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展草原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2014-08-03韩芳
韩 芳
(包头师范学院 1.马克思主义学院;2.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内蒙古旅游开发也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13年3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扎实做好内蒙古自治区各项工作,提出了我区“8337”的发展思路。其中“八个发展思路”中的一个思路就是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这充分体现了内蒙古旅游今后发展的方向就是以蒙古族文化及草原文化为依托的草原文化旅游。
内蒙古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草原面积相当辽阔,约占国土面积的1/10,由享誉国内外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以及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的荒漠草原六大草原组成。面对如此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如何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梳理,以期达到为内蒙古今后发展草原文化旅游提供未来发展思路之鹄的。
1 SWOT理论分析法概述
SWOT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最早是应用于企业战略分析。其中S(strength)代表优势,W(weakness)代表弱势,O(opportunity)代表机会,T(threat)代表威胁,其中,S、W 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企业通过这四项指标,对自身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稳定。如图所示:
图1:SWOT理论分析模型
2 内蒙古发展草原文化旅游的优势分析
“草原文化是指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其中价值体系是其核心内容。”[1]内蒙古草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草原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2.1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自然界精华与人类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文化也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我们既然叫“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显而易见,不单单是对草原美景等自然景观的游览,更重要的是草原资源与文化资源的结合。内蒙古历史悠久,元代以来,蒙古族部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山文化”、阴山文化”、“昭君文化”……如七百多年来,元青花承载着草原文化和大漠风情,展现现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雄风豪气,反映出多民族和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实物见证。元青花作为草原文化的“代言物”,它至今仍在述说着草原美丽的佳话,成为文化辉煌、民族自信的历史物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为全人类所共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文化不断的融入了时代发展的新鲜血液,成为了提升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当今,城市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旅游活力的重要因素,城市文化与城市旅游互动,构成新时代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2]1961年,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就在踏访了内蒙古大草原后写到:“这个历史学宝库,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打开,至少没有引起史学家足够的注意。”这足已说明内蒙古的历史文化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挖掘开发的潜力。
2.2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内蒙古草原东起松辽平原西部,沿大兴安岭西麓,经由内蒙古高原西至黄土高原[3],这里地势平坦,沃野千里,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象。阴山山脉绵延起伏成为内蒙古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这里夏季凉爽,最热平均气温不足20℃。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日趋完善。呼包鄂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这里交通便利,铁路、公路、飞机四通八达,方便游客往来,具备调理身心和避暑的良好条件,一到内蒙古,游客顿时就有心胸开阔,心旷神怡的感觉。
2.3 蒙古族民俗风情独具特色
内蒙古草原面积广阔,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项目及艺术活动。如蒙古汉子的“三艺”:赛马、摔跤、射箭。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是那达慕节、祭敖包,其次有麦德尔节、点灯节等。来到这里,你能品尝奶茶美酒,欣赏火红的安岱舞、精彩的马术表演,参与威武的摔跤活动……这些古朴和独具民族特色的蒙古族生活习俗成为内蒙古文化旅游的强大吸引力。[4]不单单是草原有民族特色,这种文化还体现在城市建设中,比如呼和浩特市具有民族特色的街道和建筑,使人一进入这个城市就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3 内蒙古发展草原文化旅游的劣势分析
3.1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
文化旅游是指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文化旅游吸引物区域(如遗产地、艺术与文化节事活动举办地、民族仪式举办地等)的一种人员流动,他们的意图是为了获得新的信息与体验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5]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化需求”是文化旅游的重点。它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上文提到内蒙古大草原苍茫无际、广阔无垠的迷人风光仅仅是自然风光的享受,倘若想发挖掘草原文化,更应该从蒙古族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以及历史文化来挖掘。但是,目前,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还仅仅停留在观光上,而草原观光又受季节和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互动性差,缺乏文化创意,文化底蕴浅薄,层次比较单一,地域差异小。旅游景点的公共设施也比较陈旧,服务意识不强,使得草原文化旅游还处在较低水平,缺乏深度挖掘和科学规划。
3.2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有待整合
内蒙古的草原旅游景区规模小,多而且空间分布散,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等地都有旅游区,但是却没有形成规模,而且旅游产品单一,产品组合开发水平低,缺乏草原旅游精品,大部分都是各自进行旅游规划,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形象塑造乏力,景点雷同现象严重,项目重复建设,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如库布齐沙漠和响沙湾旅游景区就存在重复建设现象,两个景区的沙漠其实是相连的,两者景点大致相同,游乐项目也基本类似,但却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开发和建设,导致资源浪费,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3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宣传不到位
