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组织实施路径
2014-08-02葛雪强
葛雪强
摘 要:在我国基础基于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作为发展学生审美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内容在改革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课堂效益。如何组织和实施高中美术教学,成为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基础。本文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实施为研究的对象,提出了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组织实施的路径。通过本研究以期为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 有效教学 组织实施 路径
一、当前高中美术课堂存在的不足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高中美术课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课程改革给高中美术课程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缺陷如:①过于追求人文性目标的实现,忽略了美术课应有的存在特点。②对三维目标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践行,虽然在教案中体现了三维目标,但是其教学的效果一般。③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使用较为广泛,但是美术课应有的课堂内涵和教育意义表现的却不大明显。④缺乏科学的美术课评价,虽然课堂评价已经成为了一种课堂常规设置,但是却一直处于形式阶段,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作用。⑤缺乏健全的课堂评价机制和标准,教师无法正确界定优质课。
二、提升高中美术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1.准确把握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
美术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相同都是以教材为主要蓝本而展开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和学的活动,学生、教师、教材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对象。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个别差异等因素。例如,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程度、美术基础、学习方式、学习心态等等的问题教师都应该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美术课堂教学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主要是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想要达到的某种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导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和体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实施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施课堂教学要准确把握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对现有知识的理解为基础科学地实施课堂教学。2.实施课堂教学要充分认清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因素之一,教师只有在对教材有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展现课堂教学的价值。
3.教学设计体现探究性特征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导入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课堂导入就是要充分引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快速地引入到课堂学习的主题当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例如在《建筑艺术鉴赏》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在上课之前我准备了一棵仙人掌,这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关注,问我为什么带来了一棵植物?然后我跟学生讲述了加拿大蒙哥马体育馆,告诉学生这个著名的建筑就是来源于这个仙人掌的灵感,这时学生对此兴致更加高涨起来。随后我又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学生自然地联想到了更多的著名建筑。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了课堂的主题。除此之外就是问题设计环节,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合作探究、主动参与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能盲目的设置问题,要让学生对问题能够有着充分地认识和理解。
三、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主体性作用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和独立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实施美术课堂教学时,应该充分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即便如此,还是存在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愿意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实施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实现“教”与“学”的转移,注重对学法的研究,同时还要实现“教”与“学”的优化配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重兴趣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施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最强大的兴趣动力,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课的学习中来。首先,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要科学地设置主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提升美术课教学的效果。
3.科学设置教学范例
在美术课教学中,范例教学的作用十分重要。美术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科目,因此,在进行范例选择时应该做到“举一反三”,这就要求范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范例的典型性指的是范例和学习目标之间能够产生一定的关联性,同时还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这一范例可以将目标所需要反映的问题最直接地反映出来。在美术课中,范例主要指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名作、学生优秀作品以及老师范画等。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不同意义和类型的教学范例,例如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艺术语言和原理、帮助学生树立真确的审美观和人文观等。
4.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视觉感受尤为重要,教学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带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它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通过一个媒介可以生动的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的表现出来。既生动形象有简单明了,不仅给课堂带来活跃的气氛,还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的教学用具主要包含图片、实例、实物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等。如今美术课涉及知识面广阔,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传输专业知识并融入相关人文知识,还要传授相关专业技能,时间有限,因此美术课堂教具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四、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机制,检测课堂的有效性
美术教学质量高低与否,应该运用一些方法按照约定的标准进行评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可以从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情况和教学负面效应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评定。
1.教学目标完成度检测
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学习的程度。即理解问题的参与、思考讨论问题的参与、脑力活动的参与、实践能力的参与、学习评价的参与等各个方面的参与程度。(2)作业完成情况。它主要包含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做作业过程等各方面情况,教师可以采取挑选作业完成质量较好的进行展示或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作业的方式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也能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其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意识,不断开拓创新,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看是否有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能否学以致用,并进行积极主动的引导。
2.课堂文化建设状况检测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主要包含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积极主动学习气候的形成、突出每门学科的特征以及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等。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学习;美术课的学科特征主要表现为认知性、欣赏性、探究性以及创造性;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心理主要表现为渴望知识、快乐学习并能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3 .课堂教学负效应分析
教师的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负面现象进行分析是教师反思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的内容、课件形式、学习评价、演示作品等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消极作用,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做示范,有的学生可能就直接模仿,课件表现形式呈多样化发展,独特创新的课件形式反而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评价的一再强调全面综合评价会导致有的学生理解不到位不能准确区分好坏。教学负面现象的大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好关,尽量让这一负面效应影响最小。
结语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美术课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例如矫枉过正、教学低效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当前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高中美术有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组织方法,加大对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通过科学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光俊. 新课标背景下对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8).
[2] 陈红云. 巧设语境 有意引领——谈美术课堂中美术语言的渗透[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3] 冯遵阳.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探索[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4] 王媛. 论在美术新课改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5] 雷玲. 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的教学探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作者单位: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