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临床多因素分析

2014-08-06杜映荣陆霓虹李红娟魏云鸿

现代临床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原发性

杜映荣,陆霓虹,李红娟,魏云鸿

(1.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41;2.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云南 昆明 650051)

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种高度危害健康及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及饮食方式的改变,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1]。原发性高血压病常导致动脉血管硬化,但高血脂是否进一步加重血管壁粥样硬化及加重高血压进展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设为A组,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5±7岁,中位年龄64岁;身高167.2±0.5 cm;体质量62.4±7.3 kg。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0例设为B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中位年龄61岁。年龄63±6岁,中位年龄64岁;身高168.1±0.6 cm;体质量61.5±5.8 kg。高血压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诊断标准[2]。排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压升高。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 >5.7 mmol/L或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TG)>1.7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3.6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1.0 mmol/L[3]。2组患者年龄结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动态血压、脉压、超声心动图、TC、TG、LDLC、HDLC等指标。进行相关对比及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2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2组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 结果详见表1(1 mmHg=0.133 kPa)。

表1 2组患者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2组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脉压(pulse pressure,PP)无显著性差异,室间隔值、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高血脂指标比较 结果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2组患者的TG、TC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LDLC、HDLC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近年来大规模的人群血脂异常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群LDLC水平较非高血压患者人群明显升高。高血压患者发病前常伴有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血脂常有异常升高[4]。高脂血症加速了高血压病患者人群的动脉硬化速度,其机理主要是由于血压升高和波动时,血管内膜层内皮细胞、中膜平滑肌细胞等发生变化,血脂沉积内膜,使血管内膜增厚及内皮细胞损伤,中膜平滑肌细胞纤维化,动脉弹性下降,导致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而血脂沉积于血管内膜及内膜下,并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吞噬血脂,释放各种促凝血相关因子,促使平滑肌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和迁移,从而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5-6]。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室间隔肥厚增加,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高脂血症加速血管硬化,导致心室壁肥厚。Tohidi等对2 831名未患高血压的中东妇女进行了6年前瞻性队列研究, 其中397名妇女发展为高血压,研究发现TC/HDLC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19%,因此认为TC/HDLC能够预测中东妇女高血压的发生风险。高甘油三酯及高胆固醇常导致动脉硬化,影响血压波动,二者相伴相随,相互影响[7]。本文研究显示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组与单纯高血压组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也提示高血脂症对高血压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宜尽早运用药物降低血脂,控制血压波动,对该类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洁芳,袁洪,黄志军,等.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5):387-390.

[2]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12.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4]李红梅.老年离退休人群血浆Hcy水平检测及与心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42-43.

[5]Holewijn S, Den Heijer M, Swinkels DW,et al.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traits as risk factors for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9,94(8):2893-2899.

[6]Taylor AM,Li F,Thimmalapura P,et al. Hyperlipemia and oxidation of LDL induc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growth:an effect mediated by the HLH factor Id3[J].J Vasc Res,2006,43(2):123-130.

[7]Tohidi M,Hatami M,Hadaegh F,et al. Triglycerides and triglycerides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are strong predictors of incident hypertension in Middle Eastern women[J]. J Hum Hypertens, 2012, 26(9): 525-532.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原发性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泽泻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