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村寨的外部环境评估体系探究

2014-08-06李忠斌肖博华

关键词:外部环境村寨分量

李忠斌,肖博华

(1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武汉 430074;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院,武汉 430074)

2012年12月5日,国家民委下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下称纲要),正式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予以系统的规划.《纲要》提出,特色村寨的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群众增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本文响应《纲要》提出的精神,以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内外环境融合作为出发点,对特色村寨的外部环境评估展开研究.

1 文献回顾

在《纲要》下发前后几年,我国的学者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展开了一定程度上的研究工作.首先是诸多学者通过调研的方式对特色村寨展开实地考察.龙晔生等(2012)[1]在调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之后,从民族特性的保护与传承着手,辨析民族特色村寨的内在特质、外来文化之间的取舍问题,提出要把握主动性,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田敏莉等(2014)[2]通过对咸丰县官坝村的调研,通过政策扶持、民居保护、产业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等几个方面对官坝村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找准产业、政府引导、明确责任等几个方面的对策.李忠斌等(2014)[3]通过调研长阳县庄溪村武落钟离山,从就业角度着手,侧面了解群众对于特色村寨建设方面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发现收入差距大、统筹规划不完善、旅游周期短、文化开发不够深入、缺乏统一组织等问题.王岚(2013)[4]通过总结四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归纳发展成果,同时也提出包括建设成本高、宣传不到位、村民观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继而做出多元投入、重点突破等政策建议.段超(2011)[5]总结我国特色村寨的建设成果:促进遗产保护、保护村寨自然生态、建立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探索特色村寨的管理模式等等,同时也提出特色村寨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急功近利、发展规划欠科学、部门合作不够紧密、村民的积极性未充分调动等等.李忠斌(2013)[6]则从实地调研、理论分析等角度着手,率先提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从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五个方面选取指标,综合构建特色村寨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

虽然我国学者对于特色村寨的建设效果、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环境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数据分析.同时由于研究多注重村寨建设的内在因素影响,反而忽略村寨建设的外在因素、宏观环境.

本文弥补上述缺陷,以宏观环境为依托,着重研究特色村寨建设的外在环境因素,从理论层面分析、以权威数据解读,在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可持续发展等三大效益指标在内的28个细分指标,基本涵盖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同时由于数据皆为可获取数据,确保特色村寨外部环境评价体系的可计量性.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最初由T. L. Saaty提出,是对定性问题定量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根据决策目标、备选的措施、约束条件的不同,广泛收集信息,将复杂问题划分为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再按照实现功能的差异,将系统细分成若干个层次,最终确定各评价指标在系统的优劣次序.

在本文中,借助AHP法则,对特色村寨所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进行决策分层,由多层次的递阶结构逐步推导出所需要采取的措施,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定所选取的指标.

2.2 主分量分析

主分量分析通过降维的方法,选取原指标组的线性组合并适当对系数进行调整,将一个多元数据集显示在高维空间坐标系,通过其投影达到降维的目的,进而归类成少数几个能够综合代表总体数据的指标,保留低阶主分量,忽略高阶主分量,从而简化运算.通过分析各主分量的成分矩阵,还可以了解各分量所代表的经济意义,从而便于做出政策分析、建议.

本文由于选取指标较为广泛,达到28个细分指标,因此有必要降维、提取主要分量.出于谨慎性的考虑,本文仅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分量.在主分量分析之后,本文进一步对提取的主分量进行评分从而测算出各省市自治区的特色村寨外部环境发展评分.

2.3 数据来源

为保证数据的权威性与准确性,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等权威统计资料以及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由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划定的地区为全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因此所采用的数据为这些省市的对应指标数据.

3 指标选取及计算分析

3.1 指标选取

由于经济融合、地理相连、文化继承、政治同化等因素作用,使得特色村寨内在环境的形成会在一部分程度上依赖于外在环境的渲染,而外在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对内在环境施加重要影响,两者相辅相成.正是由于内外环境具有相互依存性,使得外在环境的评价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照内在环境评价体系.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几大目标: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繁荣.这几点目标既是中央所要求实现的目标,又是我国学者长期以来所要求的特色村寨建设要求.

本文在《纲要》和特色村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遵循AHP原则,归纳出特色村寨建设的3个主要的政策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护民族生态和文化.从这3个目标着手,对李忠斌(2013)[6]所提出的特色村寨评价体系中的指标作进一步筛选.在具体指标的选择上:

(1)特色村寨的目标首先是经济增长,只有经济增长才能够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和生态.经济增长首先考虑原有的经济基础,本文从地方经济总量、财政支持、市场完善度等几个方面考虑,分别采用总GDP、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文体娱行业平均工资、国际旅游收入几个指标进行衡量.

(2)经济增长其次要考虑的是潜在的经济实力,潜在的经济实力也决定特色村寨所能发掘的经济能力.本文从信息化发展状况、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流通业务发达程度、物资运输能力、人员流动便捷度、能源节约情况、技术传播能力几个角度分别采用对应指标进行测算.

