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文化景观评价与保护

2014-08-07沈俊翔甘永洪魏林超

闽台文化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古街漳州市漳州

沈俊翔甘永洪魏林超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文化景观评价与保护

沈俊翔甘永洪魏林超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合理评价漳州古街的综合价值,是正确保护和利用古街的重要前提和依据。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古街景观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及其权重;其次,采用专家和专业学生对古街景观价值进行评价,同时针对古街保护与利用进行专家和公众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古街的现状不容乐观、保护与宣传力度不够、开发利用不合理等。最后,从城市规划、整体环境保护及具体保护修复措施等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景观评价;开发与保护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那些历史文化名城改造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城市要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这些旧城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城市文化遗产,这些历史街区集中了城市传统风貌,见证了城市的演变历程,与城市所在的区域文化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改造开发必须小心慎重,以免一次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进行评价的意义在于,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的量化分析基础,尽力避免改造开发中旧房折迁以至项目策划的随意性。”因此,在作出开发改造的决策前,历史街区的评价已成为旧城更新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对古城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历史文化景观的综合价值量化评估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有必要对历史文化景观的综合价值及其评价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于更加合理的保护历史文化景观,让保护措施有据可依。

1986年4月24日,漳州连同所辖九县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闽南地区被列为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也随之被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漳州芗城区古街景观作为漳州历史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与保护研究支持,因此本次研究就以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文化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

二、漳州芗城区古街景观评价

(一)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漳州市芗城区古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评估不同于一般的文物保护单位或建筑遗迹的评估。“不能只关注单体建筑的评价,还应将评价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整体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去。古街景观的评估应该由单纯的物质空间层面到复合、多元的整体环境,从历史发展到现状保存状态,从主观感受到客观标准进行综合评估。”

此次研究参考国内外采用的方案和原则,以及如《威尼斯宪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等有关文物保护的文献而订。

本次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造古街景观价值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漳州古街景观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可建立三个层次的结构模型,即:目标层A、内容层B、指标层C。如图2-1所示:

图2-1 古街景观评价体系层次图

评价内容层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总则的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总则的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总则内容的要求给出的,并且结合漳州古街的实际情况,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以及专家意见咨询,设置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现状条件这四个评价内容层。

(二)评价景点的确定

经本研究小组实地考察和查阅图书馆的地方文史资料,又咨询漳州市古城办的专家,讨论决定了10个古城景观评价的景点,其中3个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没有选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漳州古街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是革命根据地,位置相对隐秘不容易被游客所发现,因此不列入古街景观评价。

表2-2 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景观评价的10景点

因为是做景观评价,而不是进行单体建筑的评估,相对来说,区域范围不是非常明确。所以就把香港路北段的两座文牌坊以及牌坊所在的香港路合并为一处;东桥亭与西桥亭自古以来也是在漳州古城“宋代壕沟”上对称存在着的,也在同一时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也合并为一个处“东西桥亭”一起进行评分。

(三)评价准则与指标

表2-3-1 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景观评价内容准则

表2-3-2 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景观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四)评价权重的制定与结果

此次决定评价权重的问卷采用模糊打分准则,将各级指标重要性分5个等级[9(非常重要),7(重要),5(一般重要),3(不重要),1(很不重要)]。具体的定权方法及步骤如下:

首先制定问卷的内容,然后采用调查法进行权重值的调查。来自古城管理委员会的5位专家和学校5位老师组成的专家组与专业同学(30份有效的权重评分表)的打分定下的权重,经过Excel软件分别统计专家组与学生组的平均分后,再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得出结果。对比了专家版和学生版的权重之后,发现差距较大的是个别指标层C的权重评分,差距大的主要是“完整性”、“文化与教育意义”、“开发利用状况”这3项的偏差较大一点。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专家组的想法比较保守一些,重视古城区古建筑群的保护,尤其是从事历史方面的专家,他们更希望保持现状,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开发、改造;而专业同学的想法相对则是发展型的,更看重未来,所以在“文化与教育意义”和“开发利用状况”的权重的评估高于专家组。

经小组商议又咨询导师后决定将两组权重的评分以1:1的比例算出平均权重值。得出平均权重值如下表:

表2-4 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景观评价权重

(五)评价结果

对于古街景观综合评价结果,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古街景观最主要的价值特色,为下一步的保护提供直接的参考意见,使保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经Excel分别统计专家组与学生组的评价分数后,得出各个景点的各项评价分数的平均分再乘以各自的权重值,再乘以10得到的,最后再合算一个总分。专家组的数据如下表:

表2-5-1 专家组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景观评价表

指标景点礼拜堂台湾路文化意义4.534.47 5.474.09始兴北路5.146.795.536.586.515.505.715.163.94始兴南路6.737.146.076.065.314.603.323.593.64悠久性稀缺性观赏价值7.12 7.02历史名人事件影响度6.29 4.99风格典型性7.09 7.30工艺丰富度5.86 5.95完整性规模丰富度保护修复状况开发利用状况总分4.56 5.36 7.49 7.49 6.31 6.05区位条件6.37 6.73 6.64 6.195.573.8269.47 6.263.8870.59 5.923.9467.35 3.482.2558.39

统计学生组评分的各项指标,取其中26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平均分,然后乘以其权重值,再乘以10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表2-5-2 学生组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景观评价表

对比两组数据发现,专家组评分的分数差距更大,最高分的两个景点,即文庙和石牌坊这两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分数在80分左右,与最低分的两个景点(始兴南、北路)多出了20分以上。但学生组的评分则没有这么大的分差,分数普遍都是在58~68之间。分数最高与最低的两个景点差距不到10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多数专业学生对漳州古城区不熟悉,对古城区的范围不是很清楚,多少人对古街的第一印象就是台湾路,其他的都不太清楚。在做评价的时候不清楚各个景点的情况,所以评分较为保守,导致这10个景点的数据比较扁平化。另外,漳州古街区内的各处景点在宣传方面不到位,一些文物的具体年代和事迹并没有很明确的记载,例如: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比干庙,远离古城区的核心区域,破坏严重,修缮之前一直不对外开放。因此很少有人知道其具体情况,所以评分的时候就令人难以决断了。

经讨论,此次漳州古街景观评价的最终结果是将专家组的评分与学生组的评分按照8:2的比例进行系数修正后,再乘以对应的漳州古街景观评价权重(表2-4-2)中的权重数值,再乘以10,得到的结果如下表2-5-3。

表2-5-3 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景观评价最终得分

指标景点石牌坊文化意义4.645.19比干庙7.448.247.456.566.115.453.743.904.57古武庙8.007.617.306.055.885.635.154.604.53府衙旧址8.627.736.854.594.543.553.183.154.97悠久性稀缺性观赏价值7.58规模丰富度保护修复状况开发利用状况总分6.334.2177.26 3.622.2563.97 5.003.5768.03 4.193.2861.04东西桥亭7.156.336.115.496.095.305.103.883.835.245.263.9263.71礼拜堂4.916.996.016.696.905.755.714.274.695.775.354.1267.17台湾路5.567.164.967.006.995.805.465.124.476.155.894.2168.77始兴北路5.306.545.336.336.565.415.174.784.225.995.654.2565.53始兴南路6.806.895.775.925.494.753.413.583.925.643.682.7158.56历史名人事件影响度7.57风格典型性7.22工艺丰富度6.64完整性7.298.146.22区位条件6.23 4.64 4.73 6.37

最后得出评价总分可以看出,10个景点的分数普遍不高,总分数最高的是文庙和石牌坊两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得分也低于80分。拖累整体分数最大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保护修复状况”、“开发利用状况”两项。比干庙(林氏宗祠)的分数更少,不到64分,其中“保护修复状况”、“开发利用状况”这二个指标的得分是十处景点中最低的,分别是3.62分与2.25分。其余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总分也是在70分以下,最低的是始兴南路的58.56分。这些景点“完整性”、“规模丰富度”也比较低,一部分原因是历史以来的破坏使得其观赏价值与艺术价值大打折扣,现在的修缮维护不合理也使得其评分偏低。

三、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景观保护

(一)古街的现状

古街的建筑密度高,居民生活环境差;房屋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建筑木质结构腐朽、倾斜。街区交通可达性差,机动车与步行交通混杂,地块内缺少停车空间,防灾安全隐患大。市政设施不完善,水道老化,电力、电信线路走向杂乱,高层建筑等,严重破坏古街景观效果。

此次研究还另外准备了一份公众版的调查问卷,考虑到公众对景观评价的可实施性不强,所以公众版问卷就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来了解民众对古街的看法。以下是问题较为突出的几道题。

对漳州古建筑保护的相关举措了解程度,仅有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十分了解,如下图3-1-1所示,不了解相关保护举措的比重占有很大的部分,从侧面可以看出,政府相关部门对古街保护、规划发展等宣传是比较滞后的。

