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物质三大特性 揭示地月互动奥秘

2014-08-02陈国生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台风轨道月球

陈国生

为何一周以上天气不可测?

看过或听过天气预报的人都知道,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气象部门只能作1-3天的天气预报,即便是科技最发达的美国,也只能作一个星期的天气预报,而且准确率有限。它们所用的工具一般是卫星云图+巨型电子计算机,所用的理论是数值、概率……对于预测未来1-27年的天气趋势、过程等等,世界各国都认为是不可能的。在他们的学术理论中:大气运动是无序的,具有蝴蝶效应,因此灾害不可测……

为什么现代科学解决不了中长期天气尤其是天灾的预测问题呢?没有完整而正确的基础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有可靠的预测方法。那读者可能要说:西方科学有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呀!例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测不准原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普朗克的量子力学等等。这些理论大部分都获得过诺贝尔奖呢!笔者认为正是诺贝尔奖将这些不乏缺陷的理论捧上了神坛,建立了西方科学理论的“法庭”,任何理论都不许越这雷池一步,否则,就是“死刑”。已有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不许别人去创新解决。例如地震天灾不可预测论等等,就是既得利益的护身符,是知识创造的紧箍咒……学术自由变成了权术自由!

从地月互动力理关系探寻预测之道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笔者1-27年的气候准确预测给解决问题提供了启示。大家都知道:人类知识的前提是认识“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已得到人类的共识。物质创造了生命,并进化到人类,证明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且这些规律是可以利用的。当然,地球之上的大气运动也是有规律的,我们只有找到这种规律才能加以利用,并循此规律预测天启。如何寻找呢?中国的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为我们指示了方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合起来就是日地月天体运行力理关系。

笔者利用天文台提供的月球运行轨道中的朔望、上下弦、近远点共6个时刻要素描绘日地月天体运行图,一年一张(具体画法请看笔者著作《物质基元结构力学原理及运用》第5~7页,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有30年以上的图就可以寻找到周年、14个月(413.3天)、6年(413.3×5)、n·9年(n为正整数)、27年2天22小时周期等等的运行规律。这里侧重介绍27年2天22小时的周期。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认为:所有行星运行都是圆形的。开普勤行星运动三定律纠正圆形轨道,总结出椭圆轨道,但不知行星运动机制,受牛顿惯性定律影响,未达到椭圆二次函数原理,难以运用。从上述日地月运行图可知:3个地球月中,月球接近地球点轨道周期长度相差4-5天,天文学至今无法解释。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上述现象是地月公转轨道共同作用形成的,月球轨道速度的激发和衰减,证明星球运动有力学机制,这里称为星体力理运动。这种运动的力理关系,彻底否定了星体的惯性运动。对不对呢?下面用数理分析:月球绕地球公转1年有13或14个周期,将每一个周期的椭圆画到图中,一年中的椭圆叠加一起,随着月球近地点的移动,地球轨道上的位置发生了相应变化。在二次函数椭圆中,地球作为焦点一年之中有两个,即F1和F2,F1和F2半年循环一周,F1和F2的位置半年交换一次。这说明一个问题,地球在理论轨道上受月球轨道作用力的影响,作了正或余弦形态的运动。这进一步否定了行星的惯性运动,并且从中可以找到地月运动力理关系的规律,这个规律符合科学界公认的二次函数椭圆的数学公式。

笔者通过运用量体运动力学关系的规律发现:随着月亮围绕地球公转每27年2天22小时一个周期的运行,由地月互动运行作用力引发的地球天气乃至天灾现象,也有相应的规律,据此,笔者便可运用这些规律较为准确地预测1-27年的地球气候乃至天灾了。

笔者运用地月互动运行的规律预测预报1-27年的天气气候过程的准确率,反过来又证明了上述规律的正确性。笔者于1983~1993年与黑龙江气象部门合作,十年中所预测的天气气候准确率已有部分鉴定;1995年~现在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预测和总结工作,每年的预测有该学会20年来的科学记载黄皮书为证。虽然总结是自己进行的,但对应历史气象资料的对应率超过90%。按中央气象台长期预报的标准检验5年平均超过80%的准确率。

