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车治霾
2014-08-04梓有
梓有
今年两会前,因为雾霾天气频频来访,直接导致本次两会成为史上戴口罩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如何消除百姓“心肺之患”,还百姓一片蓝天?俨然,雾霾成为2014年两会的关注热点之一。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应对雾霾污染,要把控制PM2.5作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
怎样才能治理雾霾?
两会上代表们出了不少点子,比如“动用刑法”“智能运渣车”和“推广甲醇汽油”。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代表们广泛支持。
亟待能源消费升级换代
众所周知,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气象原因和污染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环境问题的集中显现。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治理雾霾问题时,李克强总理表示,要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
由此可见,宏观上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大方向。然而,对PM2.5主要来源之一的汽车尾气也是治霾措施的重要内容。
“从全国范围来看,燃煤是PM2.5的最大贡献源。我国的燃煤总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但是技术水平低,燃烧不充分,工业废气含硫量很大。然而,在中国汽车第三大城市——成都,雾霾天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汽车尾气。”刘锦超表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能源消费总量过大,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造成天气雾霾的主要原因。
环保部曾在2013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制定中长期计划,力争在2030年全国所有城市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要使到2030年PM2.5的年均值降低到35,需要进行大的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其中,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能耗因素已经亟待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而能源消费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汽车。
汽车尾气有200多种化学污染物质,但主要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另外还有PM2.5。汽车的使用密切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质量,但也是百姓能用一己之力帮助改变现状的最好方式,比如开一辆不烧油不排气的环保汽车。
根据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至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而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7642辆,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政策力推电动出行
今年年前,家住河南的医院护士陈女士花费了四万多块钱购买了一辆纯电动汽车。至此,春节期间,这辆电动汽车就成为了街坊亲戚茶余飯后的谈资。“为什么不多加点钱,买能跑远的小汽车”“充电的车那不就是玩具”,出于好奇和关心的亲戚们有点不太能接受这种“非常规的小汽车”,纷纷抛出疑问。
事实上,对于陈女士,这辆电动汽车堪称是生活好伴侣。因为离异,陈女士带着一个小女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不仅要兼顾家庭,也要上班,陈女士觉得,这辆电动汽车基本满足了她的家庭需求,“女儿上学和放学都可以接送,后期成本低。有时候爸妈去哪儿,也可以接送。平常也不需要出城。”
陈女士的父母也正在学习如何驾驶这辆汽车,“不需要驾驶证,父母也能行”,身边的同事也受到陈女士的感染,也准备入手电动汽车。
“不方便的是,充电线要从楼上拉下来,太长了”,陈女士说。
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北京、天津、青岛、重庆、成都等全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推广,并投入使用。但在轿车方面,尤其是家用电动轿车,却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一直以来,四川在推广和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都不遗余力。“成都造”首款电动公交车在2010年5月就已经正式下线。同年,成都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制定了《成都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计划三年示范期内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1030辆新能源汽车。
未来两年,成都市政府将启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计划,预计在2015年内,将新投各类电动汽车共计5000辆。届时,成都地区充换电设施服务网络将进一步完善,电动汽车充电电量将大幅提升。
政策不够 配套不足
“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今年迎来爆发拐点,并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和业务快速发展。”中国银河证券研究员邓学认为,“伴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市场化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进已经远超市场预期,爆发在即。”
然而,很长时间以来,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技术不成熟、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这种不烧油的新能源车发展之路一直布满荆棘。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几乎与国际巨头同时起步,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但发展始终不能如意。对于当前市场的困局有外媒直言,“对新能源汽车的地方保护”被认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近来,随着国家正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了“十二五”重点战略计划并出台一系列私人电动车消费扶持政策,同时上海、北京等地的率先响应,纳入了部分外地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如今,这个壁垒已经呈现松动的迹象,对新能源车市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或有望逐渐打破此前各地政府为保护地方利益而对外地车企设置的壁垒。
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政策体系不健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出台的政策只有购买补贴,在新能源汽车运营税收、过路过桥费、停车费、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充电电价等方面均没有制定减免或优惠政策,对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
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只在示范城市进行,各省市之间也存在地方补贴壁垒,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让非示范城市享受国家同等补贴待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享受同等地方补贴待遇。
“价格偏贵,电费成本也高”,一位车友近日正在将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做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表示,老百姓没有为了环保而买哪种车的高觉悟,只有觉得实惠才会买。
尽管有政府重视、政策支持,以及能源转型战略和环保的需要,但成本过高、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等问题仍成为电动汽车推广的重大阻力。其中,电动车成本过高的问题成为企业与专家讨论的焦点。
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例,纯电动大巴首购价约为每台200万元,除去各级补贴100万元,每台车的价格达到了100万元左右。上海申沃CNG天然气公交车除去补贴价格约为32万元一台,中国南车时代油电混合新能源公交车除去补贴价格仅为26万元一台。
一辆比亚迪E6首购价約为30万元,除去各级补贴12万元,每台车的售价达到18万元左右。东南V3菱悦纯电动车裸车成本13万元,加上电池成本7万元,远超传统燃油乘用车10万元的购车成本。与其他动力的同类车型相比,没有任何价格优势。
加之,绝大多数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没有配套充电设施,充电运营市场尚未建立,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因此,在车辆的性价比方面,很难获得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电池技术成最大制约因素
近来,名噪世界的特斯拉电动汽车,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一“鲶鱼”的到来,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下子热闹起来,资本市场持续掀起“特斯拉概念”。
比亚迪在电动车市场中双线并进,除了以e6、秦等加速开拓大众化电动车市场外,其与戴姆勒合资的腾势电动车,即将于今年四月推出首款产品,在高端电动车市场和特斯拉一较高低。而近日,万向集团成功收购美国新能源车企菲斯科,未来也可望加入阻击特斯拉的战局。
此外,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都声称多次与特斯拉美国制造方接触,未来要进军电动汽车市场。各大企业先锋也正在争夺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制高点。
对于空气污染的中国来说,这场新能源汽车市场争夺战不是某个企业的胜利,而是它们能否给中国带来新空气。
但是,世界上电动汽车采用的电池,始终无法解决能量低、续驶里程短两大缺陷。虽然政策一片热气腾腾,但谈到技术,就是“电池技术不给力,电动汽车不来电”。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韩作樑理事长说,在电池技术没有本质性突破的前提下,很难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其一,制造、回收再利用、销毁电池,不会破坏环境,或者对环境的破坏很小;其二,电池现存的“能效瓶颈”得到根本性突破;其三,电池的充电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其四,制造、使用电池的成本得以大大降低。
这两个问题的存在无法使消费者从应用的角度购买电动车,电动汽车也就只能停留在概念车的阶段。
特斯拉是目前电动车市场的明星。在产品上,特斯拉首先也是引进高端车型平台开发自身产品,并拥有电池集成技术、设计、智能化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但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韩作樑直言,“特斯拉的电池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
投资电动车领域多年的京道基金董事长何红章亦表示,未来如果没有通过技术革新,或者通过规模化降下来产品成本,在消费者层面会形成一定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