图3-1-1 群众对古街的保护措施了解程度

另外一个较突出的问题是:非常了解古街由来和历史的仅仅占总数的2%,如下图3-1-2。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漳州古街的历史和由来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的宣传相对较少,即使有也是比较零碎的。想要清楚的了解相关由来和历史,必须翻阅专业的书籍,所以一般民众对其了解就知之甚少了。在另外一题中也明显表现出这一点:“保护宣传力度不够”占到了总数的72%。如下图3-1-3。

图3-1-2 群众对古街的由来和历史了解程度

图3-1-3 群众认为漳州古街历史建筑保护状况主要存在的问题

虽然古城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被保护起来,但也不尽如人意。文物点的保护管理人员办公室,但是像文庙那样把文管所办公室安置在文庙里,把府衙旧址的正堂改为中山公园的园林管理处办公室,是对古建筑的一种破坏。问及古街最好的利用方式的多选题,问卷统计如下图3-1-4所示,仅有3个人,选了政府办公,由此可见,多数人还是反对把文物单位用于办公的。

图3-1-4 群众认为漳州市芗城区古街最好的利用方式

(二)古街保护中存在的误区

1、古街环境的侵蚀

“由于古街与周边环境的发展反差较大,古街区的环境落后状况和发展出路令人担忧,再加上对古街的物质空间环境和人文内涵价值认识不足,古街总体环境的保护和控制很不到位,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随意安排建设项目,变更规划确定的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指标,现已给古街景观造成了严重破坏。人口的增长和功能的需要致使居民在原有老宅中随意加建,对原有建筑风貌和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在诸多旧区改造项目中,未对现存古街、老宅仔细甄别鉴定就采取推倒重建的方式,使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载体的消失使历史文化记忆无所依托,历史文化的破坏也成必然。”

2、民众与政府的对立意识

在做公众调查问卷时候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部分民众对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是持对立意见的,他们认为政府的决策偏随意,对古街造成了破坏。公众与政府部门的对立给古街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民众心里也会有些许的抵触,尤其是老一辈人眼中对于逝去的古街与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商品房,是有反感的情绪在的。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主要依靠哪些途径”的问题,如下图3-2-1所示的情况。另外,在专业版的问卷里面对于此问题的意见也是各占两边。其实,任何人对保护古街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单方面的来保护是不够的,而是应该由社会各界力量一起维护,在面对古街的有机更新与保护的过程中,民众与政府部门应该是协同工作的,这样的合作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保护效应。

图3-2-1 群众认为漳州市芗城区古街保护的主要途径

3、拆旧建新

“由于对保护的内涵认识不全面,城市规划设计及实施对古街区进行改建、新建,致使古街的保护步入误区。”对现存建筑不加区分,全部拆旧建新,使原本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应该保护的建筑改建为新的“假古董”,如:宫保第,文昌阁。

关于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历来无非三种观点:全盘保护、拆旧建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适度修复,纵观国内外的案例,基本上都是用后者,视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把握修复的度的不同。这也是多数公众所肯定的,如图3-2-2近74%的人选择了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修建。古街内还居住者许多人,考虑安全问题等原因,我们又不可能不采取任何措施地任其接受时间的考验,但修复也是对文物的一种破坏,因此在修复问题上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任意采取修复措施。一旦错误地修复,很可能就好心办坏事,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失误。

图3-2-2 群众对保护古街的方式看法

4、保护方式死板

最后一个误区是在采访中,多位专家所提及的:“机械式保护”。既对于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的建筑予以保护,而没有列入的则予以拆除,将所谓的“没有保护意义”的建筑所在的地块卖给了地产开发商,用于商品房建设,于是那些古建筑就一点点地被高楼大厦围困,成为“井底风景”。其实,保护应该是从整个有机体来保护,对于未列入文物点的历史建筑不能随意拆除,让其成为一个过度,如果破损严重可以修建,但要以“修旧如旧”的方针,不破坏整体景观形态。

(三)古街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方法及措施

“保护与开发模式应本着两个基本目标:保护或恢复古街的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古街的保护决不能以牺牲物质生活环境和居民的利益为代价,要保护居民享受现代化科技的基本权利,实现生活环境的舒适、卫生、健康和优美。保护与开发规划围绕保护与开发两个方面,相互依存,共为促进。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提升。