从气候预测探求物质三大特性

上述运用数理归纳出日地月三者之间的运行关系及其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进行1-27年天气气候过程预测预报的初步成功,可推导出物质三大特性:1、属性是质量与能量不可分割的双形态:2、由属性可导出双形态5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光子类→(组成)电子→中子(含质子)→元素→宇宙万物;3、电子绕核运动与星体的力理运动是同理不同层次。由3可知电子绕核运动使原子产生了相应光谱;同理,行星绕主星相应公转使主星产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样一来,利用月地日关系总结形成的27年2天22小时的大气变化周期规律就是必然的事了。

试行验证今年8-10月台风和降水预测

科技工作者如有兴趣,可以以局部预测预报来检测和体验。例如:可通过查阅27年2天22小时(这是平均数,每年实况按天文台提供的月球近地点轨道日期为准)前的1987年降水重点月10月降水日期的降水记录,从而可得出2014年10月的具体降水三要素,详情预测如下:

10月:鄂南、渝南、湘北、贵北:11~16日中~大雨为主,局部暴雨~大暴雨。 湘南、贵南及相邻滇东、桂北:12~17日大部中~大雨为主,局部暴雨。浙南、闽大部、赣南:9~14日中~大雨为主。 闽南、粤桂大部:9~14日(自南向北)北部中~大雨,局部暴雨,南部小~中雨。

台风降水与亚洲季风降水是两大不同系统。台风预测目前来说三要素准确率低于季风降水的准确率。其原因是没有对应年份台风相应资料,只能作骨架式的预测。下面对2014年8月、9月四个台风预测供大家参考。说明:最高风速、最低气压在括号内(X1、X2);如果台风在8月7-10日、9月5-8日登陆会造成不可抗拒的灾害。endprint

8月上旬超强台风(65、920)经台湾北上浙苏,后入日本海;中旬一台风(40、965)经菲北入南海(影响西沙)在越中部登陆;下旬超强台风(60、920)经菲北入南海,在珠江口以东登陆入赣。

9月上旬台风(40、950)经菲北入南海,在海南—雷州半岛一带登陆。

上述降水与台风预测,请广大读者在不久到来的2014年8-10月进行关注、检测,相信能被一一验证,正如笔者9年来用此方法预测的一样。

地月运行关系证实了太极五行规律

笔者之所以能找到这种理论和方法,是因为中国古人在3000多年就指明了方向。易理就是物质学运动力理关系的应用。请看:日地月运动中,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叠加起来27年2天22小时的图形就是太极图;在椭圆函数公式中,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之间距离之和总是相等的。再看中国古文化中的河图洛书,也有如此神奇的印证。

有些人将五行与五运六气乱解释一通,不免误人子弟。所谓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生和克是力理词的运用,相生是地球绕日公转中,东方木(春)、南方火(夏)、地球本身作为土,西方金(秋)、北方水(冬),按地球轨道方向运动就是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冬夏和春秋相异比喻相克,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难道这不是科学方法吗?难道还要求古人用现代科学学术用词来表述吗?所谓五运六气,是指月球公转轨道中5个朔近汇合周期(413.3天)对应地球公转6年,它的周期2倍是甲子农历历法的依据。

东西方科学文化融合才能造福人类

综上所述,物质三特性理论的发现可知:西方科学作为研究物质学的方法,对自然知识的发现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但对自然知识理论的归纳和总结,却又是片面的。数学作为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但不能代替自然科学。用数学方法证明自然科学是颠倒了顺序,而是应该从自然科学中总结出数理关系并加以应用。西方科学至今绝大部分研究的是物质质量静态,没有与物质运动的动态相结合,形成了不完整的物质物理学。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是物质质能合一的动态力理关系,但没有可见的质量相对应物质体实证和说明,只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献,留待后人去发掘、证明和运用。

鉴此,现在我们的迫切任务是:将西方科学与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结合起来研究,优势互补,合优去劣,互鉴互启,融合共进,彻底地解决人类知识和宇宙万物的哲理、物理、易理、数理等等的统一问题,归根到物质学中去,才能真正解决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自然与社会的各种问题,从而造福人类,升华文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台风轨道月球
推荐书目《中国轨道号》
陪我去月球
EF2000台风战斗机
计数:轨道弯弯绕
系列长篇故事,《月球少年》之六:降临月球的不明飞行物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呼呼!台风来了
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我们的邻居是月球
台风天外出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