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露天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险性评价
——以黑岱沟露天煤矿为例*
2014-08-03王贵,张庆辉,段丽丽
王 贵,张 庆 辉, 段 丽 丽
(1.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2.包头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令人担忧,最近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中重度污染耕地约五千万亩,大多不宜耕种[1]。表层土壤中无机污染物含量增加比较显著,镉、汞、砷、铅4种重金属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其中镉的含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增加,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10%-40%。
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长期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污染场地未经治理直接开发建设,会给有关人群造成长期的危害。土壤中的污染物也可发生转化和迁移,继而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不可逆性且难以治理。
1 研究方法
黑岱沟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煤田中部,面积55 km2。属于晋、陕、蒙接壤黄土地区的一部分[2],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春季干旱多风,土壤类型为栗钙土[3]。
黑岱沟煤矿于1990年开工建设,1999年正式生产。2011年原煤产量达3100万吨。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区周边水土流失,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综合治理等方面[4-6]。但对煤炭资源开发活动中,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险性影响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区域为(北纬 39°44′54"—39°47′02";东经111°13′27"—111°16′44")。在采矿区周边尽可能选取人为扰动少的区域作为采样点,采集0-20cm 表层土壤样,每个样点取样1kg 左右,共采集11个样品。样品带回实验室自然风干,过100目筛,放入干燥器备用。采样点位置见表1。
称取样品0.2g,加少量水润湿后,加入4ml硝酸,消解70分钟,冷却,加入高氯酸0.2ml,氢氟酸4.0ml,置于200℃电热板消化至高氯酸、氢氟酸完全蒸发,加4.0ml硝酸,并用超纯水定容至50.0ml后待测。测试采用美国PE公司DRC-e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量样品中Cr、Cu、Zn和Pb含量。
表1:黑岱沟露天煤矿区土壤样品采集位置
2 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
通过ICP-MS对Cr、Cu、Zn和Pb总量进行测定。并和全国栗钙土元素平均含量对照。见表2.
表2:黑岱沟露天煤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mg/kg)
表2显示,重金属Cu的平均含量高于全国栗钙土重金属元素几何平均值,重金属Cr、Pb和Zn的平均含量接近全国栗钙土重金属元素几何平均值。其中9号、10号、11号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u含量,均高出栗钙土重金属元素几何平均值数倍。说明长期开采和运输活动造成了矿区周围土壤中重金属Cu含量超标,引起重金属污染。其他重金属含量无明显变化。
3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险性评价
本文通过对黑岱沟露天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性的研究,采用瑞典学者 Hakanson[8]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sk index,RI),是瑞典学者Hakanson于1980年建立的,现已被普遍运用于土壤重金属的生态危险评价。计算公式为:
表 3 :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险系数和危害指数(RI)
表4:潜在生态危险评价指标与分级关系
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将污染物与生物毒性、生态危害结合起来,并且考虑到不同重金属的毒性差异及环境对重金属污染的敏感程度, 能够更准确地表示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区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Cu富集,Zn、Pb和Cd含量与栗钙土均值接近,没有形成污染但作为大型露天煤矿,随着生产的发展,废气、废水、废渣产生量逐年增加,对土壤扰动威胁始终存在。因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减少三废排放,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国土部: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约五千万亩.http://news.sina.com.cn/c/2013-12-30/122729119030.shtml.
[2]马建军,张树礼,李青丰.黑岱沟露天煤矿复垦土地野生植物侵入规律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2006:19(5):101-106.
[3]伊克昭盟土壤普查办公室.伊克昭盟土壤[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14-405.
[4]刘志斌,陈建平,范军富. 黑岱沟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中的凡个关键问题[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22):43-44.
[5]张 力,,格日乐,孙保平,王 树,刘山林.黑岱沟露天矿水土流失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6(1):55-56.
[6]郭昭华,连恺.黑岱沟露天煤矿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初步研究与生态恢复进展[J]. 露天采煤技术,1996(增刊):52-57.
[7]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
[8]Lars Hakanson L. 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tion control, A sediment logical approach [J]. Water Research, 1980,14: 97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