内蒙古自治区处于我国的北方偏远地区,在大多数人眼中,尤其是南方地区的人们的意识当中,内蒙人仍旧骑着马上下学,住的都是蒙古包,穿的都是蒙古袍……曾经就有外地的朋友问过笔者类似这样的问题,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好多中国人都不了解内蒙古 ,更不用说国外的人,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内蒙古对外宣传不到位的体现,即便是歌唱内蒙古的歌曲也大都是“天上飞着百灵鸟,马儿悠然吃草……”的草原景象。草原文化不单单是“草原”,重在“文化”,“文化”也不单单就是指“草原”,“草原、蒙古包、蒙古袍”不能完全代表“草原文化”,只能说是形式之一,我们还有其他的文化形式可以展示,我们除了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广告之外,在全媒体时代到来的时刻,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现代化手段可以让世人了解,向世人宣传……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4 内蒙古发展草原文化旅游面临的机遇
4.1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一直以来也比较重视草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004年8月中国·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办,其后每年一届。历届草原文化节开展了多项国家级文化、经贸以及旅游和体育活动,涵盖了学术研讨、集邮文化、古玩字画、模特大赛、招商项目发布会、海外华侨商务考察等诸多方面。举办草原文化节就是为了达到力求挖掘、整合草原文化,展示草原的魅力的目的。2006年12月27日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成立,基金会的宗旨为梳理、保护、传承、发展。以各种形式资助草原文化公益事业,推动草原文化创新,扶持草原文化新人,促进草原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致力于草原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2013年自治区政府更是把“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作为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之一……这些无不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发展草原文化旅游的重视。
4.2 草原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增强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其实尚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旅游已日渐成为大众的一种生活休闲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已经不再喜欢“上车睡觉,下车照相”的走马观花似的旅游了,而是开始喜欢有文化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的“深度游”了。内蒙古广博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吸引着无数热爱和向往内蒙古的游客。因此,这正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契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也必将成为内蒙古旅游的主要方向之一。
5 内蒙古发展草原文化旅游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5.1 省外知名旅游景区的竞争
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横跨经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这些省市都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吉林省,与内蒙古相似,也有面积广大的草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当地政府也比较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如闻名遐迩的长白山旅游景区,还有甘肃山丹的军马场、河北坝上草原等等。更不用说山西、北京等地的知名旅游景点了,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客观上也给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带来一定的威胁和挑战。
5.2 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内蒙古自治区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额尔德尼在2014年1月11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草原文化百家论坛致辞中表示,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要相辅相成。可见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值得引起重视的重要因素。由于自然灾害所引起的草原退化我们姑且不谈,在我们发展经济,深度开采草原资源,如矿产资源的开发、畜牧业的发展等等,以及开发草原旅游项目的同时,却忽略了对草原生态旅游承载力的研究和重视,由于缺乏经验、资金和技术,甚至是打着草原生态旅游的招牌,过度开发、不当开发、保护乏力,造成我们对文化资源保护的不及时,草原面积减少,部分文物和历史古迹遭到人为破坏却频频发生。尤其是对一些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缺乏有力的保护,有些文化面临消失的厄运。
6 结论
通过以上SWOT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内蒙古发展草原文化旅游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认清优势,减小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草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我们应该“在建设现代文化中传承古代草原文明,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实际研究草原文明,分别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进行挖掘和开拓”[6],要紧紧围绕“8337”发展思路,以政府为主导推动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序进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草原文化,以旅游企业为草原文化旅游开发的主体,实现文化旅游开发市场化,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同时,还可以建立股份制企业,调动社区、居民参与草原文化及生态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共同关心草原文化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7]因为,草原文化旅游区建立在原生文化、衍生文化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全景融合之中,草原文化旅游不能忽视社区居民的利益,否则就成为了传统的草原旅游,缺乏持续性,没有实现居民和旅游者利益的共赢。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葛健指出:内蒙古草原文化的传承与今天的旅游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像呼伦贝尔这样的旅游资源禀赋富集的地区,我们更应该将草原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让游客到大草原旅游的同时,感受到草原深处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切身体验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将草原文化与旅游发展相融合 ,以此形成内蒙古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光林.深化草原文化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5):38.
[2]陈福义.论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5):54.
[3]赵晓峰.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47.
[4]娄焱.吉林西部发展草原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J].才智,2013,(2):187.
[5]李娜娜.城市旅游与城市文化建设关系探讨[J].城市旅游规划,2012,(4):51.
[6]何天明.中国北方草原古文化祭[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267.
[7]郝晓兰.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