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世界500强时代正在来临

2014-08-04刘西曼

IT经理世界 2014年14期
关键词:净收入榜单财富

刘西曼

《财富》500强虽然仍然是观察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但是,它也越来越扭曲化了。

7月7日晚,《财富》发布了世界500强排名,中国上榜公司首次达到100家、同比增加7家,仅次于美国的128家,大大领先于日本的57家,已经成为排行榜的主导势力之一。

但是,我们却不得不说,世界500强已经日益不能反映全球经济的全局,反倒产生的扭曲越来越大,以世界500强来看待全球经济的逻辑正在失效——后500强时代正在来临。

分配扭曲

500强能否反映全球经济?不妨先看看营收、利润数据。

2013年,上榜的500家公司总收入达到310584亿美元,与2012年的303049亿美元相比增加2.5%,而全球GDP增速为2.4%,这个数据确实与全球GDP增速相当。但是,从利润方面则不然,2013年全球500强盈利能力大幅上升,总利润提高了27%,达到近2万亿美元。

我们知道,GDP=居民收入+政府收入+企业净收入,企业净收入的大幅提升,也意味着居民和政府的收入增速远小于GDP增速,甚至是负增长。企业利润基本等同于其净收入,所以,我们看到企业利润飙升、但是居民生活并没有明显改善。

美国企业尤其突出,进入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的128家美国企业其总利润达到7987亿美元,占世界500强利润总额的40%,其利润增速约30%。因此,2013年,美国股市也出现了大幅飙升。

换句话说,全球经济正在趋向于近乎零和的游戏:虽然整体增速有2.5%左右,但是利润大部分归属于了企业,这是一种很强的分配扭曲。

效率扭曲

分配扭曲的背后是效率扭曲,也就是说,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2013年,500强企业的员工总数同比增加0.5%,显著低于企业营收增速,共计6522万人。这也说明,500强企业自身的运营效率在提高,这对于企业当然是好事。

问题是,在全球约有35亿工作人口中,500强企业的员工数目只占其中的1.8%,如果按全球总人口计则只有约0.9%。500强营收约31万亿美元,如果按照平均30%~35%的增加值率计算,对应于约9万~10万亿美元的GDP,而2013年全球GDP总量约73万亿美元,500强企业占比就达到了12%~13%。以全球1.8%的劳动人口、0.9%的总人口占比,创造了全球12%~13%的财富,体现了极高的效率。

这也说明,500强企业的效率远远高于社会的其他板块,而且这种效率的提升还在不断增强,落差还在不断增大,必将导致内部更大的财富分配不均。

中国扭曲

还有一种扭曲力,来自于中国企业。

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榜单,很多优秀企业被排除出整个榜单,比如今年的日本理光、住友化学,美国雅培、德国贺利氏等;也出现了中国的太平洋建设、正威等不乏争议的“神秘企业”,《财富》似乎并不能去核实;还有一大批被弱整合、只有物理反应的企业集团,如天津物贸、浙江物贸、渤海钢铁等,很难被看做是欧美式的企业,比日韩的财团更松散。当然,财富500强就是以营收为标尺的,这无可厚非。但是,中国企业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情况,这足以对整个榜单形成扭曲。

同时,大量的中型、小型国家,因为本土市场狭小,在榜单上已经完全出局了。美、中、日三国就占据了榜单的57%,法、英、德又占据了榜单18%,其他所有国家也不过占据榜单的25%。在这时候,《福布斯》2000强就显得更为准确了,后者不但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可考,而且覆盖的面也更大,兼顾了大和强。

中国的扭曲,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从中国企业内部的分布看出来。以A股为例,中国十几家上市银行的利润总和已经超过了所有非金融企业的利润总和;在此次入围的500强企业中,亏损最严重的50家企业里,中国就占据了16家,其中相当多一部分是煤炭、钢铁企业。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财富》500强虽然仍然是观察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但是,它也越来越扭曲化了。除了上面的分析之外,其他值得关注的点还有很多,比如板块分布,金融、能源占比越来越高,而制造业占比不断下降;比如,国家板块中,韩国、瑞士已经超过西班牙、意大利等老牌强国,等等。

我们如果想从中得到更多启示,就需要抛开纯粹的数量化逻辑,找到其中的结构化特色,从而有更深刻准确的洞察——后世界500强时代已经来临。

猜你喜欢

净收入榜单财富
浙江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榜单
榜单
榜单
榜单
道康宁公布201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