1、挖掘历史文化信息

深入研究漳州当地的历史文化,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为宣传漳州古街的历史文化价值提供依据。有些历史文化听起来很有意义,却不为人所知。例如,台湾最后一位进士,也被称为“公车上书”第一人的汪春源,曾经在古街生活过,位于振成巷的“进士第”故居已被毁;还有重要涉台文物、台湾“雾峰林家”祖业宫保第也已经被拆除,台湾著名的雾峰林家和板桥林家都来自漳州,都以漳州比干庙为共同祖祠,是漳台林姓血脉相连的重要见证,若以此作为宣传漳州古街的亮点,可提升闽台文化认同感,以促进古街的保护。

2、做好保护性规划

从城市整体规划上采取措施,为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使得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从欧洲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只有将古城与新城分开,才能全面保护古城,城市规划上做到新旧分开,新旧两利,而不是新旧叠加、新旧矛盾。从经济学角度看,大量拆除老城区的发展是一种高成本的发展;在大规模拆除老城区之下的保护也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虽然城市紫线已经限定了保护规划的范围,但是在不确定的市场条件下,规划土地使用调整需要为古街的未来发展空间留有余地和与新城区的缓冲空间,限定紫线外百米内的建筑高度,古街周边的建设控制区域应该严格限制建筑的体量、色彩和高度。

3、建筑风貌的保护

建筑是构成古街景观的主体,本着保护漳州古街历史文化环境风貌和空间格局的原则,在规划中要对街区内所有建筑分为文物建筑、控制保护建筑、一般历史建筑,普通建筑4类,并分别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整治模式,积极探索多样的建筑风貌保护的方法。

(1)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

这一类应采取保存的模式,即保持原样,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迹。建筑要严格按照古建筑标准整修,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即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除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外,不要安装过多的现代化设施,也别用于办公,如能辟为各类反映历史文化传统的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则是最理想的。例如:文庙。

(2)控制保护建筑

控制保护建筑是指在文物保护梯队的“预备队”属于文物保护的范畴,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漳州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尽管其在价值判定上没有文物古迹那样高,但是其数量和规模、布局和形式,对古街的整体风貌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对于控制保护建筑,我们要积极保护,不能弃置不理,更不允许大规模的成片拆除。”对这些建筑的保护范围与要求原则可参照文物古迹进行。例如:天益寿药店、捷祥西式店宅。

(3)一般历史建筑

指的是风貌一般的老建筑。这些建筑数量大,年久失修,根据其建筑构件毁损的情况又可分为两种修缮方式:①小规模修缮,这类建筑的现状结构质量较好,只对毁损的建筑部分进行原样补缺;②结构性修缮,因其建筑的结构体系毁损严重,为了保持建筑屋顶墙体等外部风貌,就采用新的结构体系如以钢结构代替原有毁损的木结构体系,这样也可以使传统建筑的室内空间得以改善,也可以避免传统木质结构建筑的火灾安全隐患。

(4)普通建筑

对街区内除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外的所有普通建筑,根据其风貌特征可分为三种措施:①与古街的历史风貌协调的一般建筑,应予以合理保留;②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一般建筑,近期内不具备拆除的条件,则予以立面改造等整饬措施,大部分一般建筑都属于此种情况。由于拆除成本大,对这类建筑实际上是采取了“死缓”的策略,通过整饬措施降低其对环境风貌的负面影响,待以后机会成熟再予以更新;③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一般建筑,且具备拆除的条件,则予以拆除。这类建筑数量控制较少,且往往要与地块的功能置换相联系,对环境风貌的改善具有相当效果。

表3-3-3 建筑风貌的保护措施

4、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

漳州唐宋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魅力不仅仅是那些古建筑,更吸引人的还有当地淳朴的民风、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当地的闽南风情等非物质方面的氛围等。古街的空间要素保护与恢复是街区历史环境风貌保护的重要内容,而且其空间布局往往与当地闽南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

漳州古街要保护好整体的历史文化环境及风貌,这种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整体性是符合“保护文化遗产国际宪章精神”的。《马丘比丘宪章》指出:城市的个性和特征取决于城市的形体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强调在城市设计和建设中,必须尊重传统,并从城市发展的文脉中去寻求设计的依据;保护、恢复及重新使用现有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必须与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它们具有经济意义以及生命力。“所以,漳州古街历史环境的保护要树立整体保护的观念,既包括各种类型的物质空间环境,同时也涵盖丰富的社会人文环境,物质空间环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社会人文环境则是古街景观的灵魂。前者是街区保护的重点,后者是街区保护的难点。”

