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述评

2014-08-06邱柳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辽宁成果

邱柳

摘 要:自2002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省以来,辽宁始终坚持推进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认识和总结循环经济建设的成果和问题,对辽宁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辽宁;循环经济;成果;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91-02

一、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1.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进程。2001年,辽宁开始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2002年5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辽宁省为中国首个循环经济试点省。同年6月,省政府下发《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方案》,提出了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3+1”模式。

2006年8月,省政府主持制定的《辽宁省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初步建成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的近期目标和“初步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长远工作目标,全省14个市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随后也全部制定,并将试点建设纳入省、市长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状,建立了联席会议和年终考核制度。

2011年4月,《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建成企业内部小循环、工业园区的中循环和社会资源大循环三个层面的框架,建立循环经济试验区和低碳经济示范区。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全省重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行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企业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和水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典型示范企业,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

2.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按照《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方案》的部署,辽宁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3+1”模式,即利用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和资源再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小循环”:在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实现污染物产生量的最小化。“中循环”:在工业区及区域层面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把上游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或废物用作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大循环”:在社会层面推进绿色消费,建立废物分类回收体系,注重一、二、三产业间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最终建立循环型社会。

3.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包括: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组织进行循环经济规划和设计,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和规章。二是按照市场规律,鼓励产业界积极创新和开发,实施循环经济的产业工程。三是加强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循环经济的多元投入机制。五是研究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六是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信息交换平台。七是加强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金融和科研机构等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二、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果

第一,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建立了一大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全省已有50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70%的重点污染企业实现了清洁生产,共实施1万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每年新增经济效益近20亿元,节水1.67亿吨,节电1.85亿千瓦小时,减排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污染物18万多吨;与2000年相比较,全省年均节能4.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69%提高到88%,年均节水2.5亿立方米;在冶金、电力、煤炭和选矿等行业创建了50多家废水“零排放”企业;鞍钢已建成40多个循环经济项目,基本实现了高炉、焦炉和转炉煤气的“零放散”,当年产生的冶金废渣全部实现回收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91%。

第二,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结合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开发利用矿山废弃资源,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抚矿集团以“一矿四厂一气”转产项目为主线,围绕油母页岩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目前,已建成年产6 000万块的煤矸石烧结砖一期工程和年增产水泥27万吨的页岩废渣水泥厂扩建工程;年产59万吨油母页岩炼油扩建项目和页岩热电厂项目正在筹建之中。二是结合开发区整合提升,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和能源梯级利用,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大连开发区通过建设关键链接项目,构建和完善生态工业网链,启动实施了工业介质循环利用、废旧家电综合利用和中水回用等9个工业生态链接项目,已有5个项目建成投产,电镀工业园实现废水“零排放”。三是建设区域内企业间的关键链接项目。葫芦岛市在金属冶炼、石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了15个链接项目,综合利用近50万吨固体废弃物、7万吨二氧化碳和6 500多吨二氧化硫,年新增经济效益7 000多万元。四是结合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全省已建成朝阳华龙、铁岭新新等40多个煤矸石和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

第三,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沈阳铁西新区通过对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实现产业重组和产品升级换代,优化城市布局,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正在将47家重点企业构建成9条工业生态产业链和循环网络,开展物流、能流的梯级利用,工业废水50%以上通过处理后回用,年减排固体废物44万吨。大连市以消除市中心污染源为突破口,对地处市内的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工业企业进行搬迁改造。除少数企业就地关闭外,大多数企业通过盘活土地,利用级差地价获得发展资金,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城市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土地价值,为引进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和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

第四,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促进了城乡发展的协调统一。全省已建成60多个高标准“四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45万亩有机食品基地。盘锦市启动建设了太平农场、鼎翔公司、西安生态养殖场、石山种畜场四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西安生态养殖场以生产和利用水生植物为核心,牧渔农相结合,实行四级净化,五步利用,资源多层次开发,多级循环利用的复合生态模式,成为被联合国环境署命名的全球500佳之一。阜新市以双汇、大江等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养殖业和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发展链条,已建成千亩以上农业园区15个。全省还建成秸秆气化工程40多处,促进了农村能源调整。endprint

第五,以城市中水回用为重点,全面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展城市中水回用,缓解水资源短缺危机。目前,全省已建成140余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污水处理量占县级以上城市产生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总量的75%以上,有效缓解了城市污水对当地河流水质的影响。以鞍钢、抚顺石化等一批用、排水大户开展中水回用为代表,已使工业企业取水量减少了24.5%。以沈阳和大连为重点,建成住宅小区、学校、宾馆等中水回用工程110多个,日回用中水4万多吨。

第六,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编制了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方案。邀请清华大学金涌、钱易院士,东北大学陆钟武院士等中外专家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循环经济的专题报告,结合省情剖析辽宁省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积极利用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扩大公众参与力度。

三、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区发展不平衡。从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看,资金、技术、思想观念和意识等对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辽宁14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其中沈阳和大连的GDP占全省的一半左右,不同城市的产业构成也有较大差异,而辽西地区是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比较脆弱的地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域要素的空间差异导致了辽宁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容乐观。而辽宁农村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辽西地区处于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地区,受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土地退化、沙化面积有扩大趋势。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各种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面对更多风险,许多时候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和新的种植方法。这些状况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法律机制不健全。有法可依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立法对循环经济的影响具有首要的、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循环经济法在还处于萌芽状态,全国性的环境经济政策虽然种类较多,但真正实施并发挥作用的较少,有些环境经济政策由于没有配套的措施,更不能有起到应有的作用。2003年开始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标志循环经济立法的起步,但针对的仅是输入端,不能涵盖循环经济的全过程。

4.政府主导下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辽宁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和推动,市场机制的推动力量不足。而由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推动的循环经济建设,虽然在短时间内见效快,但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强,远远不如由市场机制推动的发展的持续效果好、辐射范围大、这不利于循环经济的长远发展。

5.企业积极性不高、公众参与不足。有的企业对循环经济认识不足,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减少排放、治理污染。有的企业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对追求经济效益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及当前两者之间的矛盾认识不足,因此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投入大、效益慢,缺乏长远规划和远景目标,没有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绿色消费的意识尚未普遍建立,缺乏循环经济观念和参与循环经济的行为的确定性。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政府.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14943429.html.

[2] 姜国刚.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 秦书生,等.辽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7,(1).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辽宁成果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工大成果
辽宁舰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