(3)人民生活质量是特色村寨建设的根本目标.人民生活质量指标可分为硬环境指标与软环境指标,即硬件设施和软性条件.硬性设施的指标选取包括收入状况、保障性支出、住房状况、生活环境清洁度、日常生活便捷度等涵盖日常生活的基本方面.

(4)生活质量其次要考虑的生活条件软环境包括社会服务、居民健康意识、基础文化程度、保障性服务覆盖情况等方面,分别用社会机构服务覆盖率、年均健康检查次数、每10万人中高中学生在校人数比例和医保覆盖率来衡量.

(5)特色村寨要求可持续发展,首先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采用生态污染指标和生态可承受指标两个生态环境指标.这两个指标分别用人均废水排放和人均森林储量来代表.

(6)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要求在生态上进行保护,还要求在文化上进行保护,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分别测算民族文化普及、创新和保留的能力,对应以人均观看艺术团体表演次数、人均公共图书和人均文化藏品来衡量.

直观表示所选取的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特色村寨外部环境评价体系

3.2 主分量计算

本文采用的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 19、EVIEWS 6.0和EXCEL 2010.首先将所选用的28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无量纲处理后分析其相关性矩阵,以25为最大收敛性迭代次数上限进行主分量分析.取特征值大于1的6个主分量.6个主分量所解释的总方差如表2所示.

表2 总方差解释表Tab.2 The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table

3.3 主分量含义分析

逐步分析这6个主分量的成分矩阵:第一主分量与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收入型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显示经济总量对于特色村寨具有的正向推动作用,而第一主分量的方差贡献率达到54.69%,说明经济增长对于特色村寨来说是最有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剩余5个主分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5个主分量分别代表政府支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文化水平、自然环境等外部因素,并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

3.4 各地区特色村寨外部环境综合评分

由于特征值大于1的6个主分量对于方差的总解释程度达到88.85%,具有替代原指标序列的可信度,因此选用这6个主分量进行解释总体指标.将特征向量大于1的主分量与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并由下列测算出的综合评价函数进行各地区综合评分:

F=0.478F1+0.204F2+0.103F3+0.097F4+

0.065F5+0.052F6.

测算出的各地区特色村寨外部环境综合评分直观表示如表3所示.

表3 特色村寨外部环境评分量化表Tab.3 External environment score quantization table of characteristic ethnic villages

3.5 外部环境排名分析

(1)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排名靠前,特色村寨外部环境良好.由主分量评分来看,这些地区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较为发达,而财政支出占比较低,充分说明这些地区市场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强.

(2)云南、贵州等多民族集聚地区的特色村寨的外部环境综合排名靠后.从主分量评分来看,尽管自然环境处于较好水平,但由于其经济、财政、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条件落后,使得特色村寨的综合外部环境较差.

(3)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多民族集聚地区的特色村寨外部环境较好,适合优先发展,探索适合这些多民族地区的特色村寨发展模式,再向其它地区输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模式.

4 政策建议

(1) 以地方经济增长为中心.经济增长在特色村寨的建设上处于首要位置,若要长期地发展特色村寨,就必须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也只有经济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持续建设新型社会主义特色村寨.

(2) 对口扶持落后省份的特色村寨建设.政府支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文化水平、自然环境等都是影响特色村寨的重要因素,只有从这几方面对落后地区进行专门化扶持,才能提升这些地区特色村寨的外部环境.

(3) 建设示范型特色村寨.浙江、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特色村寨外部环境排名靠前,可以在此选取若干个村建立高生活水平与高文化留存度相结合的新型特色村寨,例如在景宁畲族自治县这样的少数民族集聚地点创立示范型的特色村寨,对于全国的特色村寨建设都可以发挥很大的激励性作用.

(4) 探索适合多民族地区的特色村寨发展模式.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多民族集聚地区由于特色村寨外部环境较为良好,可以率先探索合理的特色村寨发展模式,开发与发达地区特色村寨建设途径所不同的新型道路,进而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龙晔生,谭 瑾.文化自觉与特色村寨的保护发展----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民族论坛,2012(8):30-34.

[2] 田敏莉,龙晔生,李忠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以咸丰县官坝村为例[J].民族论坛,2014(1):72-75.

[3] 李忠斌,代 晶,王相宇.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群众就业问题与策略----以长阳县庄溪村武落钟离山为例[J].民族论坛,2014(1):85-89.

[4] 王 岚.四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6):139-142.

[5] 段 超.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20-24.

[6] 李忠斌,郑甘甜.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3(3):9-15.

猜你喜欢

外部环境村寨分量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农”刘照元的平常生活
一物千斤
锅巴粥
无蚊村寨丁屋岭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电网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PESTNG模型分析
政治生态宏观外部环境优化问题探析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