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智能化技术设计以及特点的分析

2014-08-04赵鑫吕妍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5期
关键词:技术智能化建筑

赵鑫 吕妍

摘 要:文章着重对现代建筑智能化的技术基础进行了讨论,对建筑智能化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着重就其智能化的实现中只能系统实现的技术进出中应用的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从中阐释了其高效、便捷、舒适灵活的特点。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技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19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个各方面都讲求效率的社会中,智能建筑(IB)是当代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作为高科技同建筑领域的完美结晶,是各种信息通讯技术同简述艺术的有机结合。IB通过自动监控其内部的所有设备,根据实际的需要,通过自动化的信息采集,对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同时还会根据使用者的信息反馈对建筑进行组合优化,使得建筑设施成本投入合理科学,能够适应现代建筑物高效灵活、舒适、安全的特点。

1 需求分析和设计标准

目前的城市建筑逐步的向着集成化、协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筑的智能化可以说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标志。国际最早的智能大楼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并且该智能大厦无论在投资回收率以及出租率、收益上较之于普通建筑更加突出。在设计上考虑了以下几点:1.1 实用性:即能支持各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并且能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保证15~20年不落后;1.2 灵活性:即任意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微机、打印机、终端、服务器等;1.3 开放性:即能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支持任意网络结构;1.4 模块化:结构化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1.5 扩展性:实施后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需求时,很容易将设备安装进去;1.6 经济性:一次性投资,维护费用极低,使整体投资达到最佳。

2 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

在建筑中所使用的弱点系统是以系统集成以及建筑整体环境作为基础而定义的新型智能化系统,其传输网络的基础通道建立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之上,结合了建筑中各种设施,并综合了多种弱点技术,将建筑中各个管理系统分为不同的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从而满足智能建筑各方面管理以及信息交换的需求。

在智能建筑中,弱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在智能建筑中弱电技术作为基础技术支持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构成主要由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控技术。

从总体上,智能建筑会有一个中央控制室,所有的子系统都由中央控制室进行控制,这样不但能够节省资源,同时还会提高效率。这种集中式的控制模式也是智能建筑最大的特点。而各个子系统的控制柜可以通过玻璃阻隔的不同区域放置在中控室贺总。

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建筑的智能化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作为基础支撑,详细分析如下:

终端设备同信息插座之间的软线共同组成了工作区子系统,主要包括了连接件、软线以及各类扩展软线。同时搭接在I/O和中观设备之间,其作用同电话配线系统中的用户线即连接终端的部分。在现代建筑中智能建筑之所以能够将控制管理智能化,其主要取决于其布线系统的智能化,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属于服务区替代了工作区,并且服务区规模较之于工作区相对较大。连接的终端设备种类繁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调整。

智能建筑对建筑中各个终端设备的管理需要经过管理间子系统进行信息的处理,并作为过渡向上一层级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其主要构成为跳线、配线架、以及机柜和交换机。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本楼层中的所有信息交换,实现功能变换和配线管理。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引入口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电缆组成。它连接通讯室、设备间和入口设备,包括主干电缆、中间交换和主交接、机械终端和用于主干到主干交换的接插线或插头。

在智能建筑中还应当具备综合性的设备间子系统,该系统由各种主机和保安配线构成。在设备间中为了方便管理应当对各类用途的配线采用色标进行区别,建筑中各层的所有光缆以及电缆都会传送到该管理区域进行统一管理,这也是智能建筑能够对建筑整体进行统筹管理的基础要素之一。通常该系统的设置需要同主控制系统临近,因此会安装在网络、计算机、程控机系统的机房中。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由二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监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组成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所需要的硬件主要包括:导线、电缆、光缆以及防止电缆上的脉冲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装置等。

每个工作区会设置不低于两个的信息插座,每个工作区会配置对绞电缆,数量为两条,硬件采用插接交接硬件,通过四对以上的对绞线保证工作区的正常运行。

结语

人类的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资源耗费越来越高,因此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越来越大。根据研究表明:当前环境污染中建筑领域的污染占到总污染量的33.7%。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智能建筑的出现为该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智能建筑不仅能够提供安全便利的舒适环境,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其高效节能的控制系统,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未来的建筑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建筑。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得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智能化建筑空间更加广阔,并且随着智能建筑发展比例的加大,技术越来越成熟。所以未来建筑的智能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于少怡.关于智能建筑的一些主要技术与发展趋势[A].2005.

[2]杨德山.谈新世纪建筑设计的革新[A].2003.

[3]查树衡.采用综合集成法构建智能建筑集成管理平台[A].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建筑的“芯”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