5、政府主导保护、宣传工作

政府是古街保护的主要负责人,在古街保护问题上,漳州城乡规划局等部门应该与漳州古城管理与开发委员会(古城办)合作,共同商讨,部门之间协作才能更好的保护古街,而不是各自独立行动。按照法律法规,依法加强街区管理,各级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具体保护工作。另外,要完善景点的介绍,加大宣传力度,不要使历史文化和人俗风情出现断层,提升人们对自身闽南文化的认同度,使古城区的闽南特色更加浓厚,风土人情更有特色。不能忽视网络宣传手段,因为网络宣传的覆盖范围更为广泛,介绍更为具体。完善古街各个景点的介绍,让网民更为直观地了解古街的情况。

6、多元化的资金投入

漳州古街的保护与更新,必须遵循和利用社会与经济规律,探索可操作的项目经济运作模式和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在历史建筑的修缮和利用上,运用市场运作的方法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解决修缮的资金和合理利用的问题。随着漳州古街整体有机更新的推进,最后的受益者就会是产权人,所以在保护更新过程中的资金应该是政府与产权人一起出资,唤起社会保护历史建筑的积极性,在整治修缮后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可以调动当地政府和投资人的积极性,可以让社会认识到漳州古街的价值,随着沿街商业经济的繁荣,即可为古街修复带来更多的资金修复来源。

7、公众和居民的积极参与

古街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并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居住在古街的居民是古街的主人,鼓励公众参与,及时反映和听取社会各阶层关于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四、结语

漳州市芗城区古城历史街区是闽南特色的文化遗产,现存“九街十三巷”是唐宋古城的遗留格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古街内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形成芗城闽南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的源泉。针对古街的特质和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中,应重点从保护和延续传统古街的空间格局,继承和发扬漳州城市文化传统以恢复古街的活力。以古街文化景观来作为文化载体,又以发扬闽南文化的软实力去促进古街的硬件保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更好的保护好漳州古街历史文化景观。

注释:

[1]朱光亚,方遒,雷晓鸿:《建筑遗产评估的一次探索》,《新建筑》,1998年第2期,第22~24页。

[2]陈丽玲:《漳州市旧城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朱光亚,方遒,雷晓鸿:《建筑遗产评估的一次探索》,《新建筑》,1998年第2期,第22~24页。

[4]黄晓燕:《历史地段综合价值定量评价方法探讨》,《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35卷第5期,第237~266页。

[5]汪清蓉,李凡:《古村落综合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以大旗头古村为例》,《旅游学刊》,2006年第21卷第1期。第19~24页。

[6]朱宇恒、丁承朴、卜菁华:《杭州大井巷历史街区的价值评价及修复研究》,《华中建筑》,2005年1月第23卷第1期,第139~145页。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第二卷。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委员会:《漳州文史资料》,第27辑。

[9]武联,王鑫:《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第24卷第1期,第84~87页。

[10]武联,王鑫:《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第24卷第1期,第84~87页。

[11]武联,王鑫:《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第24卷第1期,第84~87页。

[12]蔡家珍:《漳州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环境绿化探讨》,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3]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1~240页。

[14]林林,阮仪三:《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3期,第45~51页。

[15]陈光明,《城市发展与古城保护--以苏州古城保护为例》,“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16]林林,阮仪三:《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3期,第45~51页。

[17]林林,阮仪三:《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3期,第45~51页。

[18]徐荔枝:《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研究——以上海朱家角镇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9]镇雪锋:《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方法——遗产保护国际宪章的经验和启示》,同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20]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42~43页。

[21]林林,阮仪三:《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3期,第45~51页。

[22]郑力鹏,吴庆洲:《佛山福贤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城市规划》,2001年第25页。

〔责任编辑 吴文文〕

Cultural Landscape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on the Ancient Street of Zhangzhou Xiangcheng District

Shen Junxiang Gan Yonghong Wei Linchao

To protect and utilize the archaic streets appropriately,we should mak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of these streets.Firstly,throug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rchaic streets landscape value,to determine the indicators and their weights;Secondly,the evaluation of archaic streets landscape value by experts and professional students,at the same time,through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xperts and questionnaire.The results show that:ancient street status is not optimistic,protection and propaganda is not enough,ir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so on.Final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y planning,an overal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pecific protection measures were suggested.

Historic district,cultural landscape,landscape evaluation,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沈俊翔(1991~),男,福建省漳州市人,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级本科生;甘永洪(1979~),男,福建省仙游县人,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魏林超(1991~),男,福建省福州市人,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级本科生。

2012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漳州古街景观评价与保护”。

猜你喜欢

古街漳州市漳州
漳州市永良针纺机械有限公司
《古街夜景》场景设计
西津渡古街忆旧
古街新韵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南康漳州龙
印 玺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漳州市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