为“异类”“奇葩”。人们在看娱乐新闻时,是接受,并且渴望煽情的——这时候,煽情也成了媒体的一种服务。娱乐界一瞥,不必动真情,入戏太深,太不划算。微博上的骂战,大多可以一笑了之。
演员之职业在取悦观众,在实现艺术之价值。艺术往往高于生活,因此,煽情在艺术创作中是必要的。若没有煽情的戏码,人与人生无异,尽是些写实,受众未必爱看。传奇之所以传奇,引述者的再创作,不可忽略。只是,人生并不如戏。混淆了人生与戏,往往令人困惑。
“奶茶妹妹”章泽天与京东老板刘强东的恋情,就让人疑惑。这两人据传在哥伦比亚大学相识,随后坠入爱河,连家长都已见过。
章泽天
芙蓉姐姐在母校读书,没有引起轩然大波,与她现在低调有关,或许也与我的这所学校平时出的“明星”实在有些多。最近听说,学校里最火的,反而是一个平凡的“阿姨”谢秀莲。她在学校工作了十年,经营着一家饮品店,最近,她“研发”了新的饮品“水果酸奶”,大受欢迎,前些日子,买一杯酸奶要排队两小时。大家转过头来发现,原来,阿姨的成功不仅凭一杯美味的酸奶,她多年经营的与同学的情感,或许更关键。
谢秀莲的店,原本在我们男生宿舍楼下。男生虽然不怎么喝甜饮,但学习倦了来杯咖啡,或是打球渴了打杯冷饮,和阿姨打交道的机会很多。阿姨人不错,有时候看到同学感冒了,她也会送上一杯姜茶,有人熬夜了,她也会特制些下火的凉茶,我们隔壁搞电视的同学,跟阿姨感情尤其好,还给她的小店拍了个片子。当然了,女生爱喝甜品,男生想要搭讪,自然也会去买些奶茶、“烧仙草”的,因此不少女生也认得这位阿姨。这次水果酸奶火起来,与男生帮着“推销”不无关系。
谢秀莲
我也去带了些谢阿姨的“水果酸奶”给其他人吃,他们都觉得这是很一般的饮品,完全没有必要等几个小时,还有些不屑地说:“可能是大学生的要求低。”好似他们已经天天泡在高端食品之中,也没有从大学里走出来似的。这让我十分不快。
后来一想,阿姨的酸奶,其实更是一种感情的纽带,青春的象征,我们喝酸奶的时候,难道不是在经历一种感情的体验?排队有乐趣,为了这位可爱的阿姨,等上两小时,又何妨。酸奶酸酸甜甜的口感,原来就是我自己独特的青春回忆——而其他人,并没有如此经验,体会不到,也就觉得这酸奶索然一般了。这种感觉不可言说,如果非要转成语言,那可能就是“你懂的”。
有些感情是“你懂的”,也有些“情况”也是“你懂的”。前者是一种不必言说的默契,后者是一种不可言说的黑色幽默。
袁宝成
东莞市长袁宝成最近在面对记者时,似乎有些难以表达的苦衷。记者连番对扫黄话题追问袁市长,市长却连回几个“嘿嘿”。东莞扫黄对当地经济有影响吗?记者的问题实在有些坏。怎样回答,对于市长来说都不是万全之策,都有可能给媒体留下话柄。不过袁市长惹上记者朋友的麻烦,或许也是“自找的”。上次就已经说过,东莞的色情业,和“周滨之父”同理,稍对时事关注的人,都能有自己的判断。作为东莞的地方官,如果说不知道自己的地方有如此问题,如果不是在判断上“低能”,就是存在或多或少的不作为。
“嘿嘿”折射了当下政府官员面对媒体时的无奈。构建良好的政府的形象,要靠官员优秀的公关技巧来解释政府行为,更基础的是,政府行为本身就应当无可指摘。以前党报党刊上对某一地某一事进行正面报道,有时会让人有不可信的感觉。这种不可信的感觉,一部分是因为文风不正,“煽情过度”,一部分是老百姓实质上并未体会到报道里描述的好处,“真情不够”。
网络时代,相比于“假大空”的宣传,网友们更愿意来点真枪真刀的东西。之前有人说,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讲的是网络的“虚拟性”。但那已经是十几年前了,如今线上线下结合成为潮流,网友已经成为“行动派”,网络由此变得更有力量。前些日子,一位在北京三里屯卖花的老人郭和兴得到了许多热心网友的关注。老人的养子患有癫痫,开颅手术后,老人背负上了沉重的负担。为了支持老人,网友们自发前往三里屯买花,用这种方式来支持老人。
央视弘扬“正能量”,报道了网友买花的事迹。可是相比于“雪中送炭”的网友,央视的“锦上添花”价值要小许多。作为国家电视台,把网友帮助弱势群体作为报道主题,也显得层次太低。老人和他收养的患病养子,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难道不是政府的失职,体制的漏洞?“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确令人感动,但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媒体也不免陷入了煽情的窠臼。
郭和兴
三月多事,在本月的一开始,一场暴力恐怖事件在昆明发生了。这场可耻的暴力恐怖事件背后,不难看到分裂势力在背后操纵的影子。暴恐事件,我想不仅不能促成分裂势力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的达成,反而让国际社会让国内民众都看清了他们的真实形象。
谢林
民警谢林在这次事件中为了保护民众安全,身负重伤。好在到写稿时,他已经恢复神智。在暴恐事件中,还有许多像谢林一样的普通人,在面对暴徒的砍刀时,做出了不平凡的行动。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都能够读到。煽情,在这个时候,看起来才是“十足的虚伪与冷漠”。
责任编辑/胡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