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文化”背景下的“钢琴热”现象

2014-08-02李亚男

艺术评鉴 2014年9期
关键词:艺术修养钢琴人类

李亚男

摘要:“双文化”的出现给我国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钢琴音乐在我国蓬勃发展,"钢琴热"现象的出现可喜可忧,其中暴露的一些问题让人深思。本文希望通过介绍钢琴传入的一些历史,让热衷于"钢琴热"的人们更加清楚自己的取舍,不要让钢琴音乐文化失去原有的意义。

关键词:双文化 钢琴热

“双文化”是中国近代以来音乐发展出现的现象,即:“仍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生息、衍变的传统音乐以及在此基础上因学习西乐、受其影响而有所发展的新音乐和随着西方文化‘东进而传入的西方音乐(包括其音乐形态、技术理论、音乐观念、教育体制、音乐行为方式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经中国人的吸收、创造而产生的新音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并存。”①这一现象的出现在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时期。其中西方音乐的某些文化要素被纳入近代中国音乐文化变革的潮流并被有所接受。

音乐上“双文化”现象的存在,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在近代以来中国的特定历史阶段中,在其共生文化系统中,存在着两种最主要的音乐文化传播、接受等行为模式,并且也必然相应存在着不同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具有不同的音乐文化传承方式和参照体系。变迁中,中国社会音乐生活发生的最大变化,便是因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而在音乐教育、音乐创造、音乐表演、音乐思想以及与社会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音乐行为方式等引起的变化。在这期间,钢琴这件被称为“乐器之王”的乐器,也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接受和喜爱。据有关统计表明:全国学琴的人数已经从80年代初的几万人,发展到如今有近百万之众,且“钢琴热”已经遍及城市和乡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提高素质教育的错误思想。某些钢琴教师、学生和家长偏离了钢琴教学的轨道,将艺术功利性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至,盲目地攀比、拔高。殊不知这些都是背离钢琴教学规律的,不但不会使未来的天才们向艺术顶峰顺利地攀登,还会无情地扼杀与毁灭天才,使他们从小就厌恶钢琴、厌恶音乐、厌恶艺术,这不是与我们引入西方音乐文化的目的背道而驰吗?

“文化艺术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艺术的修养给不同的人以品位和涵养。”②钢琴音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一部分闪出夺目的光彩。钢琴音乐自产生以来,其独有的特色经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和发展,使这门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达到了非常丰富完满的高度和境界。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上层建筑的音乐艺术领域在心中国的到了重视与扶植。在大好的教育气候下,中国的钢琴事业也有了蓬勃发展,我国的钢琴舞台上出现了一大批钢琴人材,这些钢琴名人无一不是“德艺具备、人格卓越得艺术家”。③钢琴艺术不是肤浅的、显而易见的,要真正理解和表达钢琴艺术,需要丰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为基础。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④具有艺术修养的人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质。音乐作品是人类的精神创造,反映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们的心理特征的。文化人类学鼻祖泰勒曾经给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文化是一个符合的整体,其中包括只是、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与习惯。”⑤音乐作品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音乐史上众多的音乐家、钢琴家都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有的在数学、物理学上也有颇高的建树。他们的成功和名流千古不止在于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还在于他们广博的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的钢琴作品依据旋律、节奏、力度、和声等形式美的规律,将其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反映人类文化经验的基本形态和实质。在我们研究和借鉴浩如烟海的钢琴文献的同时,必然要去熟悉许多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历史,熟悉他们的文化渊源甚至是生活习俗。这在“双文化”局面的今天显得更为突出。

“钢琴热”现象可喜可忧,而另外应给予关注的是与其密切相关的钢琴考级和钢琴比赛,钢琴比赛中中国作品的分量有所增加,钢琴考级曲目也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现代作品。这都表明我国的钢琴现状已被专业权威人士关注,并做出了努力。钢琴艺术传入我国,它的普及不应在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里失去原有的意义,被功利和欲望包围。虽然人类的生存环境改变了,人类的进程已发生了决定性和急骤性的变化。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几十年来,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两千年来,人类缓慢发展的纪元已经结束,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气的时代已经开始。在地球上的人类生存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现在人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比过去更多的物质,所以人类已经具有了一种庞大的、贪得无厌的消费和占有的欲望。”⑥但我始终相信,一个完善的人,不仅仅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竞争与较量,还需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感受。我们略为躬身自省一下就知道,人需要休息、放松,还需要享乐与精神的自由。是因为需要满足一下视、听、嗅、味、触很多感官的需要,人类才创造了绘画、音乐、香水、美食等并非肉体生存所必需的东西。满足人的感性需要是艺术的本质目的,这也是人们崇尚艺术、欣赏艺术的根本目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竞争、利用的功利关系,还需要友爱、和谐,而促进这种关系正是艺术活动的独到功能。艺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友善,使我们生存的环境充满了良好的感性样式,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能够促进和提高人的感性能力,能够改善他的精神生活的质量。这不就在是幸福的根源吗!可以说一个崇尚、喜爱艺术的人,比一个对艺术一窍不通的人有着更高的生命质量。

因此学琴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丰富人生,提高生命的境界,使孩子学会体验生活的美。家长培养孩子的社会竞争力的目的是让孩子未来生活得更幸福。但当前激烈的竞争,使人们忘了,幸福人生的来源不仅仅是社会竞争的胜利,还在于能够享受人类创造的文明与艺术的美,还在于人生体验的丰富性。因此学琴是从学会体验人生、丰富生活、从生存竞争的疲惫中解脱出来的途径来为孩子创造未来幸福的。希望至今还沉醉在“钢琴热”中的人们能正确认识西方音乐在我国存在的意义,正确发挥它的作用,不要被功利和欲望冲昏头脑。让“双文化”的存在发挥它原有的价值。

注释:

①修海林:《关于中国音乐"双文化"现象的若干思考》,《音乐研究》,1993年第4期。

②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7页,第271页。

③傅雷:《与傅聪谈音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年,第6页。

④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7页,第271页。

⑤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7页,第271页。

⑥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34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修养钢琴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纸钢琴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
钢琴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学词心语之二 提艺术修养 塑音乐形象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器乐演奏者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探析